快訊

花蓮觀光產業紓困振興3方案細節出爐 力拚6月上路

【重磅快評】馬路什麼時候又成虎口?

為擺脫台灣「行人地獄」惡名,政府從採最重罰、5月大執法,6月30日將提高罰鍰;原定同步上路的「斑馬線有行人須全停讓」,政策公布後民怨沸騰,交通部緊急喊停。記者林俊良/攝影
為擺脫台灣「行人地獄」惡名,政府從採最重罰、5月大執法,6月30日將提高罰鍰;原定同步上路的「斑馬線有行人須全停讓」,政策公布後民怨沸騰,交通部緊急喊停。記者林俊良/攝影

「馬路如虎口」這句俗諺流傳應不止半世紀,奇怪的是政府一直沒什麼反應。大官當然知道這俗諺,沒反應也合理,因為大官不自己開車,坐黑頭車,一路上交警控制紅綠燈,順暢的很;過馬路?什麼時候聽說大官要等紅綠燈?所以,前朝大官沒想過「馬路如虎口」是怎麼回事?政黨輪替後大官還是大官,沒想過小民馬路如虎口的遭遇;電火球如是,新閣揆陳建仁亦如。

「馬路如虎口」無感,突然傳來老外「台灣是行人的地獄」的說法,官員好像被電到,陳揆立刻大張旗鼓交代內閣動動腦筋,於是交通、內政、警政單位趕緊動起來研議,開了兩個月的會,端出「行人優先,車輛迴避」的方案,迅速走修法程序,趕在六月底端出成品:看到行人遠遠碰觸到斑馬線,車輛立刻停等行注目禮。新制原預計七月一日上路。

新方案端出,不是電到官員,是電到所有用路人。行人一到斑馬線穿越區,所有來車立正站好目迎;不是只有汽車,台灣一千萬輛機車也得停等行注目禮;行人呢?回報快步過街嗎?答案很不給面子,原來會快步過街的行人表達對受耽擱車輛的歉意後加快腳步通過,年輕人依舊慢吞吞,眼睛停在手機框框裡划,搖搖擺擺、慢吞吞過街。車輛停等三次紅綠燈還無法前行、右轉。

劇情發展遠超出編劇的想像,這樣掀起社會震驚的劇本太傑出了。以前政府新頒政策只有受影響、不喜歡的人開罵,陳內閣的行人禮讓方案竟然所有用路人都罵;交長王國材驚到了,方案端出第二天立刻出面道歉、喊停;精彩的行人禮讓劇情,立委直指是「白痴方案」,丟臉丟到家。

不止幾個部會的表現讓人傻眼,行政、立法院接續的法案推動也像沒腦筋的兒戲;民眾火大的不只是行人禮讓方案的生成粗糙,簡直是弱智;不懂道安、公安,更完全脫離社會現實,這樣的政策形成,政務官水準低至此,行政幕僚似乎也沒腦筋,真是盲人騎瞎馬。

政策當然可以隨時空變化而調整,重點是政務官對時、空差異的觀察不但要敏銳,還需前瞻。就以行人穿越路口而言,幾十年來行人優先、車輛路權討論不斷,劃斑馬線,塗掉斑馬線,行人走陸橋、穿越道,近年拆陸橋,再恢復斑馬線;不是不能調整,而是官員需想清楚,不要像此刻如此混亂且無效率。拜託,白痴方案不要有下集。

紅綠燈

延伸閱讀

行人闖紅燈穿越馬路下一秒被撞飛 頭受創送醫昏迷

斑馬線有行人全停政策緊急喊卡 警政署:車讓行人仍要保持3公尺

斑馬線「不論遠近」喊停 王國材:認定擬分隔線一半為基準

「不論行人遠近」挨批搶錢搶瘋!交長王國材:暫緩實施 下周一討論新方案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