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撞擊瞬間曝!高雄男駕車離奇直衝分隔島 他傷重不治與3幼子天人永隔

北市信義區住宅飄屍臭!驚見女子頭罩塑膠套死亡數日 警掌握特定對象犯案

湯優盃/創造歷史!周天成、兩男雙組合攜手退丹麥 中華隊首闖4強

旅行團責任險擬提高至250萬 這細項調整卻引旅行業抗議

交通部去年底預告修正「旅行業管理規則」條文,提高旅客責任保險意外死亡投保金額從200萬提升到250萬,但無過失責任認定,卻被改為有過失責任認定,引發旅行業抗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去年底預告修正「旅行業管理規則」條文,提高旅客責任保險意外死亡投保金額從200萬提升到250萬,但無過失責任認定,卻被改為有過失責任認定,引發旅行業抗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去年底預告修正「旅行業管理規則」條文,提高旅客責任保險意外死亡投保金額從200萬提升到250萬,但無過失責任認定,卻被改為有過失責任認定,引發旅行業抗議。業者指出,若改為須認定有過失才理賠,獲賠的機率將大幅降低,原先會議記錄未細說這一項調整,而金管會卻跟保險公司站在一起,影響消費者權益。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說,現在無論國內外旅行團都規定要投保契約責任保險,若旅客於旅遊過程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代替旅行社賠償,不僅保障消費者權益,也幫助許多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中小旅行社,對雙方都是保障。

他表示,現行規定最低保額為200萬元、上限500萬元,無過失責任即可理賠,但隨著物價通膨,保額下限2、30年都沒改變,現在雖來擬將最低保額提升至250萬元,但除了250萬元為無過失責任認定,250萬元以上至500萬元皆被改為須顯有過失才可理賠,且須經訴訟裁定

李奇嶽指出,原先的無過失理賠範圍包括天災、不可抗力等各項因素,較能保障旅客權益;若改為有過失責任認定才可理賠,獲賠的機率將大幅降低,不僅影響消費者權益,也不利於旅行業,等同讓旅遊保險走回頭路。

李奇嶽表示,台灣2019年國內旅遊人次達1億7000萬,其中有10分之1是透過旅行團,國內加上國外旅行團一年至少有3、4千萬人次,未來這些旅客的權益恐都被剝奪。

他指出,疫情3年發生防疫險之亂,疫情趨緩降級後,保險公司因為賠太多錢,片面改變很多條文,金管會卻跟保險公司站在一起,影響消費者權益。業界目前傳出此條例將於10月上路實施,但過程中卻都沒找旅行業代表溝通。

旅行社總會國旅召集人林義順、國民旅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朱永達也發出陳情書指出,用朝三暮四的手法來剝削旅客權益實在不可取。國家政策本應站在消費者角度,對於消費者的保障越完善越好,如今卻背道而馳,全然罔顧消費者權益。此外,費率本就由產險公司當時制定,若因理賠過多而不划算,應該從成本考量,不應以削減保障權益為因應之策。

保險 旅行團

延伸閱讀

帶毛小孩看中醫&針灸可以申請寵物險理賠?專家解答了:符合1狀況就可以

邀陸生訪台遭指費用高 馬辦:含隨行台灣師生花費

觀光達人跨界交流 李奇嶽推日本華語測驗電腦化

中文熱!日本國交會將首次舉辦電腦化華語文能力測驗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