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食藥署禁吃荔枝樁象 曾開全台首堂「吃蟲課」教授怒開砲:管太多

降息預期回溫 美股道瓊早盤大漲190點、台積電ADR勁揚逾4%

病毒活躍季節出現「邪惡的微笑」 醫曝關鍵黃金治療期

顏面神經麻痺為病毒入侵顏面神經,造成神經壞死,當臉部有發熱、麻麻、刺刺等症狀,或是臉部表情不協調時,務必盡速就醫。本報資料照片
顏面神經麻痺為病毒入侵顏面神經,造成神經壞死,當臉部有發熱、麻麻、刺刺等症狀,或是臉部表情不協調時,務必盡速就醫。本報資料照片

現正值春、夏季節交替時期,天氣變化快速,各種病毒十分活躍,包括流感病毒、感冒病毒等,一旦病毒侵犯顏面神經,或是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時,恐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症狀為雙側臉頰不對稱,甚至微笑時的表情,被人稱為「邪惡的微笑」。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為病毒入侵顏面神經,造成神經壞死,如果眼睛、嘴巴出現無法閉合,或是臉部有發熱、麻麻刺刺等症狀,應懷疑可能為顏面神經麻痺須盡速就醫。

陳龍說,顏面神經麻痺黃金治療期為發病後1至3個月,當患者出現症狀時,務必盡速治療、復健,甚至可採用中醫針灸,復原機會才大,如果拖延超過3個月治療,症狀可能無法緩解,恐留下後遺症,屆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隨著病毒活躍,顏面神經麻痺患者人數已慢慢開始增加,民眾務必提高警覺。陳龍指出,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引發顏面神經麻痺,臨床上曾收治一名男國中生,因課業壓力大,突然出現單側顏面神經麻痹,眼睛無法閉合,經治療、復健,病情才得以痊癒。

陳龍說,還有一名懷孕三個月孕婦,面對懷孕壓力巨大,出現顏面神經麻痹,進行復健、電療等,症狀有所改善,但沒想到,生產前約一個月,又因壓力過大,另一側臉頰也出現顏面神經麻痹,可見顏面神經麻痺可能復發。建議要避免罹患顏面神經麻痹,首先千萬不要感冒,並適時紓解壓力,也可固定服用維他命B群,保護神經不被病毒感染。

陳龍說,顏面神經麻痺分為兩種,第一種為中樞性,可能是中風等因素,造成下半臉,而有嘴歪臉斜、法令紋消失等症狀;第二種為周邊性,除了中樞性的症狀外,也可能會出現眼瞼無法閉合、抬頭紋消失等症狀,此屬於全臉麻痺,甚至微笑時,因雙側臉頰不對稱,被人稱為「邪惡的微笑」,此與病毒感染、壓力過大有關。

陳龍指出,顏面神經麻痺為神經被病毒入侵後,壞死速度緩慢,讓很多患者初期症狀較為輕微,但二、三天後,眼睛、嘴巴就無法閉合,治療時,第一周會給予類固醇,希望盡速結束神經發炎反應,平時則應多按摩、熱敷、嚼口香糖,同時進行電療等復健治療,若是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約7成患者都可治癒,1成5可以部分恢復,但仍有1成5患者無法恢復。

復健 患者 感冒

延伸閱讀

法網/詹皓晴帶病上陣 詹家姊妹苦戰三盤退法國組合晉女雙8強

曾偷用自己精子讓女患者懷孕!美醫生搭機「空中解體」墜毀亡

一度被判「無法生育」!「全明星」女狀元孕肚美照曝光

解封後感冒作祟 三大崩潰情境靠伏冒小綠盒即刻救援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分配出爐 華航、長榮、星宇4大航線進駐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2027年完工啟用,國籍航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星宇航空都有意進駐。交通部去年研議以航線分配,桃機公...

進口百噸蘇丹紅辣椒粉 6人起訴

龍海同記公司負責人李彥廷被控以親友公司掩護,進口含蘇丹紅色素的辣椒粉來台,還拿合格產品送驗,取信下游廠商,連名廚「詹姆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