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深訪耆老族人 卑南族坐月子雞酒獨家配方大公開

台東場在下賓朗部落調查卑南族傳統飲食文化,訪談部落耆老及族人。圖/台東場提供
台東場在下賓朗部落調查卑南族傳統飲食文化,訪談部落耆老及族人。圖/台東場提供

台灣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不管是農事、狩獵、醫療、祭儀及採集等,都離不開植物的利用,因此累積豐富的植物應用智慧。為協助原鄉部落特色產業發展,農委會台東農改場今年在部落進行原民飲食文化訪談調查及農業技術輔導工作時發現,卑南族利用本草保健植物種類特殊,除了可增添湯品調理的香氣及口味外,也具有養生功效,充分體現卑南族淵遠流長的植物智慧。

台東場表示,卑南族的飲食文化特別重視食補,傳統雞酒即是饒富特色的食補料理之一;與一般常見的調理方式不同,卑南族在熬煮的過程中會添加多種保健植物佐料,以達到產婦滋補強身及產後調理的目的,為族人傳統坐月子不可或缺的料理。

台東場說,雞酒中保健植物的添加種類為卑南族獨家配方,由家族長輩歷代口耳相傳保存,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各部落間配方或有些微不同,如南王部落多達16種材料;下賓朗部落則僅6種,配方中常見的植物有白花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益母草及紅田烏等4種保健植物。

台東場表示,部落耆老及族人於訪談時表示,保健植物採集後需將生鮮原料切段、炒乾及日曬乾燥處理,不僅讓原料能釋出更豐富的香氣,且有助於保存及應用。卑南族傳統雞酒料理做法,首先將香辛料及雞肉於鍋中爆香,其後取預先備好的乾燥原料一同翻炒,再加入水及米酒熬煮,使雞酒增添天然草本植物的香氣,有別於漢民族料理方法及風味。

此外,隨時代演進,卑南族保健植物已不侷限於傳統用途,目前在原民風味餐廳除了可以品嘗到族人傳統雞酒料理外,年輕族人更將這些保健植物結合現代飲食概念,開發創新特色飲品、沙拉及滷蛋等,重新詮釋卑南族傳統保健植物在飲食文化上的利用價值,也帶給訪客原汁原味的全新感受。

台東場表示,上述4種植物全草皆為衛生福利部可供食品使用的原料,可作保健為茶包、膳食調理包或萃取使用,深具發展潛力。鑑於卑南族利用保健植物多由野採取得,未建立繁殖及栽培技術,原料來源極不穩定。目前已進行相關栽培技術輔導,期使族人可自給自足,穩定原料生產,協助原民傳統飲食文化傳承及特色產業發展,並進一步多元化加值應用。

卑南族常用保健植物:A花草、B白花蛇舌草、C白花益母草及D紅田烏的植株形態,談東廠研究人員認為,可作保健為茶包、膳食調理包或萃取使用,深具發展潛力。圖/台東場提供
卑南族常用保健植物:A花草、B白花蛇舌草、C白花益母草及D紅田烏的植株形態,談東廠研究人員認為,可作保健為茶包、膳食調理包或萃取使用,深具發展潛力。圖/台東場提供

卑南族 台東

延伸閱讀

金山高中原民班畢業演出有創意 學生共創「姊的故事」

王思佳陷假包爭議 千萬網紅CEO好友表態了

技職有藍天 美容保健就業夯有人單日進帳逾4萬

韓貿協:這三大新興產業 陸出口全球占比最高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