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紅外線感測 清大團隊創新研發「隔空按電梯」

近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各種非接觸式防疫技術陸續出現。國立清華大學今天指出,清大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鴻文首度導入AI演算法,再加上紅外線等多元感測設計,最近研發出「m'AI Touch」已經安裝在清華大學台積館,隔空一指就能按電梯,讓人們和電梯按鍵保持「完美的社交距離」。
陳鴻文說,導入AI優點是既靈敏又不易誤觸,且能依照使用習慣調整,只要伸出手指靠近電梯的開、關或樓層按鍵5公分內,0.4秒就可以看到按鍵燈亮起,非常直覺化。相較之下,市面上的紅外線及電容感應都要較長時間且靠近到1公分左右才有反應。
陳鴻文也說明,因為AI有很強的判讀意圖能力,若電梯內人太多,一旦有人被擠向按鍵面板,也不會錯誤觸發全部樓層按鍵。AI甚至可以判讀出盲人是要「摸」電梯按鍵旁的點字,而不是「按」樓層按鍵。
陳鴻文團隊研發的非接觸式感應設備「m'AI Touch」,就像一個小盒子,長寬各14公分,厚度約4公分,可加裝在既有的各廠牌新舊電梯上。小盒子安裝在電梯按鍵面板的上方。第一台「m'AI Touch」非接觸式電梯按鍵,最近已經安裝在清華大學台積館。
清大指出,經師生實際使用發現,體驗接近平日使用電梯的習慣,只是手指不必碰到按鍵,操作流暢,要取消也可伸出手指向按錯的樓層約2秒,按鍵燈就會熄滅,近似平常取消時的長按動作。如此一來隔空按電梯,就可取代過往用鑰匙等按電梯的方式。
陳鴻文也說明,市面上非接觸式裝置多採用紅外線偵測,如常見的自動門、感應式水龍頭及小便斗沖水裝置等,但誤觸機率高,導入AI將使非接觸感測技術再升級,提升精準度,「m'AI Touch」發音近似台語「莫(ㄇㄞˋ)碰」,未來可望應用在餐飲業的觸控面板點餐系統、大眾運輸售票系統或博物館互動式裝置上。
清大指出,陳鴻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所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包括清華跨院博士班學生胡承維、沈宜郡、學科所碩士生郭仲恩與教科所碩士生張雅惠。「m'AI Touch」已榮獲多項大獎,包括台灣生醫領域最高獎項「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並獲得清華大學2022智慧校園計畫補助,目前正在申請多項台、美專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