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道客運運價最高漲幅定案 北高票價最高可漲36元

女婿涉詐被逮 余天失蹤孫子孫女找到了!新北社會局曝最新狀況

土城驚傳停車場命案 男剛出獄慘死賓士車內、身上多處疑似刀傷

近50歲才買成年後首份保險 學者:商保難顧長照

長照保險是否走向社會保險是熱議話題,有學者分析,台灣民眾成年後自己買下首份保險,平均年齡已近50歲,依照經驗通常買到第4至5份才是長照險,顯示商業保險難顧長照。

台灣長照政策服務對象、規模不斷成長,民國106年起實施的長照2.0,至今全國82萬長照需求人口,長照涵蓋率已逾7成,尋找長照穩定、永續財源議題備受關注,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天下午舉行「長照保險,台灣行不行」線上論壇。

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台灣健康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韓幸紋今天在論壇提出商業保險難顧長照觀點,她引用推估數據,扣除孩童時期,家長幫忙買的保單,民國100年後為25歲以上台灣民眾,購買首份商業保險的人數約86萬2240人,進一步分析買下成年後第一份保險的平均年紀,竟然已達49.7歲。

韓幸紋說,台灣民眾幾乎都是年紀大了,才會買保單,甚至首份保費也僅約新台幣1萬多元,只是買基本額度,以她自身經驗,首份保單也不可能會是長照險,多數人都是買了4至5份才是保長照險,民眾單純僅依賴商業保險,根本無法全盤保障長照。

韓幸紋進一步提到,風險太高者還可能面臨被商保拒保困境。未來若長照保險走向社會保險觀念,可與健保概念相似,由政府高度介入,有強制性,符合規定者一律納保,保費由雇主、被保險人、政府共同分擔,給予基本長照需求,至於更高水平的照顧,就需要自行購買商務保險。

對於外界關注的未來若開辦長照保險,收費方式是否比照健保,韓幸紋認為,收費方式應與健保有所差異,甚至建議或許不能一刀切,嚴格說應該採取現行的賦稅制加上社會保險制的混合制,因為以國際及台灣經驗,採社會保險制國家的政府投入金額日益增加。

台灣現行長照財務來自於賦稅制,韓幸紋表示,據統計,台灣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近5年收支趨勢分析,長照經費逐年衝高,今年預算數近650億元,未來長照基金恐怕出現赤字,若持續執行稅收制,勢必需要面對加稅或加費討論。

隨著德國1994年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日本、韓國也分別在2000年及2008年推動,台灣走向長照保險制討論不斷,但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不論未來走保險制或財稅制,錢都是來自民眾,如果政府無法落實「新三不長照」,不離職照顧、不必然自己照顧、家庭不失和,所有的功都是虛功。

保險 健保 長照

延伸閱讀

長照不能靠稅收 學者:應建立社會保險

照服員淪「三低產業」盼正視 籲訂6月3日為台灣照服日

這個病毒回來了 台大醫院院長示警:今年疫情可能會很厲害

遭長照家屬質疑檢舉 照護員沮喪離家陳屍車內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