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工期3年變6年… 玻璃盒擋紅牆、龍谿園變枯山水 史博館整建挨批

台中男凶暴打女畫面曝光...連賞4耳光、猛踹7下 警籲女快出面報案

5月17日世界高血壓日 定期測量做好管理當心但不擔心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花蓮縣政府提醒鄉親,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共同危險因子,罹患年齡有下降趨勢,要當心但不擔心,呼籲大家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

花蓮縣衛生局發布訊息表示,世界高血壓聯盟今年倡議主題為「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

民眾掌握自我管理血壓3C原則為記得定期量血壓(Check)、調整健康生活型態(Change)、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3個簡易步驟,就能輕鬆做好血壓自我管理。

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依據民國110年衛生福利部10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高血壓性疾病在全國及花蓮縣均位居第6名;高血壓患者須依據醫囑規則服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影響血壓值的控制。

服藥後如有不適,應盡早向醫師詢問,以評估是否有需要調整降血壓藥物,切勿擅自調整藥量或停止服用藥物;控制高血壓沒有捷徑,需要從生活中培養規律作息做起,民眾對高血壓及其併發症要有正確認識,應當心但不擔心,保持輕鬆心態、維持健康生活方式、規律性藥物治療,其實高血壓是可以控制治療的。

朱家祥指出,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1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及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例如血壓值超過130/80mmHg,建議積極進行飲食、運動和作息調整,再進一步諮詢醫師是否需要接受藥物等治療,並透過定期量測記錄,掌握血壓變化狀況;另外血壓計應選用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注意要定期送校正。

建立良好生活型態,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以及戒菸節制飲酒、控制體重、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體能狀態,有助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風險。

血壓不是固定數值,會隨著時間、情緒、季節有些許變化,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須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控制。

朱家祥提醒,近年來民眾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罹患高血壓年齡有下降趨勢,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視;造成高血壓因素很多,包括吸菸、喝酒、缺乏適量運動、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鹽分等。

民眾血壓如果在120/80-130/85mmHg之間,建議改善生活型態,如戒菸酒、減重、規律運動,養成低鹽、少油、多蔬果健康飲食型態,並尋求醫療人員評估血壓變化情形,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衛生局 運動 高血壓

延伸閱讀

腎上腺高血壓病友福音 台大一站式治療中心揭牌

《歐洲心臟期刊》最新研究:用手機打電話恐增加高血壓風險

為何糖尿病患該注意高血壓?詳解2者相似風險因子及預防方式

只量單臂可以嗎?雙臂數值不一樣,該看高的還低的?正確量血壓8招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