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07:40花蓮縣近海規模4.0地震!最大震度3級 三縣市有感

新聞中的法律/防子女身後爭產 兩招化解

企業家去世後,後代子孫爭產時常躍上新聞版面。事實上,在父母心中,往往想做出最公平的安排,然而父母認定的公平,未必是子女心目中的公平,手足之間難免會有相對剝奪感,常在父母身後引發手足鬩牆。為解決子女在身後爭產,生前贈與及信託是相當有效的方式。

舉個例子來說,女性企業家A君和前夫育有兒子C君,和前夫離婚後,不僅直播事業風風火火,更自創彩妝品牌,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C君成年後也在公司上班。

A君隨後因為工作認識D君,和D君墜入愛河、組成家庭,梅開二度後生下女兒E君,E君成年後也在公司上班。

後來D君車禍去世,A君也已年邁,因此前往公證人處立下遺囑,表明要將名下的全部存款、股票與不動產,全部留給愛女E君繼承。

在A君過世後,E君持A君生前所立遺囑,向同母異父的哥哥C君主張,要繼承A君名下所有遺產,但C君則認為,A君所立的遺囑,沒有法律上效力,兄妹爭執不下。

從法律上來看,即使遺囑本身具法律效力,A君遺囑中,侵害到C男特留分的部分,在法律上來說仍然是無效的。實務上常見沒有分到遺產的子女,會訴諸漫長爭訟,與手足爭執遺囑的法律效力。

為了避免身後、子女因為遺產爭執不休,可善用生前贈與及信託。

其中在生前贈與部分,父母可善用每年的免稅額將財產分年贈與給子女,目前贈與稅免稅額是每人每年244萬元,不論贈與給多少人,累計贈與金額不超過244萬元,即可免徵贈與稅。

至於信託,則是指財產所有人(例如公司創辦人、董事長等)將財產交付給受託人,並由受託人依信託契約約定來管理財產,包括現金、不動產或公司股權等,再由受託人給付財產收益給受益人(像是家人、子女等),藉此管理家族資產並照顧到想照顧的人。

信託可以將財產的所有權、經營權、受益權,各自分成不同歸屬權利人,藉此來鞏固企業經營權,以解決股權因繼承而分散的問題,同時貫徹委託人意志,明確分配權利及利益,避免家族紛爭,也可讓家族的下一代成為信託受益人,藉此照顧及激勵家族成員。

此外,也可藉由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的原則,達到資產保全的效果。

另外也可思考超前部署,在生前成立遺囑信託,並注意三大重點。首先,須注意遺產稅問題,最高稅率為20%,建議審視整體資產,並就遺產稅預先進行稅負管理。

第二,針對遺囑擬定,法律定有嚴格標準,須注意遺囑作成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第三,信託機制被形容為「從墳墓裡面伸出來的手」,因為委託人死亡後,其擁有的資產可透過遺囑信託的受託人加以管理及分配,且受託人管理及分配的方式主要是預先在遺囑中擬定。

因此建議資產擁有者針對資產在遺囑信託內容中妥善擬定受託人管理及利益分配的方式,並徵詢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協助。(本文由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李益甄口述,記者翁至威整理)

免稅額 遺產稅

延伸閱讀

少女放學後人間蒸發35年 家屬忍痛聲請宣告死亡

Apple看不下去!挺孕肚轟戀童癖、虐童「有病看醫生」:不配當人父母

控前妻婚內出軌...綠帽男悲憤挖對方父母墳墓 遭告上法院下場曝光

自己帶不如送托…公策平台通過提議 育兒補助統一1萬3000元

相關新聞

「繳稅懶人包」怎麼繳最划算? 達人整理超詳細圖表一次看懂

又到了5月的報稅季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方式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分享給朋友喔!

報稅懶人包…父母60歲以上可以直接報列撫養! 3族群免稅門檻不同

每年5月申報的是前一年度的全年所得,也就是說,今(113)年5月要申報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綜所稅是「家戶申報制」,成員有本人(納稅義務人)、配偶與受扶養親屬,列報扶養親屬。

當工程師10年迎人生稅務高峰 他心痛揭「繳稅金額」讓一票網友跪了

5月報稅季開跑,許多民眾在網路報稅系統開放第一天,就在家裡透過電腦、手機完成申...

政院通過中小企租稅優惠再延十年 加薪適用調高至6.2萬

行政院今(18)通過《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拍板延長租稅優惠實施期間十年,至2033年12月31日。此次...

中小企業加薪可抵稅 延長至122年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中小企業幫員工加薪,可延長抵稅到122年!經濟部18日研擬《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中小企業投資於研發的支出抵減營所稅額;以智慧財產權作價入股適用緩課稅;

政院通過所得稅法修正 扣繳人從事業負責人改為事業本身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正扣繳義務人範圍,從給付所得之事業其負責人、機關團體其責應扣繳單位主管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