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政府「最久政務官」傳將退休離開公職 友人:沒有官職更能說建言

桃園爆校園霸凌!女高中生被連甩巴掌、剪髮 校方曝原因:持續輔導當事人

百想60/離婚5年終於同台了 宋慧喬、宋仲基反應曝光

每年送兒244萬助買房 沒拿免稅證明做白工?專家這麼說

示意圖。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示意圖。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每人每年有244萬贈與免稅額,不少父母會利用此免稅額,每年轉給子女一筆錢,幫小孩準備購屋資金。坊間不少人說,贈與現金後,要去國稅局申請「贈與免稅額證明」,未來小孩買房時提供此證明就不會被課稅,這是真的嗎?

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其實會不會課稅,重點還是在金流。沒有申請免稅額證明,只要完整保留歷年贈與資金的詳細收付流程,也不用擔心被課稅。而即便有免稅額證明,贈與現金若回流到父母親帳戶,還是會被課稅。

他表示,新北就有一位有節稅概念的爸爸,為了避免一次給小孩一、二千萬買房,得繳不少贈與稅,因此從五、六年前開始,就每年固定在贈與免稅額範圍內,贈與現金200多萬給小孩,以小孩名義轉存定存。

五、六年累積下來,小孩名下已有一千多萬資金,看中一間房正想出手時,卻意外聽到有人說,逐年贈與現金,必須每次都到國稅局申請「贈與稅免稅證明書」,有這些證明,並提供給國稅局,小孩買房後才不會被查稅課稅。

這位爸爸聽到之後當場傻眼,因為每年贈與小孩的金額,都是在免稅額範圍以內,因此都沒有向國稅局申請贈與免稅額證明,心想如果沒有証明,就不能免稅,那過去五六年豈不是白忙一場?急忙向鄭文在求助。

鄭文在一聽,立刻跟這位父親說「安啦」。因為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4條規定,贈與人在一年內贈與他人財產總值超過贈與稅免稅額時,應於贈與行為發生後30日內,向主管稽徵機關依本法規定辦理贈與稅申報。換言之,贈與金額未達免稅額244萬元,並不須要申報。

至於小孩購屋要主張「自有資金」購置不動產,只要提供歷年贈與資金詳細收付流程,證明資金來源是每年免稅額範圍內的贈與,並不需要檢附國稅局歷年免稅證明書。

鄭文在表示,常有民眾以為,只要每年都有申報贈與稅,並取得贈與稅免稅證明書,就如同拿到「護身符」,然後隨便挪動資金,事實上如果回流父母親帳戶,就可能做白工,依然被課贈與稅。

鄭文在表示,每年每人贈與稅免稅額是224萬元,如果父母親各贈與244萬元給小孩,每年即可取得488萬元的資產,10年就可以幫小孩累積4880萬元的資金,對於未成年小孩購置不動產,有很大的助益。

不過如果有幫小孩購置房屋的想法,記得要完整的保留歷年贈與資金詳細收付流程,光憑手上握有幾張歷年的贈與稅免稅證明書,就想節稅,可能會徒勞無功。

免稅額 贈與稅

延伸閱讀

00940解定存也要申購…台股上2萬也莫名多了勇氣? 專家:投資比長而非氣盛

台企銀(2834)噴漲停…去年配息很差卻加碼100張! 專家:耐心等待反轉即可

00915豪發0.72元…是左換右手? 專家:已經填大半且過往平均28天快速填息

碳費審議委員名單公布!工總、商總均入列

相關新聞

存股族股利可抵稅、怎麼繳才適合?理財達人:分2方式計算

繳稅一族看過來,雖然荷包會縮水,但還是當個好國民乖乖繳稅。這次蜜蜂爹特別整理了今年的報稅懶人包,底下做一些相關補充。

「繳稅懶人包」怎麼繳最划算? 達人整理超詳細圖表一次看懂

又到了5月的報稅季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方式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分享給朋友喔!

報稅懶人包…父母60歲以上可以直接報列撫養! 3族群免稅門檻不同

每年5月申報的是前一年度的全年所得,也就是說,今(113)年5月要申報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綜所稅是「家戶申報制」,成員有本人(納稅義務人)、配偶與受扶養親屬,列報扶養親屬。

財部:網紅課稅參照新加坡釋指引 兼顧簡化與法理

網紅經濟大爆發,顛覆傳統所得來源思維,財政部將首度針對多元網紅獲利模式,參照新加坡釋出綜所稅課稅指引問答。官員今天表示,...

當工程師10年迎人生稅務高峰 他心痛揭「繳稅金額」讓一票網友跪了

5月報稅季開跑,許多民眾在網路報稅系統開放第一天,就在家裡透過電腦、手機完成申...

政院通過中小企租稅優惠再延十年 加薪適用調高至6.2萬

行政院今(18)通過《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拍板延長租稅優惠實施期間十年,至2033年12月31日。此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