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4月就業數據弱!美股3大指數齊揚 台積電ADR強漲逾3%

撞擊瞬間曝!高雄男駕車離奇直衝分隔島 他傷重不治與3幼子天人永隔

交通部四年砸400億改善行人交通 中央與地方共同協力

交通部2日指出,政院現已核定「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四年400億元經費,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其中台北市府團隊已執行「臺北交通安心行計畫」,自2023年起至2026年共四年期程推動跨局處專案,預計針對45所醫院、280所學校、38條主次要幹道及50處大型公園周邊人行環境盤點及改善。

交通部於台北市政府展開「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會議第一站,就目前行人設施盤點建置情形、後續人行空間、校園周邊通學道路、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等行人安全環境設施改善事項聽取簡報。

為提升行人安全,交通部整理「人行空間改善原則及作法」,前於2023年4月10日發函供各地方政府推動人行環境健檢作業。為持續瞭解地方政府推動進度及階段性成果,提供改善建議以及各單位直接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交通部113年度再度推動「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計畫,邀集專家學者至各地方政府聽取辦理情形,並與地方縣市首長(副首長)綜合座談,要求地方政府本於權責加速推動盤點及規劃改善方案,並於2024年底完成「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報告後,於地方政府官網公開閱覽,提供民眾了解相關政策推動作為。

從臺北市政府作為首站,市府由副秘書長張溫德帶領團隊進行簡報,台北市為首善之區,市府團隊除表示推動各項行人改善工作的決心,並已執行「臺北交通安心行計畫」,自2023年起至2026年共四年期程推動跨局處專案,預計針對45所醫院、280所學校、38條主次要幹道及50處大型公園周邊人行環境盤點及改善,並以112年度推動大安區大學里交通友善試辦區做為案例,透過民眾提案,政府規劃之作業方式,由下而上共同推動區域行人交通安全改善。

交通部與各輔導委員針對簡報事項提供更細緻的做法與建議,如醫療院所周遭人行空間考量病患接送及復康巴士等運具搭乘通行之動線連結、行人時相考量道路寬度及行人特性因地制宜調整,針對高齡長者及學童適度增加通行秒數、公共工程推動時應納入周遭人行環境及景觀美化作業一併改善,並考量車輛載卸貨需求,通行路線之鋪面應採用強化材料,減少未來養護經費支出等事項,並請市府再次檢視健檢報告完整度,於2024年底前完成修正並於官網公開閱覽,以利民眾瞭解地方人行環境建置改善之推動構想。

臺北市為首善之區,市民及國外觀光客聚集,每個人下了車都是行人,更應提供行人一條安全的交通環境及順、平、通暢續進的人行通道,行政院現已核定「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四年400億元之經費,亦刻正推動「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之立法作業,將由上位法規及實質資源積極協助地方推動人行環境建置作業,除透過地方政府及中央地方間持續合作,地方首長亦展現決心,基層才有信心推動各項人行環境各項改善作業。

地方政府

延伸閱讀

陳建仁明視察中和交流道改善工程 張智倫喊話縮短時程

交通部來台旅客目標下修 業者盼推出政策牛肉

台灣百年溫度上升1.5°C 交通部:颱風強度降雨將增強

交通部管制美規新車進口數量 遭美認列貿易障礙

相關新聞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漁電共生亂象…假養殖真種電 納骨塔也不放過

台南市太陽能光電發展迅速,光電裝置容量全國第一,發電量也提前達標,但沒限制開發也遭受批評,認為破壞環境,影響居民生活;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