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通膨危機/職務再設計 延後退休時間

「現在看病愈來愈貴了,有時心想看病這麼貴,是不是忍一忍就好?」76歲的林桑住在新北市,年輕時是個成衣代工「小工頭」,他和太太齊心栽培兒女唸到碩士,還積攢了兩棟房,一套自住,一套收租。本想年輕時的打拚,應夠兩人退休養老,不料,一場大病後,身體每況愈下,「看病」竟然成了退休生活沒料想到的「支出黑洞」。

林桑說,60幾歲退休時,生活就是悠著過,大多時間看電視、睡覺,倒垃圾、澆花則是他每天最大勞動。進入七旬後,林桑先是三年前因跌倒造成腰椎骨折,在醫院花了一大筆錢動手術,之後還聘請看護陪同住院一個多月做復健,「一場大病花了快50萬」。

這幾年他又因心臟、牙周病及視力退化等問題,每個月要看「好幾科」醫生,這些上診所、大醫院的花費,加上交通費支出,及醫生要求一定要吃的鈣片、B群等營養品,每個月累積下來就是好幾千,甚至上萬元。

「前些時候評估要做全口假牙,醫院一估價就是十萬元,讓我很猶豫要不要裝。」林桑說。

今年起,不少基層診所因物價人事費用上漲,加上健保點值縮水,紛紛調升掛號費,本月初衛福部也正式取消掛號費調整備查制度。

以林桑附近的診所為例,去年掛號費200元,現在漲到250元,3月1日起,他固定看慢性病的醫院升格為區域醫院,掛號費一下子漲了160元、要340元。更別說,有時因心臟不適掛急診,一次急診千元起跳。

「高齡最大的支出在醫療和照護,最大的節流,就是讓自己保持健康。」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提出她的觀點。

她指出,進入75歲以後,老人就要小心斷崖式的衰老,「很多老人就是從跌倒開始,一路打開醫療荷包;等到以後需要有人時時照護時,那更是最大支出的開始!」

除了保持健康,張淑卿認為,有條件的老人,也不應輕言退休。「工作,不只是補貼自己的生活費,對抗通膨,同時還能維持社會參與,避免人家常說的:長輩退休後,退化得特別快。」張淑卿說。

她表示,老年可分為三個階段,65歲到74歲是「年輕老人」,75歲至84歲屬於「中老人」,85歲以上為「老老人」。現在社會上處處缺工,很多年輕老人不是不能工作,而是不適合承擔與年輕時同樣強度的工作,這時就需要「職務再設計」與「工作環境再設計」,讓年輕老人可以「有生產力的老化」。

例如,一份工作可劃分給兩個、三個年輕老人;或者年輕老人一周只工作二、三天;或者經由職務再設計,由年輕人搭配年輕老人完成;或者為年輕老人設計輔助的省力工具。

不過,要讓年輕老人能夠繼續工作,政府也得幫忙。張淑卿說,一是「健保不能倒,勞保不能倒,長照做到好」,這是國內大多數高齡者的期盼,其二就是在法規面幫一把。

近年,老盟積極倡議刪除勞基法第54條65歲強制退休條款。

勞基法第54條給雇主權利,當勞工年滿65歲,雇主可以強制其退休。老盟認為,應讓勞資雙方合議,看怎麼調整,而不是一刀切,很多人最後只能離退。

延伸閱讀

保障台灣就醫權 消基會籲凍漲或補貼醫療院所電費

醫界憂醫療電價漲14%恐引發掛號費漲潮 為偏鄉請命再議

手機平板點餐太難? 有長者乾脆不出門消費了

20年資深麥胞!7旬嬤活到老學到老 數位點餐機難不倒

相關新聞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