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建銘失言風波延燒!柯文哲親吐「在民進黨不是個案」

【重磅快評】不談膚色歧視 許銘春正是認知作戰好手

勞動部長許銘春。聯合報系資料照
勞動部長許銘春。聯合報系資料照

勞動部長許銘春近日受訪,表示因「膚色、飲食習慣相近」等原因引進印度勞工,結果遭批失言,連綠委也看不下去。勞動部深夜發聲明表示許絕無歧視之意,並表達歉意。其實許銘春引進印度勞工,除了談膚色惹議,去年還厲聲駁斥外界談引進印度勞工為假訊息、認知作戰、選舉操作,但回頭檢視,發現勞動部自始就是以認知作戰的方式在執行這項政策,心態可議。

許銘春2月29日接受網媒專訪,提及未來引進印度移工可緩解我國缺工問題,讓企業和雇主有更多選項。許在訪談中提及「膚色相近」等語惹議,許也覺不妥,深夜發聲明表示絕無任何歧視之意,因用語不夠精準,造成外界誤解、批評,將切實檢討改進,也表達誠摯歉意,並呼籲國人不要受到社群媒體等煽動性言論的影響,促使台印度合作,互利互惠。

許銘春受訪暢談執行引進印度勞工的政策,其實本意在政策宣傳,希望消減推動阻力。沒想到一時口快,涉及歧視的「膚色相近」竟脫口而出了。談膚色到底是不是用語不精準,外界自有公評,但許藉道歉機會再提有人在社群媒體等散發煽動性言論等語,也同時提醒外界,原來許銘春正是操作認知作戰的箇中好手。  

去年底國內傳出擬開放引進印度移工的消息,網傳政府一次就會引進10萬名,更有網友憂慮引進印度移工會影響治安。許銘春在立法院嚴斥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是假訊息,懷疑有人刻意操作、散佈不實訊息,引起民眾恐慌,呼籲國人不要掉入認知作戰的陷阱。

後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也在政見會中質疑民進黨政府開放印度移工一事,稱「印度移工要開放10萬人,彭博報導已經簽了MOU,為什麼不承認?」許銘春則重申不僅尚未簽訂MOU,更沒有引進10萬印度移工的規劃,呼籲國人不要受到刻意的選舉操作影響,全民共同拒假、反假、打假。

在連番否認及呼籲全民打假之後,總統大選後一個月,2月16日台印雙邊就完成MOU的簽署,速度堪稱飛快。許銘春說真正引進時間可能要「一年、半載」,因為還要展開工作會議,討論引進行業、數量、語言條件及來源地區,勞動部還請外交部幫忙評估,會引進印度東北地區的人,「剛開始先引進這邊,未來引進人數、來源地區由我們決定」,一開始不會太多,剛開始小規模、小額。

看來,勞動部引進印度勞工早有腹案,時程、地區、人數都有規劃,還請外交部協助評估,不僅是跨部會作業,更是箭在弦上要推動的政策。但在總統大選之前,許銘春才說連MOU都沒簽,一副八字沒一撇的態勢,還說外界說法是假訊息,要國人一起來打假,怎麼選舉甫落幕一切立馬都變真的,MOU快速簽署,外交部也完成評估,引進方案彷彿就在許的口袋中。

增加移工的來源國既是朝野共識,勞動部就應公開透明的推動,來源國、人數多少、產業類別,都可以開放政策討論。勞動部在大選之前遮遮掩掩,藏在打假大旗後面暗地進行,深怕壞了賴清德的選情,還把競選對手的質疑打成選舉操作。選後連演都不演,直接加足馬力前進,部長還親上媒體暢談。選前一個樣,選後一個樣,到底是誰在進行認知作戰,不是很清楚了嗎?

印度 移工 許銘春

延伸閱讀

許銘春失言惹爭議 外交部:印度移工符合資格都歡迎

外交部:印度勞工不分族裔 符合資格台灣都歡迎

「膚色相近」言論惹議 許銘春致歉:沒歧視任何族群

許銘春談引印度移工因「膚色相近」遭批 勞部:絕無歧視

相關新聞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