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直播嗆鄭文燦「出入88會館、炒桃捷用地」政商勾結 黃國昌被控誹謗不起訴

新北最頂地區在哪? 網狂推1地點「媲美北市天母」:有歐洲別墅風

台灣旅客赴泰國免簽證延長6個月 旅客一次最多可停留30天

水利署創全台首例造林碳匯 攜手地方盼成淨零標竿

水利署2022年啟動全台首例造林碳匯專案,由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協助周遭環境調查和樹木認養工作。中央社(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提供)
水利署2022年啟動全台首例造林碳匯專案,由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協助周遭環境調查和樹木認養工作。中央社(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提供)

水利署在南投竹山啟動全台首例造林碳匯專案,預期可獲1008噸碳匯,其中地方參與功不可沒,由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認養維護,堅持絕不灑藥,完全以人工除草,協會也長期致力蝴蝶保育,目前園區吸引台灣保育類黃裳鳳蝶在內60多種「嬌客」。

一下國道三號竹山交流道,綠意盎然景色映入眼簾,這裡是水利署第四河川局轄下的東埔蚋溪木屐寮生態滯洪園區,占地達22公頃。近期加入淨零生力軍行列,2022年辦理植樹碳匯專案,種下5500株樹木,預計30年可得到10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匯。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副局長張朝恭表示,2001年桃芝颱風後,徵收土地作為防災池,並由當地協會參與環境營造等認養工作,作為環境教育場域,近年已設置步道和親水等設施。

談及造林碳匯專案,張朝恭表示,由於碳匯專案申請前需進行周遭環境調查,也委由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記錄,「一草一木由協會照料,他們最了解當地生態。」

張朝恭表示,碳匯專案目前種植5500株,包括光臘樹1500株、相思樹1500株、樟樹1000株及楓香樹1500株,皆為台灣原生種;交由協會協助照料和維護,目前樹木生長狀況不錯,小樹苗已從原先50公分長高至1.5公尺。

回憶起當初與水利署討論碳匯計畫,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總幹事林麗娟坦言,「其實我們也是一張白紙」,向專家學者請教,及歷時近半年環境調查後,團隊成員學習到如何計算樹木的碳吸收量、觀察樹木分叉等現象。

林麗娟說明,透過丈量樹徑和樹木高度,可換算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當量,若周遭有新長出的植物,並具碳吸附效果,也可計算碳匯;此外,樹木分叉點若在人的胸高、約1.3公分以下,可視為2棵樹,也可以增加碳匯。

秉持著對環境友善的堅持,林麗娟表示,園區內絕不灑藥,採取百分之百的人工除草,過程雖然辛苦且費時,但成果顯現在園區豐富多元的生態,像是光蠟樹為獨角仙喜歡棲息的樹種、樟樹葉子為鳳蝶幼蟲的食物來源,園區內的其他食草和蜜源食物也吸引許多「嬌客」停留。

東埔蚋溪園區內的蝴蝶保育計畫已執行多年,林麗娟表示,目前調查蝴蝶超過60種,包括台灣現存最大型蝴蝶、且為保育類的黃裳鳳蝶,以及麝香鳳蝶家族體型最小的紅紋鳳蝶。

由於生態保育有成,她指出,通常春、夏季為賞蝶季節,但現在園區內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見紅紋鳳蝶,也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前來賞蝶。

對於全台首例造林碳匯專案,林麗娟期盼未來成功取得認證後,可以成為台灣造林碳匯的示範園區,讓外界更加了解碳匯專案如何進行,協會也將持續維護園環境,向外推廣,讓更多人認識竹山的生態之美。

水利署 生態保育 認養

延伸閱讀

賞櫻不用上山 今年春節連假到芬園花卉園區不收門票

迎春!六堆新年福 觀賞精彩展演 體驗尋龍闖關 順遊繽紛花海

影/屏東潮州鐵道園區換裝迎新春 初一起入園抽iPhone15及家電

從8成倒塌到修復 霧峰宮保第園區現文化重生力

相關新聞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