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撞擊瞬間曝!高雄男駕車離奇直衝分隔島 他傷重不治與3幼子天人永隔

北市信義區住宅飄屍臭!驚見女子頭罩塑膠套死亡數日 警掌握特定對象犯案

碳交所啟動首批碳權交易 學者籲引入更多自然碳權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啟動首批國際碳權交易,學者表示,這是台灣碳權交易里程碑,但現行國際碳權「只能買不能賣」,為更活絡碳交易市場,建議開放自由買賣,並引入更多符合國際趨勢的自然碳權。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啟動首批國際碳權交易,第一波上架來自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地區的碳權,均是由國際獨立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GS)等認證,台積電、鴻海、中鋼與台灣金控等近30家業者「搶頭香」參與交易。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台灣研究碳交易超過20年,碳交易系統建立不容易,今年不但成立碳權交易所,今天也啟動第一批交易,可說是台灣一大里程碑。

針對後續發展建議,李堅明表示,首先,碳權法律屬性需更加明確,意即要有法源依據,將碳權視為一般商品;再者,企業購入碳權以後變成資產,相關會計紀錄規範應及早確立,包含資產認列價值應隨當下價格或買進價格,以及公允揭露等。

第3,碳交易目的是增添減碳靈活性,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7條應盡快界定何種國外碳權可以在國內抵換碳費,此也連動碳交所引入品項。另隨著碳費將在2025年徵收,更需明確訂定國內外碳權可抵減比例。

第4,國際高品質碳權會隨發行機構不同,產出不同型態碳權,而甫落幕的COP28推廣的是以自然為本的碳權,盼台灣引入更多自然碳權,以符合國際趨勢。

對於碳交所上架首批碳權以再生能源碳權為主,並無森林碳權,李堅明解釋,因碳交所引入的是黃金標準碳權,本身屬性就以發展綠電為主;另一碳權國際認證機構Verra則多自然為本的碳權,不同機構定位不同。

此外,李堅明建議政府協助推廣碳權使用準則,包含碳權來源、品項以及碳權應用面,以避免漂綠之嫌。

談及未來台灣碳權交易活絡關鍵,李堅明表示,目前碳交所規定國際碳權「只能買不能賣」,然而,碳交易重視流動性,有週轉才有價格發現,進而激勵減碳科技與行為改變;換言之,要讓碳交易所功能完整發揮,就不能採用限制邏輯,全球碳交易市場也都准許自由買賣。

李堅明也提到,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4條環評增量抵減目前只允許國內碳權抵減,但他認為應開放國際高品質碳權,讓抵減來源更多元化,並廣納更多具國際信譽機構的碳權,透過增加碳權供給量,帶動市場更加活絡。

國內碳費審議委員會將於明年第1季成立,李堅明指出,由於碳權來源與發行機構不同,價格差異大,因此比起參考國內首批國際碳權碳交易價格,更應從碳費「減碳功能」角度制定碳費價格,意即先思考收取碳費專款專用目的,包含如何減碳、目標減碳量,再回推碳費費率。

氣候變遷 減碳 碳權交易所

延伸閱讀

首批國際碳權交易14家金控搶購 玉山金大買5000噸

碳權採購正夯!中華電參與台灣碳權交易所首批碳權採購

國泰金控響應碳交所首購國際碳權 國泰世華打造碳權交易價金信託服務

碳權交易所首批交易 玉山金購入5千噸碳權

相關新聞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漁電共生亂象…假養殖真種電 納骨塔也不放過

台南市太陽能光電發展迅速,光電裝置容量全國第一,發電量也提前達標,但沒限制開發也遭受批評,認為破壞環境,影響居民生活;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