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發表白皮書關切水電穩定供應 國發會回應了

針對工總今(8)日發表2023年白皮書,以「破浪前行」為題,對當前經貿情勢提出六需戰略目標與八項行動策略,也關切水電穩定供應。國發會回應表示,工總多項建言與政府現行施政方向一致,其中推動強化基礎建設、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充實人力資源等皆為當前政府施政重點,所提建議將納入政策推動重要參據,政府並已檢視當前能源政策。

此外,在產業發展面向,工總建議打造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國發會則回應,有關發展區域運籌中心的產業控股、智慧財產等建議,政府亦將納入後續施政的參考。

關於工總所提區域經貿發展、兩岸關係等建議,國發會表示,政府除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近年亦積極拓展與主要經濟體的雙邊與多邊關係,如2021年提出申請加入CPTPP、今年6月與美國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等。在兩岸方面,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立場一貫,支持合於規範、健康有序,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的兩岸交流對話。

國發會還提到,另因應產業刻正面臨數位科技發展、氣候變遷等挑戰,政府已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淨零轉型,並提出相關計畫與關鍵戰略,以協助產業因應。在推動數位轉型部分,邁向智慧國家是政府重要施政目標,國發會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5+2產業創新計畫」,包括推動促成AIoT應用場域、智慧機械產業創新計畫。尤其在AI領域方面,台灣具有晶片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優勢,行政院為提升台灣AI發展,於今年4月核定「台灣 AI 行動計畫 2.0(2023至2026年)」,推動普及智慧科技應用服務。此外,行政院亦透過跨部會機制推動AI法制,討論訂定相關指引規範,以利產業與民眾依循。

在推動淨零轉型部分,國發會已於去年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與產業公協會合作,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協助產業建構碳管理能力,循序推動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又「氣候變遷因應法」業於今年2月修正公布,已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與碳費徵收機制,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徵收。另為接軌國際,台灣碳權交易所於昨日開幕揭牌,可望協助並激勵國內企業落實減碳目標。

同時,國發會也回應工總關切的水電穩定供應。國發會表示,政府已檢視當前能源政策,以能源轉型為基礎,發展無碳再生能源搭配低碳燃氣發電為主軸,並逐步推動地熱、氫能等新能源利用。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已於今年6月修正公布,重點包括:配合國際風電技術發展,擴大離岸風電設置範圍可至海域空間;增訂地熱專章,明確地熱開發行政程序。

此外,經濟部今年7月公告指定氫燃料為能源,預計今年底建置我國第一座移動式加氫站。在穩定供水部分,水資源建設是國家持續發展之關鍵基礎建設;為落實水資源彈性調度及備援,經濟部已將海水淡化納入「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並鼓勵業者使用再生水,提出多項優惠措施,如再生水使用量不計徵耗水費等。

至於人才問題,國發會強調已針對人口及移民政策進行整體規劃,從「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以及「研議留用外國中階技術人力」三面向推動各項攬才及留才措施,也獲一定成果。

AI 國發會 水資源 離岸風電

延伸閱讀

工總發表白皮書 國發會:與政府打造韌性台灣施政主軸一致

工總白皮書關切人才、缺水缺電議題 國發會回應了

工總白皮書 苗豐強提六需戰略目標及八項行動策略

工總發表白皮書 提「六需」戰略目標與八項行動策略

相關新聞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