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字/國產酒生產量 十年減26%

2002年1月,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時廢止長達一百多年的菸酒專賣制度,改課菸酒稅與關稅,使得酒類進口量上升。記者林伯東/攝影
2002年1月,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時廢止長達一百多年的菸酒專賣制度,改課菸酒稅與關稅,使得酒類進口量上升。記者林伯東/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002年1月,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時廢止長達一百多年的菸酒專賣制度,改課菸酒稅與關稅,使得酒類進口量上升。據統計,近十年國人用酒量維持在706至755百萬公升之間,相當於超越282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飲酒量。

台灣菸酒專賣事業起源於日據時代的1898年。台灣光復後,台灣政府成立「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控管國內菸酒產、運、銷。

隨著國際化、市場自由化,政府研議廢除菸酒專賣,先後公布《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並自2002年1月1日起實施,廢止專賣制度,菸酒回歸稅制。

近年我國酒類需求量概況
近年我國酒類需求量概況

據經濟部統計處依國內工業生產指數及財政部海關資訊調查,統計我國近十年酒類總需求量(國產量加上進口量,扣除出口量)約維持在706百萬公升至755百萬公升間。

統計處形容,若以長50公尺、寬25公尺、深2公尺的國際標準游泳池蓄水量計算,每年至少可填滿282座至302座國際標準游泳池。

統計處表示,其中酒類總需求量僅有兩年低於700百萬公升以下。第一次是新修正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2013年受到3月1日開始實施,將酒後違規駕車罰鍰提升至為原本的1.5倍,導致國人該年酒類需求降至685百萬公升。

第二次為2021年因5月疫情加劇,政府實施三級警戒,國內餐飲市場不得內用,也讓該年酒類消費需求遭到抑制,也讓該年需求量降為691百萬公升。

雖然部分酒廠在疫情期間經由衛福部同意成立「酒精國家隊」,改為生產酒精成分75%防疫清潔用酒精,以及推出酒品外送服務等不同服務,但統計處透露,國人飲酒習慣大宗仍集中在餐館內飲酒,因此雖然業者努力多角化經營,仍舊無法維持既有需求量。

綜觀分析統計處資料,國產酒在2012年生產量為536.9百萬公升,2022年則下滑至394.4百萬公升,十年負成長達26.5%,十年平均年減率為3.1%;相對地,進口酒量從2012年的189.6百萬公升,2022年則成長至325.6百萬公升,十年成長逾七成,十年平均成長5.6%。

統計處解釋,台灣加入WTO後,開放國外其他酒類進口,吸引國內消費者嘗鮮,加上進口酒商積極推展,搭配國內超市、量販店、專賣店綜合零售業者促銷,以及夜店、酒吧等夜間市場活絡,再加上國人所得水準提高,對高價酒類接受度提升,進口酒已逐步成為我國飲酒文化之重要核心。

統計處補充,國產酒生產量這十年並非直線下滑,而是呈現震盪,如2014年、2017年及2020年,國產酒都呈現微幅正成長。但2021年一口氣吃下逾一成負成長後,2022年更是跌破「400百萬公升」大關。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疫情 酒精

延伸閱讀

杜蘇芮颱風過境…「它」成受惠者 台東市民秒衝一波試身手

零售、餐飲上半年營收創高 不遇黑天鵝全年可望登高峰

宜蘭頭城鎮立游泳池遭批救生員不足 鎮長宣布無限期休園

影/嘉義男疑狹怨報復游泳池 偷走60塊水溝蓋丟八掌溪

相關新聞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