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童年全家擠一坪造假?徐巧芯秀照片打臉 曝「早餐店賺兩萬」辛酸

中職/許基宏後第二人!陳傑憲幫球迷簽名後被球隊巴士丟包

特價1折!27款LINE貼圖、表情貼只要6元 變種吉娃娃、水豚媽媽全買162元

拜訪職人與發掘在地美好─陶瓷藝術城鎮鶯歌的生活藏家之旅

鶯歌陶瓷博物館現展出有台灣陶藝獎的得獎作品。記者陳睿中/攝影
鶯歌陶瓷博物館現展出有台灣陶藝獎的得獎作品。記者陳睿中/攝影

從碧龍宮居高臨下俯瞰鶯歌,能夠依稀找出時代的變化。記者陳睿中/攝影
從碧龍宮居高臨下俯瞰鶯歌,能夠依稀找出時代的變化。記者陳睿中/攝影

若提及「鶯歌」,幾乎就是與陶瓷畫上等號。但是鶯歌的陶瓷其實不僅僅是工藝品,背後更承載著當地文化的發展、家族的傳承,還有許許多多的職人故事。

「鶯歌為什麼會是陶瓷重鎮?」或許可以從「碧龍宮」找到一點線索。碧龍宮又名龜公廟,供奉一顆狀似龜殼的石頭,乃是鶯歌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從宮廟居高臨下俯瞰鶯歌,能夠看見標高約130公尺的鶯歌尖山、老街,也能看見陶博館與即將完工的新北市美術館。

鶯歌老街陶館的王品正解釋,鶯歌早年於龜山兔子坑、尖山等地開採陶土,還有鶯歌煤礦、海山煤礦可作為製陶燃料,因此自尖山周圍開始發展起製陶產業,形成現在陶瓷老街的雛型。另外加上設有火車站,可將陶瓷運送到全國各地,所以讓鶯歌成為陶瓷重鎮。

傳統陶瓷業拚轉型 積極跨足文創

早年使用炭燒四角窯時,鶯歌有約300根煙囪,而在90年代全盛時期,鶯歌就有800多間陶瓷業者,生產衛浴陶瓷、磁磚、工業或日用陶瓷。但隨著時代改變,如今鶯歌陶瓷事業也逐漸轉型,並且積極開創文創產業。

以「新旺集磁」為例,目前由第四代的許世鋼接手,門市是將經營超過90年的老廠址重新再造,在俐落的現代化設計中,仍可見到杉木、鐵皮屋頂、琉璃窗、磚牆等刻意保留下來的古早足跡,甚至還打造時光隧道般的展示空間,讓參觀者可以理解品牌發展及鶯歌的歷史變化。許世鋼認為「鶯歌做的東西,應該要被看到,而且MIT(Made In Taiwan)變成MIY(Made In Yingge)也顯得更重要。」所以透過當地的作法來成立品牌,藉此保留在地生產的能量。

新旺集磁的空間同時提供商場、體驗教室、咖啡廳等功能。記者陳睿中/攝影
新旺集磁的空間同時提供商場、體驗教室、咖啡廳等功能。記者陳睿中/攝影

成立自1976年的「安達窯」,至今仍延續家傳的釉變創作,提供經典的「青瓷」作品。現在接手的孫盈馨、孫若屏姊妹就認為,餐具器皿是台灣餐桌上最美的風景,故也透過與台灣在地工藝、產業合作,提供風格與時俱進、融入現代生活的作品。

安達窯的「繁體字」系列,充滿個性與幽默趣味。記者陳睿中/攝影
安達窯的「繁體字」系列,充滿個性與幽默趣味。記者陳睿中/攝影

好比在疫情期間研發的「為藍」系列,即是透過礦物燒成的藍釉色,為作品染上獨一無二的自然色彩。至於「繁體字」系列,則是將注音、繁體字、青花瓷、手繪等元素相互結合,採職人手工書寫的方式,為顧客客制化寫上不同的字句,充滿個性與幽默趣味,還有年輕化的活力。

除此之外,已有近40年歷史的「陶作坊」,不僅是在地老字號的茶具創作品牌,近年也將天然老岩泥陶土結合咖啡,推出陶製的360濾杯,還可自由切換濾滴或浸泡模式,亦有手沖壺、咖啡杯等系列產品,讓溫潤的陶藝也能走進咖啡族的世界。

陶作坊近年推出陶製的360濾杯,滿足咖啡族群的需求。記者陳睿中/攝影
陶作坊近年推出陶製的360濾杯,滿足咖啡族群的需求。記者陳睿中/攝影
台華窯以精湛的釉色窯燒工藝而聞名,被譽為「鶯歌故宮」。記者陳睿中/攝影
台華窯以精湛的釉色窯燒工藝而聞名,被譽為「鶯歌故宮」。記者陳睿中/攝影

至於專精藝術陶瓷、被譽為「鶯歌故宮」的「台華窯」自90年代開始,就已經以精湛的釉色窯燒工藝而聞名,同時也透過與大量藝術家的合作,藉由素材、技術的堆疊變化,將陶瓷作品提昇至當代藝術的層面。台華窯營運長呂家瑋即指出,現在老街常見到中國大陸的製品,台華窯希望藉由有質感、在地製作的作品,讓MIY作品真正的特色能夠被表現出來。

走訪陶瓷博物館 與夥房職人體驗手作

想更進一步感受陶瓷的藝術性與可能性,也不要錯過鶯歌陶瓷博物館。身為全台首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自4月起展出台灣陶藝獎得獎作品,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陶瓷素材在藝術家手中綻放出的千變萬化,也可觀賞到卓越獎得主徐永旭的一系列作品,以及藝術家本人於現場創作大型戶外作品的過程與成果。

台灣陶藝獎卓越獎得主徐永旭將創作過程變成藝術的一部分,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現場創作戶外作品。記者陳睿中/攝影
台灣陶藝獎卓越獎得主徐永旭將創作過程變成藝術的一部分,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現場創作戶外作品。記者陳睿中/攝影

如果有意跟陶瓷職人們聊聊,還可去趟「夥房」。夥房原本是一處90餘年歷史的窯場,隨著一群斜槓藝術家、斜槓廚師的加入後,變身成為體驗工作室,並且提供預約制的無菜單料理。原本陳舊的雙台瓦斯窯,加上了道碴、榻榻米、火爐與自在勾等元素,轉成為古色古香又饒富味道的茶席空間,在老屋幽幽的光線中,顯得寧靜而沉穩;四處蒐集而來的老物件,也在藝術家的巧手之下重生,散發出歲月的芬香。民眾可以在此參加陶藝課程、品嚐料理,感受專屬於夥房的空間美學。

過去的瓦斯窯,如今已經變成讓眾人歡聚、用餐的茶席空間。記者陳睿中/攝影
過去的瓦斯窯,如今已經變成讓眾人歡聚、用餐的茶席空間。記者陳睿中/攝影
在夥房可以看見藝術家現場創作、熱燒的過程。記者陳睿中/攝影
在夥房可以看見藝術家現場創作、熱燒的過程。記者陳睿中/攝影

因為鶯歌而愛上陶瓷,甚至想要自己創作作品的話,位於永昌街的「釉藥堂」號稱是全台灣釉藥最齊全的專賣店。透過滿滿的對照品,陶藝師可以找出自己喜愛的顏色與顏色,進而配出適合的釉藥與燒製參數,更有豐富的創作工具可供挑選,堪稱是陶藝師的寶庫。

「釉藥堂」號稱是全台灣釉藥最齊全的專賣店,也是許多陶藝家的啟蒙站。記者陳睿中/攝影
「釉藥堂」號稱是全台灣釉藥最齊全的專賣店,也是許多陶藝家的啟蒙站。記者陳睿中/攝影

不僅釉藥堂,永昌街的巷弄中,不僅凝聚了時光流動的痕跡,也是各行各業職人的基地。例如,郭詩謙所創辦的「大謙堂」,即是一處具生活體驗與分享交流的茶食、美學空間。身為在地居民,郭詩謙也期盼能為鶯歌陶瓷進行傳承、改變,並且有新的想法能振興永昌街。另外在「陶聚」則可以見到製作陶瓷的過程,觀看職人如何將設計師筆下的創意,化身為實質作品。肚子餓的話,「果仁手作麵包坊」提供許多歐式麵包,也是當地大小朋友們的口袋名單。

陶聚擅長將藝術家的設計化為實質作品。記者陳睿中/攝影
陶聚擅長將藝術家的設計化為實質作品。記者陳睿中/攝影
「大謙堂」是一處具生活體驗與分享交流的茶食、美學空間。記者陳睿中/攝影
「大謙堂」是一處具生活體驗與分享交流的茶食、美學空間。記者陳睿中/攝影

老宅+美食 擄獲遊客的胃

若說鶯歌陶瓷抓住民眾的心,那美食就是抓住遊客們的胃。位於老街商圈內的「Cafe Esuwa」,隱身於陶館的3樓,小小的窄門很容易錯過,卻是許多甜點控的祕密基地,招牌的肉桂捲帶有淡雅微辛的肉桂香氣,很適合相佐午後時光。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早餐店「三合號」,處處都散發著老屋的歷練及滄桑,牆壁上還掛有手繪家陳家宏繪製的鶯歌老屋插畫,為用餐環境更添股人情味,包括炒餅、炸物都是店家推薦的餐點。

三合號現由陳記宏(右)、陳家宏負責經營。記者陳睿中/攝影
三合號現由陳記宏(右)、陳家宏負責經營。記者陳睿中/攝影
穎村時光的蜂蜜酒醋餅皮悶烤半雞。記者陳睿中/攝影
穎村時光的蜂蜜酒醋餅皮悶烤半雞。記者陳睿中/攝影

不僅庶民點心,藏身住宅區小巷內的「穎村時光」以80多年的老宅為店面,主打歐陸系料理,提供了蜂蜜酒醋餅皮悶烤半雞、番紅花海鮮鑄鐵鍋巴飯、香橙白酒悶紙包現流等餐點,還有麵疙瘩、義大利麵等選擇,料理中帶著純樸的家常味。

相關新聞

連3天套餐買一送一! 最銷魂蝦仁飯「忠青商行」插旗新竹巨城 別再說新竹是美食沙漠了

連3天套餐買一送一! 最銷魂蝦仁飯「忠青商行」插旗新竹巨城 別再說新竹是美食沙漠了

下起桐花雪了!攝影師眼中最美的賞桐地 「甘家堡桐花季」浪漫開園 「高聳桐花牆+桐花林蔭大道」必朝聖

五月雪提前下了!2024「甘家堡桐花季」浪漫開跑,開園首日就迎來了9成的大滿開盛況,還能近距離接觸有高有低的雪白桐花,驚豔美度沒話說,攝影師都超推是「今年油桐花最美的地方」!

網稱新竹最強湯包! 老饕必朝聖「皇膳湯包」 吃得到薄皮爆汁的樂趣

udn走跳美食/踢小米 新竹人稱最強湯包的「皇膳湯包」大家吃過了嗎?小米在他們還在寶山路餐車的時候就有分享過了,不時想到就會來嚐看看~這次來到竹北店回憶美味的湯包,皮薄蔥肉餡多又爆汁,難怪一直以

韓國「10元燒」在新竹也吃得到囉!超長牽絲太誘人 韓國手工海苔也大推

udn走跳美食/踢小米 韓國超夯的10元燒在新竹也吃得到囉!「安紐韓味料理」是隱藏版的韓國料理美食,店家位置在香山區樹下街,挺隱密的~ 老闆是韓國人,除了提供道地的韓國料理、超夯的10

美到不真實!青林農場「神聖花田」登場了 比人還高的夢幻紫花海仙氣滿滿

花朵界正義使者來了!桃園熱門追花景點「青林農場」迎來馬鞭草開花季,高達一個人身高的夢幻紫花海,與青翠綠葉交織成一整片天然景緻,映入眼簾美到令人發出讚嘆聲「好像夢境」、「少女心噴發了」。

新竹第一家「油條麵包」只要銅板價!塞滿各種配料有如「麵包版蛋餅」

udn走跳美食/踢小米 到底油條麵包是什麼樣的美食呢?由兩位小米粉絲創立的店「小食光餐吧-油條麵包專賣」,就在民族路上。老闆先前在南投吃到很特別的油條麵包後,覺得非常美味,於是開始學習製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