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回不去了?楊丞琳被爆IG退追許瑋甯 網震驚揪出關鍵內幕

成功老化/創新醫材精準守護長者健康

工研院鎖定巴金森氏症手術,開發出「微創式顱內OCT術中輔助導引技術」,可減少破壞組織、降低發炎機率和漏電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工研院鎖定巴金森氏症手術,開發出「微創式顱內OCT術中輔助導引技術」,可減少破壞組織、降低發炎機率和漏電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撰文/鄒明珆、王珮華】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明顯,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50年全球每5人就有1人超過60歲。臺灣到2025年也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為醫療產業帶來新商機。建構韌性高齡社會,邁向成功老化,不僅有助於臺灣產業在全球高齡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有助於提升民眾福祉,綻放生命精彩。

人口高齡化是世界趨勢,聯合國統計,全球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可望從2021年的7.6億人,增加到2050年的16億人,屆時包括中國、美國與西歐先進國家的高齡人口比例均超過3成,帶動的醫療相關市場相當可觀。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 Consulting指出,在高齡化結構下,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4,833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5,897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6.7%,吸引各方業者搶進。

為協助臺灣產業掌握高齡社會商機,同時協助國人成功老化,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工研院跨領域鏈結資通訊(ICT)產業及醫療體系,朝「智慧醫療」、「健康照護」兩大次領域發展;在醫材開發上,也因應高齡化趨勢,針對市場需求與痛點,提出精準解決之道,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鏈結資通訊與醫療 促ICT大廠跨足高階醫材

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與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雙料大獎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iRFA)」,即是整合ICT與醫療的例子。該技術以系統內建的影像導引功能,讓電極針穿刺到治療標的,進行局部消融治療。iRFA結合「超音波影像」和「方向可調式電極針」兩大創新技術,並運用演算法自動計算消融範圍,達到精準入針、精準治療的目的,病患手術時間平均節省35%、消融範圍誤差低至2%以內,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精準性及降低復發風險,未來可擴大應用於肺部、乳房、腎臟腫瘤等更多元病灶治療。現已技轉仁寶電腦,並通過美國、臺灣上市許可,促成ICT大廠跨足高階醫材的成功案例。

OCT技術精準守護 巴金森氏症手術治療

好發於中老年族群的漸進式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常見症狀包含顫抖、重心不穩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目前全球約有940萬患者飽受此病所苦。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臺灣巴金森氏症患者約7萬多人,每年以2,000人的速度持續增長。

巴金森氏症初期治療以服藥為主,約5到8年會遇到藥效減弱的問題,「腦深層電刺激手術」成為主要治療方式。此手術運用電極植入「深腦核區」,以電流刺激調節腦內不正常的神經放電訊號。深腦核區僅米粒大小,十分仰賴醫師「聽音辨位」,且有高達40%的植入偏差率,一旦偏差則可能導致效果不佳或情緒障礙等後遺症。

工研院「微創式顱內OCT術中輔助導引技術」,結合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光訊號,可在開刀時提供顱內斷層影像及組織辨識,解決術中因腦位移造成定位不精準的問題;同時採用世界最細顱內OCT掃描探針,直徑僅0.63毫米,搭配雙層鋼管設計,減少破壞組織、降低發炎機率和漏電風險,操作起來更安心,加以AI人工智慧判讀,提高手術成功率。現已取得美國、日本、臺灣專利,預計於2024年成立新創公司。

結合跨領域專業 助傳產搶高齡市場

高齡與運動風氣日盛,無形中增加運動傷害風險。工研院研發的「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整合生物醫學、材料化工、紡織3方專業,開發出具有高人體相容性的生物陶瓷,與聚酯塑料(PET)混合成高分子複合材料,取代現有的純PET人工韌帶,塗布膠原蛋白,更適宜組織生長,且可承受逾300公斤力道,為需要重建韌帶的高齡者,提供了骨整合及支撐強度更高的人工韌帶選擇。這項新技術將化纖編紡產業優勢應用到醫材上,讓原先一條不到20元的鞋帶,變身一條8萬元的人工韌帶,促成紡織品的高值化。

隨著年齡增加,骨盆底肌肉也會老化鬆弛,導致泌尿系統器官脫垂,造成漏尿困擾。針對此一需求,工研院創新研發的「生醫高分子組織修復支撐複合網片」,以「特殊織法將PET編織後,再添加膠原蛋白」的解決方案,改善現行醫材過硬、易致發炎等問題,打造出密度小、輕量化、適合細胞貼附的複合網片,大幅降低副作用,提升中高齡民眾的生活品質。

超高齡社會就在眼前,如何活得久,還要活得好,科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工研院攜手產業跨域創新,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不僅把握全球高齡商機,更助攻臺灣社會邁向成功老化的目標。

延伸閱讀

工研院攜手Arm 創建世界級系統驗證中心

NBA/米契爾進行鼻子手術 先休1周再評估

六旬婦外傷住院突腦中風 醫師團隊3小時內黃金時間救援

UBA/8強傷腳踝韌帶 宋昕澔決賽出戰打問號

相關新聞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淨零策略顧問 打造產業永續未來

「客戶要求提出碳足跡報告,怎麼取得認證?」「產品碳排高,怎麼改善?」「減碳需投資設備,錢哪裡來?」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解答企業應對淨零林林總總的疑問,工研院提供企業從規劃、方案、商機到認證的完整策略顧問服務,為產業擘畫淨零時代的競爭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永續環境 打破線性經濟創高值

全球高喊淨零碳排,須從根本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盡可能放大再利用材料價值,打破線性經濟的概念,發展循環經濟,讓垃圾變黃金。工研院研發多項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不僅減少碳排放,甚至還能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協助產業永續轉型。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助力產業淨零達標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的關注日益增強,創新的低碳製造技術不僅能夠協助產業減少碳排放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更能提升生產效率,有效利用資源,進而節省能源成本。工研院深入了解產業需求和挑戰,開發出多項低碳製造解決方案,為實現綠色、低碳的未來努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需求使用 集眾人之力邁向淨零

氣候變遷已是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減碳成為全球運動。但只靠源頭減碳還是不夠,使用端也要同時做出改變,集眾人之力一起減碳,才能加速實現淨零目標。工研院從需求面著手,打造許多節能技術,期望讓需求端與供給端二者達到平衡。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能源供給 氫應用技術更上層樓

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盡早達成淨零目標,潔淨能源「氫」被各國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工研院已著手研發多項與氫應用技術,降低依賴高碳排能源,提升使用安全性,解決電力供需問題,實現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目標,藉此創造新的產業價值與機會,促進永續發展。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氫能創新平台 打造氫應用產業鏈

後化石燃料時代,氫應用被視為搭配再生能源,邁向淨零的重要角色。全球許多國家積極發展氫應用,在新能源時代不落人後;工研院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制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工業、載具三大應用著手,協助產業減碳,並厚植技術競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