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2024跨域趨勢/掌握疫後醫療變革商機 AI助力智慧醫療先蹲後跳

【撰文/王明德】

疫情紅利進入尾聲,AI浪潮正推動醫療科技大步向前。2023年智慧醫療市場雖轉趨保守,但高齡少子化趨勢下,剛性需求仍在。臺灣醫材產業具備堅強的科技力、創新力、製造力,工研院建議在高齡科技、精準診斷、去中心化個人醫療等領域長期布局,將有機會在智慧醫療市場中取得最佳成果。

透過AI、物聯網等科技打造數位醫療系統,已成為醫療院所提升效率、優化服務體驗的重要策略。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師李爾芳表示,今年在政策、經濟、社會與科技等四大層面,均出現影響醫療產業環境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的負面衝擊包括市場趨於保守、投資與採購意願降低、遠距醫療需求降低等,而正向影響則為醫療自動化需求提高、新型態智慧醫療市場興起等議題。

受醫療法影響、市場競爭激烈、獲利模式不易建立等因素下,近兩年國際上有多家智慧醫療的指標廠商退出市場,也不乏破產、下市案例。儘管市場表現不如預期,但產業仍有亮點。宛如橫空出世的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可望減輕醫療人力負擔,進一步加速醫療科技實現。

IT巨擘透過併購快速進入醫療領域

李爾芳指出,在智慧醫療指標公司退出之際,Amazon、ORACLE、Microsoft等IT巨擘也出手收購醫療IT系統公司,藉此快速進入醫療領域;新創募資方面,全球數位醫療創業募資交易件數與金額雙雙下滑,受到各國醫療政策轉向價值導向(Value-Based)的醫療模式,以健康增進效果為報酬,帶動醫療服務延續與資源指引類投資興起,像是慢性腎病照護服務與數據技術支援,就成為熱門應用之一。

此外,透過AI實現個人化醫療的商業模式也獲得投資人青睞。例如,由CT影像建構血管模型,作為診斷評估參考與支援決策;再如超音波影像AI輔助分析,可提供客觀量化的心臟功能分析等。2018年至2023年7月,美國FDA核可上市,使用AI與機器學習者超過8成為放射科影像醫材,其次為心臟診斷監測應用。未來AI在病患資料風險分析應用將進入穩定成長期,輔助診斷、遠距健康與病患照護的潛力則持續擴大中。

2022年臺灣數位醫療營業額約為新臺幣502億元,年增10.1%,產品以預防、診斷、治療、遠距醫療、醫院資訊系統為主。李爾芳建議業界可密切觀察生成式AI的技術發展脈動,並以精準健康為目標,落實智慧醫療願景。

醫材市場聚焦高齡化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劉家豪則從醫療器材領域切入,他指出,2022年臺灣醫療器材市場已逐漸回復至疫前正常需求,仍呈現穩定成長趨勢;2023年COVID-19疫情解除,隱形眼鏡、行動輔具等日常醫療用品與各科別常規醫材、牙科用品的需求逐漸回升,估計市場約有2%的成長,來到新臺幣1,466億元。出口方面,仍以隱形眼鏡為主要出口品項,美國、歐洲為主要出口國。

觀察全球醫材市場併購和募資案例,高齡化人口快速增加,帶動與老年相關疾病的醫材需求,因此國際大型企業在2023年雖因國際資本市場緊縮,投資轉趨保守,但對發展高齡者使用需求較大的心血管醫材新創團隊,投資意願仍高,醫療機器人、腦機介面和精準醫療也是近年投資重點。

劉家豪進一步分析,高齡化社會和持續精進的醫療科技,帶動了創新醫療器材研發,認證機構的核准流程速度加快,特別是與老年疾病密切相關的心血管、神經和骨科等臨床領域;AI技術的快速普及推動傳統醫材智慧化,從而提升臨床流程的效率;疫情則強化了醫療機構和民眾使用遠距醫療的意願,現在血液透析、血糖監測、傷口護理等醫護行為,都可透過遠距醫療完成,達到醫療體系去中心化與個人化願景。

臺灣具創新與製造優勢 三領域商機大

劉家豪認為,臺灣在高齡應用科技、精準診斷/治療、去中心化個人醫療三大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機會,像是新興微創介入性手術醫材科技、高齡退化性疾病的剛性需求、數據驅動的醫療決策方案、醫材產品精進、解決醫療人員短缺與普遍過勞情況、遠距醫療、AI輔助專業醫療流程等。臺灣醫材同時具備創新與製造能力,透過長期布局策略讓市場驗證自身的技術能力,應可在全球高達5,000億美元以上的醫材市場中做出貢獻。

延伸閱讀

仁寶醫療利多加持!買盤青睞、股價大舉拉升 直逼漲停

仁寶衝刺智慧醫療提高毛利 總座翁宗斌:3年獲利達1成

中醫大附醫導入生成式AI 「AI醫生」助力智慧醫療

吳欣盈與藍綠代表拚健康醫療政見 強調數位醫療重要性

相關新聞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淨零策略顧問 打造產業永續未來

「客戶要求提出碳足跡報告,怎麼取得認證?」「產品碳排高,怎麼改善?」「減碳需投資設備,錢哪裡來?」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解答企業應對淨零林林總總的疑問,工研院提供企業從規劃、方案、商機到認證的完整策略顧問服務,為產業擘畫淨零時代的競爭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永續環境 打破線性經濟創高值

全球高喊淨零碳排,須從根本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盡可能放大再利用材料價值,打破線性經濟的概念,發展循環經濟,讓垃圾變黃金。工研院研發多項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不僅減少碳排放,甚至還能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協助產業永續轉型。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助力產業淨零達標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的關注日益增強,創新的低碳製造技術不僅能夠協助產業減少碳排放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更能提升生產效率,有效利用資源,進而節省能源成本。工研院深入了解產業需求和挑戰,開發出多項低碳製造解決方案,為實現綠色、低碳的未來努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需求使用 集眾人之力邁向淨零

氣候變遷已是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減碳成為全球運動。但只靠源頭減碳還是不夠,使用端也要同時做出改變,集眾人之力一起減碳,才能加速實現淨零目標。工研院從需求面著手,打造許多節能技術,期望讓需求端與供給端二者達到平衡。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能源供給 氫應用技術更上層樓

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盡早達成淨零目標,潔淨能源「氫」被各國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工研院已著手研發多項與氫應用技術,降低依賴高碳排能源,提升使用安全性,解決電力供需問題,實現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目標,藉此創造新的產業價值與機會,促進永續發展。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氫能創新平台 打造氫應用產業鏈

後化石燃料時代,氫應用被視為搭配再生能源,邁向淨零的重要角色。全球許多國家積極發展氫應用,在新能源時代不落人後;工研院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制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工業、載具三大應用著手,協助產業減碳,並厚植技術競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