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抓到了!明德外役監受刑人方青山 搭車北上折返台中潭子落網

中職/韓籍啦啦隊女神安芝儇宣布定居高雄 市長陳其邁回應了

他曝好友跳槽台積電「35職等」年收700萬!月薪引網驚:獎金多大包?

深耕產業半世紀/從勞力密集到智慧製造的機械創新

1977年工研院打造精密工具機示範工廠,奠定臺灣精密工具機與自動化的基礎。
1977年工研院打造精密工具機示範工廠,奠定臺灣精密工具機與自動化的基礎。

【整理/編輯部】

臺灣工業在政府推動與重視下,從早期勞力密集型產業逐漸轉向機械製造,工研院便扮演推手的角色。1977年,為提升國內製造量能,工研院率先建立示範工廠,並與美國布朗夏普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合約,引進精密銑床技術,為臺灣工具機發展奠下重要里程碑;1983年,工研院與高明精機工業合作開發龍門型綜合加工機,使高明精機從傳統旋臂鉆床成功轉型為電腦數值控制(CNC)工具機製造廠商,之後再推出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和放電加工機電腦數值控制器等技術,提升產線效率。

助工具機業者突破歐美壟斷局面

協助產業升級的腳步從不停歇的工研院,為突破工具機控制器長年由歐日壟斷的局面,進而著手開發國產控制器,同時也將線切割放電加工控制技術移轉給國內業者,協助建立放電加工新產業,成功讓臺灣線切割機業者產量躍升至全球第三。

為持續強化工具機自製技術能力,工研院更從整機關鍵模組著手升級產業技術,並於1994年完成國內首組馬達內藏式高速主軸,帶動高速主軸應用風潮,持續在兩軸、三軸至五軸工具機的發展路上前進。2010年,完成並發表國產五軸控制器中心點控制(TCP)功能,在智慧工具機時代來臨後,工研院更展現深耕多年的技術實力,2015年將「五軸精微插補控制技術」技轉予廠商,讓五軸控制器取得成本降低50%以上,同年再開發高階雙主軸雙刀塔車銑複合控制器,透過高階控制器技術的開發,將國產工具機業者整機的產品品質提升至A+等級;2017年協助整合工業機器人控制模組,建立高階智動化五軸加工系統控制解決方案,建構出全球第一套Robot inside高階智動化五軸加工控制系統與設備;2020年以國產全數位龍門五軸控制器,導入國內航太加工業者進行航太機翼組件量產加工。

推動新技術產業化輸向國際

多年來,工研院以跨領域智慧機械能量,推動新技術產業化,力助工具機產業穩定輸出國際,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製造業的需求也逐漸轉向工業機器人,憑藉著視覺辨識、技能學習和故障預測等先進技術,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元素。工研院研發的「RGB-D AI機器人」,是全球第一台將3D視覺感測與智慧取物做為標準配置的MIT協作型機器人,並獲得了2022年美國CES創新獎肯定。

RGB-D AI機器人具備優秀的視覺感測器,體積比其他品牌縮小168倍,感測速度提升38.6倍,在材質反光的重建更提高了2.1倍,使原先耗時8小時的調校時間,縮短到15分鐘內完成。此外,目前全球各產線的工業型機器人無法「眼到心到」,廠商欲更換產線、升級機器人功能時,工程師要花1至2週時間重新導入光學參數,才能讓感測器分辨清楚,而RGB-D AI機器人能自動標記成千上萬張訓練資料,在12小時內快速學習最佳取物策略,自動生成高品質的訓練標記資料,即使面對全新的物品樣式,也能快速做出穩定的取物決策,無需重新教導,成為智慧製造的一大助力。

2021年「RGB-D AI機器人」是全球第一台將3D視覺感測與智慧取物做為標準配置的MIT協作型機器人。
2021年「RGB-D AI機器人」是全球第一台將3D視覺感測與智慧取物做為標準配置的MIT協作型機器人。

讓水五金擺脫難題轉向智慧生產

此外,臺灣約有300家的水五金廠商,每年產值約新臺幣600億元,供應全球50%以上的水龍頭,然而水龍頭是外型最複雜,且最難磨的水五金,較難導入自動化設備,但工研院開發的CPS研磨拋光機器人即解決了難題。工研院在2016年與和成欣業攜手開發國產化CPS研磨拋光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成功提升水龍頭研磨的覆蓋率達90%。接著又耗時2年開發第二代CPS研磨拋光機器人,增加了「線上編程軟體」、「機器人視覺」、「複合型研磨拋光設備硬體」等3項創新專利技術,不僅縮短研磨路徑的調整時間,更只需1小時調機,並有效提高水龍頭產能達15%。

近期,工研院持續以AI軟體技術克服製程瓶頸,進一步開發第三代的研磨拋光機器人「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提供整體軟硬解決方案,以自有軟體EzSim完成機器人模擬及路徑參數最佳化,搭載感測器實踐製程品質要求,並透過專利設備定位技術實現虛實整合,使機器人得以精細的力量控制,模仿工匠手藝細微調整,讓表面處理工作能有如工匠製作工藝般細緻,目前已技轉給國內自動化廠商,並應用於水五金、廚具、醫材人工關節等拋光研磨,至今已跨足九種產業,協助輔導臺灣產業數位轉型。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機械設備不斷升級和更新,無論是工具機或智慧機械,工研院皆以研發實力幫助臺灣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帶來更多創新力與競爭力。

延伸閱讀

聚焦智慧製造、人工智慧 上銀科技1.2億助台科大育才

深耕產業半世紀/從引擎、車載資通系統到自駕車 實現智慧駕駛的未來

深耕產業半世紀/為產業再創成長曲線 寫材料創新精彩篇章

深耕產業半世紀/從0到1的半導體 催生臺灣「護國神山」

相關新聞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淨零策略顧問 打造產業永續未來

「客戶要求提出碳足跡報告,怎麼取得認證?」「產品碳排高,怎麼改善?」「減碳需投資設備,錢哪裡來?」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解答企業應對淨零林林總總的疑問,工研院提供企業從規劃、方案、商機到認證的完整策略顧問服務,為產業擘畫淨零時代的競爭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永續環境 打破線性經濟創高值

全球高喊淨零碳排,須從根本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盡可能放大再利用材料價值,打破線性經濟的概念,發展循環經濟,讓垃圾變黃金。工研院研發多項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不僅減少碳排放,甚至還能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協助產業永續轉型。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助力產業淨零達標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的關注日益增強,創新的低碳製造技術不僅能夠協助產業減少碳排放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更能提升生產效率,有效利用資源,進而節省能源成本。工研院深入了解產業需求和挑戰,開發出多項低碳製造解決方案,為實現綠色、低碳的未來努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需求使用 集眾人之力邁向淨零

氣候變遷已是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減碳成為全球運動。但只靠源頭減碳還是不夠,使用端也要同時做出改變,集眾人之力一起減碳,才能加速實現淨零目標。工研院從需求面著手,打造許多節能技術,期望讓需求端與供給端二者達到平衡。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能源供給 氫應用技術更上層樓

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盡早達成淨零目標,潔淨能源「氫」被各國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工研院已著手研發多項與氫應用技術,降低依賴高碳排能源,提升使用安全性,解決電力供需問題,實現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目標,藉此創造新的產業價值與機會,促進永續發展。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氫能創新平台 打造氫應用產業鏈

後化石燃料時代,氫應用被視為搭配再生能源,邁向淨零的重要角色。全球許多國家積極發展氫應用,在新能源時代不落人後;工研院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制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工業、載具三大應用著手,協助產業減碳,並厚植技術競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