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CPI低於預期…美股三大指數同創新高 台積電ADR漲2.39%再攀新高

智慧農工減碳增值/機能植物肉 美味又健康

香氣四溢、綿密誘人的油煎鵝肝,逼真口感讓人不敢相信竟是植物所做。
香氣四溢、綿密誘人的油煎鵝肝,逼真口感讓人不敢相信竟是植物所做。

【撰文/陳怡如】

植物肉正夯!隨著環保、健康和節能減碳的意識抬頭,不少餐廳都開始提供植物肉餐點,掀起一波植物肉浪潮。瞄準未來食物商機,工研院投入研發植物基產品,鎖定高單價、機能性的利基市場,不只讓消費者感到好吃,還要吃得健康。

在今年4月的世界地球日,有「法餐南霸天」美譽的知名廚師簡天才,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蔬食餐會。一道油煎鵝肝上桌,香氣四溢、綿密誘人,逼真口感讓人不敢相信這竟是植物做的!背後的研發團隊,正是工研院。

低碳排的植物肉,有助減緩氣候變遷。以食品中碳排最高的牛隻養殖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肉,就會產生36公斤的二氧化碳;但以國際知名的植物肉品牌Beyond Meet來說,每生產1公斤的仿牛肉漢堡排,只會產出6.8公斤的二氧化碳,造就植物基食品蓬勃發展。

第二代植物基食品 好吃又健康

工研院中分院副組長蔡書憲指出,團隊在2、3年前開始投入「未來食物」,相比已是紅海的植物肉排,工研院從「高單價、機能性」的方向切入,目前已研發植物基龍蝦、鵝肝、培根、蛋,這些品項除了市場少見,更重要的是兼顧營養成分。

工研院的植物基產品不僅訴求低膽固醇,還添加人體必要的氨基酸、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等,吃美食也不會有健康負擔,「未來第二代的植物基食品,一定是兼具好吃、健康和特殊性,」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說。

這些植物基產品需要很多創新材料,工研院主要從兩個方向著手,一個是大型藻類,大型藻類能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很好的減碳材料,又富含膳食纖維,能賦予食物纖維口感。另一個則是微生物的培養,就像醬油、味噌等發酵物,透過微生物發酵產生蛋白質,「這些新的材料,都是目前業者比較缺乏的,」蔡書憲說。

科學化量測材料 找出配方黃金組合

團隊一開始鎖定龍蝦,「全世界做植物基海鮮的人真的很少!」原因就在於技術難度很高,團隊把龍蝦切開來後才發現,它的纖維排列呈不規則狀,和肉完全不一樣,很難再現口感。於是團隊透過新的食品材料,找到替代配方,運用海木耳和紅翎藻等兩種大藻纖維,模擬真實的海鮮口感及風味。

蔡書憲表示,在研發龍蝦的過程中,團隊也同步鎖定較易入門的植物基培根,在原先的蒟蒻配方上,額外添加藻類和豆類纖維。接著又投入植物基鵝肝,以植物纖維為基底並利用微生物發酵而成,利用植物材料創造的油脂感,讓簡天才一吃驚為天人,「他很驚訝,怎麼跟葷食這麼相似!」

特別的是,以往素食業者在研發配方時,大多比較「憑感覺」,但工研院採用「科學化」的方式,真實量測原食材如鵝肝裡的組織、纖維、質地等數據,再以既有配方為基底,加入創新材料做調整,如此一來,不僅口感更擬真,也可以加快開發速度。

為了研發植物基食品,工研院還建立一個材料資料庫,目前蒐羅1、20種材料,列出每種材料的特性、纖維比例、營養成分等,未來在開發時,就能很快搭配組合,產出配方的黃金比例。

克服材料研發挑戰

在研發過程中,團隊也遇到不少挑戰。李士畦指出,大藻細胞壁較厚,不容易把裡面的營養物質提煉出來,所以過去業界很少投入。為此工研院研發兼顧成本又有效率的破壁設備,透過超音波震盪,打破大藻細胞壁。此外,一般大型藻類蛋白質含量約在17%左右,團隊努力尋找,目前已發現蛋白質含量在20%至25%的藻種。

而微生物的研發挑戰則是要讓它長得又好又快,培養基是關鍵,「簡單說,就是要找到它喜歡吃什麼東西,才會長得好,這是各家業者的Know How。」李士畦說。工研院先從少孢根黴菌的培養下手,已申請菌種相關的專利技術。

目前工研院研發的植物基培根已經上市,透過植物基廠商皓翰翔旗下的植物基品牌「痞食維根」,在新竹的同名早午餐店販售,植物基鵝肝和龍蝦也已和食品廠展開合作,進入量產放大階段。

為了推廣植物基產品,工研院也開設植物基餐會課程,討論植物基技術、挖掘合作機會,同時也包含餐飲體驗,由簡天才操刀掌廚,「因為我們做的是食品,大家要吃到才有感覺。」蔡書憲笑著說。現在團隊也正和一間美國米其林餐廳洽談合作,找到更多讓植物基食品落地的機會。

工研院研發的植物基培根已經上市,透過植物基廠商在新竹的早午餐店販售。
工研院研發的植物基培根已經上市,透過植物基廠商在新竹的早午餐店販售。

延伸閱讀

屏東在地食材華麗變身法式饗宴 社區餐桌計畫再升級

「川菜+港點無限」1人680 桃園全新吃到飽加送龍蝦

AI Twaiwan工研院展示一站式管理AI 助產業升級

台灣記憶體技術又有新突破 工研院與陽明交大共同發表

相關新聞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淨零策略顧問 打造產業永續未來

「客戶要求提出碳足跡報告,怎麼取得認證?」「產品碳排高,怎麼改善?」「減碳需投資設備,錢哪裡來?」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解答企業應對淨零林林總總的疑問,工研院提供企業從規劃、方案、商機到認證的完整策略顧問服務,為產業擘畫淨零時代的競爭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永續環境 打破線性經濟創高值

全球高喊淨零碳排,須從根本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盡可能放大再利用材料價值,打破線性經濟的概念,發展循環經濟,讓垃圾變黃金。工研院研發多項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不僅減少碳排放,甚至還能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協助產業永續轉型。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助力產業淨零達標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的關注日益增強,創新的低碳製造技術不僅能夠協助產業減少碳排放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更能提升生產效率,有效利用資源,進而節省能源成本。工研院深入了解產業需求和挑戰,開發出多項低碳製造解決方案,為實現綠色、低碳的未來努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需求使用 集眾人之力邁向淨零

氣候變遷已是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減碳成為全球運動。但只靠源頭減碳還是不夠,使用端也要同時做出改變,集眾人之力一起減碳,才能加速實現淨零目標。工研院從需求面著手,打造許多節能技術,期望讓需求端與供給端二者達到平衡。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能源供給 氫應用技術更上層樓

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盡早達成淨零目標,潔淨能源「氫」被各國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工研院已著手研發多項與氫應用技術,降低依賴高碳排能源,提升使用安全性,解決電力供需問題,實現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目標,藉此創造新的產業價值與機會,促進永續發展。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氫能創新平台 打造氫應用產業鏈

後化石燃料時代,氫應用被視為搭配再生能源,邁向淨零的重要角色。全球許多國家積極發展氫應用,在新能源時代不落人後;工研院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制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工業、載具三大應用著手,協助產業減碳,並厚植技術競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