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晚失眠代價高 瑞典研究:感覺自己加速衰老

(首圖來源:Unsplash)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我們無法控制生理年齡,至少心理年齡可以保持年輕,但是要感覺年輕,可能要先有個高品質睡眠。瑞典研究人員發現,只要連續兩晚睡眠不足,就足以讓人感覺老了幾歲。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 (Karolinska Institutet) 的心理神經免疫學家刊登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研究顯示短暫失眠與心理年齡的關係,研究員進行兩項分析,第一是主觀報告,429 位年齡 18~70 歲的參與者記錄 30 天自我認知年齡,以及多少夜晚覺得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每增加一天,主觀年齡就會增加 0.23 歲。每天睡眠品質不佳者會覺得自己平均老三個月,沒有一天睡不好的人,感覺比自己的真實年齡平均年輕近六歲。

第二項研究進行實際睡眠限制,研究員測試 186 名年齡 18~46 歲受試者,讓他們兩晚睡小時的充足睡眠,以及兩晚只睡小時,並詢問他們感覺年齡。

結果顯示經過兩晚睡眠不足後,參與者感覺比睡眠充足時平均老 4.44 歲,有些人甚至聲稱疲倦感能老幾十歲。當參與者可在床上待滿九小時,充分休息後,感覺平均比實際年齡年輕三個月。分析也顯示,兩項研究,從感覺極度警覺到感覺極度困倦的轉變,感覺年齡相差歲。

30 歲後,實際年齡和感覺年齡差異會更明顯

研究證明,即使只少睡兩個晚上,也對感覺年齡有重大影響。人們對睡眠不足的反應有差異,取決於早起早睡還是晚起晚睡。研究發現,即使睡眠充足,晚上型通常也會覺得自己比真實年齡老,但晨型人睡眠受到干擾時,感覺年齡會受更大的影響。

總之許多人感覺比實際年齡年輕。雖然年輕族群不常見這種差異,但當人們步入 30 歲以後,實際年齡和感覺年齡差異就會更明顯。更重要的是,衰老感還可能會影響人們健康,因會鼓勵不健康飲食,減少體育活動,讓人們不太願意社交和擁抱新經驗。

這項研究告訴人們,一晚睡眠不好不但會影響第二天感覺,只要連續兩晚睡不好,對身體與心理的影響比預測更大。如果能讓人們感覺更年輕,也許就能獲得好處,例如更願意嘗試新體驗、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和運動。

《BMJ Open》近期研究 4 千多名歐洲人十年發現,改善睡眠的最佳方案是運動,每週堅持運動二至三次的人,比不運動者失眠可能性要低,且更容易每晚有六至九小時充足睡眠,強調身體活動一致性可能是減少失眠症狀的重要因素。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失眠朋友最熟悉的聲音!夜鷹半夜90分貝狂叫網直呼「歸剛欸」專家提供五大解方

跟進挪威瑞典!丹麥擬2026起要求女性服義務役、役期延長至11個月

因俄烏戰爭轉變立場 瑞典正式加入北約!北極地緣政治恐升溫

總部升起瑞典國旗 北約典禮歡迎新會員 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相關新聞

為何機器人跑不贏動物 研究:硬體強但整合遠不如生物

人工智慧系統、新型合成材料和 3D 列印尖端技術,製造出能測量體育場的機器狗、受長腿爸爸啟發的探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動物分身。但儘管投資龐大資源,機器人仍跑不過動物,科學家解釋,因機器人各功能整合能力遠不如動物。

營養價值高又好照顧 蟒蛇會是超級食物嗎?

蟒蛇生長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其實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最近美國麥覺理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與雞和牛隻相比,蟒蛇的飼料轉化率相當高,是高效、低排放且具有氣候韌性食物來源。不過前提是要可以接受食蛇。

物價壓力釀生存危機 韓國年輕人開始學習節儉

尚未背負成家壓力的年輕族群,一直以來都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之一,他們也不吝於上高檔餐廳揮霍金錢,在公共場合炫耀財富,但在通膨高漲的時代,現在韓國年輕人感到迫切的生存危機,開始學習節儉度日。

抗藥性細菌進入國際太空站 突變為完全不同的菌株

國際太空站除了是太空人進行微重力環境研究的實驗室,也潛伏著一群繁衍生息的突變細菌,當科學家分析國際太空站一些細菌菌株,發現它們已突變成不同形式,基因、功能都與地球菌株不同,這種細菌可能對藥物的抵抗力更強,還能在微重力環境下大量存在。

數位閱讀不如紙本 研究找到神經科學證據

教科書和紙本閱讀被螢幕取代,然而紙本閱讀的好處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最新以色列研究再度發現,與螢幕閱讀相比,紙本閱讀時大腦與注意力和認知參與相關部分更活躍,代表紙本可能更有利兒童集中注意力。

當下憤怒難平?日本研究:寫下來扔掉就好

生氣是人之常情,脾氣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偶發的怒氣沖天,但要在瞬間消化情緒,不需要怒罵或大力拍桌嚇壞眾人,也不需把苦往肚裡吞,日本科學家發現控制情緒的方式,就是在生氣的當下,把負面情緒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將紙撕碎或丟棄,就可以感到海闊天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