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葉丙成任教育部新政次 教團:應先認識「這件事」

千萬美金誰受惠?台捷密約首曝光 徐巧芯質疑外交部「干預他國內政」

遭雷擊停電休館一天 澎湖水族館苦笑「用電鰻發電可以嗎?」

重大壓力事件會加速衰老 但可逆轉挑戰傳統觀念

(首圖來源:Flickr/Firesam!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Firesam! CC BY 2.0)

【文‧黃嬿】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明明年紀相同,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老更快,科學家已知催人老的一大因素是壓力。最近發表於《細胞代謝》的研究首次發現,重大手術、懷孕或 COVID-19 重病等壓力事件會增加生理年齡,但當壓力消失,壓力引起的快速衰老可逆轉。

科學家認為,生物體生物學年齡會穩步增加,但現在很清楚,生物學年齡與實際年齡沒有必然關係,個體生物學可能比實際年齡老或年輕。此外,越來越多動物模型和人類證據顯示,生物學年齡受疾病、藥物治療、生活方式改變和環境暴露等影響。

雖然科學家普遍承認生物年齡至少某種程度可塑,但在整個生命過程經歷可逆變化的程度,以及引發此類變化的事件仍未知。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 (BWH) 研究團隊分析細胞 DNA 甲基化程度,測量人類和老鼠面對各種壓力刺激時生理年齡變化。

壓力事件包括懷孕、重大手術、COVID-19 嚴重患者。結果發現,外傷患者急診手術後生理年齡會急劇增加,但可逆轉,手術後幾天內恢復至基線。同樣孕婦衰老最高點是分娩,但產後會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恢復。名為 tocilizumab 的免疫抑製藥物可讓 COVID-19 患者生理年齡加速恢復。

研究人員表示,嚴重壓力的確會急速增加生理年齡,但如果壓力是暫時的,生物衰老跡像可逆轉,挑戰生物年齡只能增加觀念,透過這項發現,可能研發出減緩甚至部分逆轉生物年齡的干預措施。

發現有效干預措施前,自我情緒調節與控制證實有效。2021 年 DNA 甲基化程度研究發現,即使相似壓力下,有更佳情緒調節和更高度自我控制的人也不會加速衰老。

今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白髮研究也發現,壓力會讓頭髮提早變白,如果消除壓力,頭髮還能恢復原來顏色,證明人類衰老不是線性固定的過程,而可暫時停止甚至逆轉。研究人員據壓力量表與白髮過程分析「某人去度假,頭上五根頭髮就會在假期期間恢復黑色。」代表當壓力解除時,部分毛髮可恢復色素沉澱。

衰老可逆轉的結果挑戰傳統衰老觀點,生理年齡是種可預測發病率和死亡率風險增加的分子變化,因此找到幫助身體從壓力恢復的方法,也能延長壽命。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22歲準媽媽進產房生孩!門外4男爭認「孩子爸爸」 揭真相極心酸

ChatGPT持續火熱 陸科技巨頭:誰不會用就要被淘汰

MLB/4歲大谷與母親合照曝光 球迷感謝她生下地球最棒人類

女遊客在親山步道「迎面撞見大貓」嚇尿以為要GG了!強碰結局急轉彎

相關新聞

新階級鬥爭正在成形 研究:千禧世代貧富差距擴大

疫情後千禧世代因為資產增值,家庭財富暴增,擺脫十年內兩次經濟衰退的影響,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千禧世代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任何一代人中最大的,新一波的階級緊張和怨恨正在成形,由於差距過大,因此談論千禧一代的平均財富並沒有特別意義。

為何機器人跑不贏動物 研究:硬體強但整合遠不如生物

人工智慧系統、新型合成材料和 3D 列印尖端技術,製造出能測量體育場的機器狗、受長腿爸爸啟發的探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動物分身。但儘管投資龐大資源,機器人仍跑不過動物,科學家解釋,因機器人各功能整合能力遠不如動物。

營養價值高又好照顧 蟒蛇會是超級食物嗎?

蟒蛇生長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其實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最近美國麥覺理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與雞和牛隻相比,蟒蛇的飼料轉化率相當高,是高效、低排放且具有氣候韌性食物來源。不過前提是要可以接受食蛇。

物價壓力釀生存危機 韓國年輕人開始學習節儉

尚未背負成家壓力的年輕族群,一直以來都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之一,他們也不吝於上高檔餐廳揮霍金錢,在公共場合炫耀財富,但在通膨高漲的時代,現在韓國年輕人感到迫切的生存危機,開始學習節儉度日。

抗藥性細菌進入國際太空站 突變為完全不同的菌株

國際太空站除了是太空人進行微重力環境研究的實驗室,也潛伏著一群繁衍生息的突變細菌,當科學家分析國際太空站一些細菌菌株,發現它們已突變成不同形式,基因、功能都與地球菌株不同,這種細菌可能對藥物的抵抗力更強,還能在微重力環境下大量存在。

數位閱讀不如紙本 研究找到神經科學證據

教科書和紙本閱讀被螢幕取代,然而紙本閱讀的好處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最新以色列研究再度發現,與螢幕閱讀相比,紙本閱讀時大腦與注意力和認知參與相關部分更活躍,代表紙本可能更有利兒童集中注意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