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5.2公尺/秒…17級破紀錄強風狂捲蘭嶼 台東人擔心玻璃吹破無法入睡

台灣隊出擊1〉泰達電磨劍十年 等到電動車豐收期

泰達電總裁張財星認為,未來泰國很有機會扮演東協經濟與電動車起飛領頭羊。
泰達電總裁張財星認為,未來泰國很有機會扮演東協經濟與電動車起飛領頭羊。

【文 / 林鳳琪 攝影 / 陳之俊】

泰達電看好EV業務,擴廠速度跑得比鴻海富士康、比亞迪更快,正好搭上泰國政策利多,推升股價一飛衝天,未來還要加速自動化生產、培養人才,發揮綜效。

「有沒有買泰達電股票?」這是近一年來,從泰國返台的台商或駐外專業經理人,面對台灣親友團們的「必考題」。

去年以來,泰達電股價一路狂飆,今年初甚至一度飆破千元,漲幅163%,市值一度高達1.3兆元泰銖,比母集團台達電還高。

一直以來,泰達電穩座泰國股市電子股權值股王,雖然日前被泰國主管機關要求1分拆為10,市值也仍逼近上兆。泰達電也因此被泰國人視為泰國的「護國神山」,地位猶如台積電之於台灣。

關鍵在於,在泰國人眼中,泰達電並非只是來自台灣台達電的子公司。2019年被台達電整併前,它是一家深耕泰國30多年,從泰國起家,在泰國IPO掛牌籌資後,又併購歐洲斯洛伐克工廠與印度工廠,一路不斷擴充成長的泰國企業。

4月底,泰國剛過完傳統新年宋干潑水節,工人銷假上班,泰達電位於泰國邦浦工業區(Bangpoo Industrial Estate)汽車廠與電源廠旁,第八廠預定地塵土飛揚,工程車頻繁地進進出出,緊鑼密鼓趕工。

第三季啟用廠房,即時擴充EV產能

2022年初,看好電動車快速成長商機,台達電決定投資泰銖25.85億元(約新台幣22.03億元)興建泰達電第八廠。預計2023年第三季完工啟用的第八廠,適逢泰國政府甫通過電動車減稅與補貼政策,泰達電EV產能即時擴充,幾乎零時差、無縫接軌。

相較於比亞迪、鴻海富士康在泰國投資電動車組裝廠,最快2024年才能完工測試,泰達電不僅擴廠速度整整快上一年,堅持只扮演Tier 1 供應商角色,不跟品牌廠競爭,也讓泰達電牢牢掌握傳統車廠大半客戶。也就是說,想吃到泰國EV市場商機大餅,跟泰達電合作更快,這也讓泰達電股價一飛衝天。

圖/泰達電積極擴產,備戰泰國EV商機爆發。泰達電提供
圖/泰達電積極擴產,備戰泰國EV商機爆發。泰達電提供

事實上,早在疫情間,泰國BOI對台灣EV供應鏈招商論壇上,泰達電總裁張財星就已透露端倪:「(泰國)總部旁邊準備要興建八廠跟九廠,八廠主要因應電動車未來需求;九廠會以研發中心為主。」

時隔一年,張財星在泰國總部受訪,提起泰達電登上股王,被日本主流媒體關注報導,一臉無奈又好笑,「我一張都沒買,發現時已經一路漲上去,想買也買不起了,還被老婆罵。」

張財星強調,泰達電企業核心理念「節能、環保、愛地球」,是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初衷與使命,從未改變。十年前,市場還未看好電動車,泰達電就鎖定電動車與充電生態圈堅持至今。

整併歐洲、印度廠,聚焦在地化生產

創立於1988年的泰達電,最初是台達電投資持股近三成的衛星工廠。1990年代末期,台商大舉西進,隨著台達電在中國設廠,大量製造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也陸續轉單至大陸廠製造。

2003年集團併購歐洲大廠ASCOM旗下電信電源部門,泰達電版圖一舉擴充至印度、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英國、德國等地都有研發中心或產能。

十多年前,集團鎖定電動車與充電相關生態圈發展,在泰國的泰達電因為「亞洲底特律」,車輛製造供應鏈完整,也開始扮演集團EV設計接單與生產製造的關鍵。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回集團接班之初,就是在泰國的泰達電擔任廠長。

台達電深耕EV與車用電源與系統,泰達電也一路整併歐洲廠與印度廠,為擴充市場與在地化生產準備。而台達電生產基地在台灣,市場則聚焦中、美,與泰達電區域分工,角色愈來愈清晰。

2019年,台達集團接班傳承布局關鍵的一年。聚焦電動車、自動化設備、自動樓宇、能源等解決方案與事業。為了全球布局,集團乾脆收購泰達電在外股權。整併後,電動車發揮縱效。

2022年,海英俊與鄭平對外揭示,電動車事業由虧轉盈,將迎來快速成長。海英俊分析,電動車相較2021年至少有40至50%的成長率,充電樁2022年出貨達200萬台,台達電已是電動車與充電解決方案的指標廠商。

張財星2020年接任泰達電總裁,遇上全球景氣下滑,疫情衝擊。泰達電無畏逆風,擴建第七廠,布局EV與醫療電源等新事業。

圖/林鳳琪整理
圖/林鳳琪整理

張財星印象深刻,泰國疫情最嚴重時,不少業者被勒令停工,有訂單也接不了。當時他24小時坐鎮總部,高薪聘請醫療團隊進駐,更加薪穩定軍心。泰達電疫情間,受惠中美衝突轉單效應,每年業績都二成幅度成長。

他觀察,未來十年,位處「東協心臟」的泰國,與各國交好,不受地緣政治干擾,將扮演帶動東協經濟起飛的領頭羊。

三大隱憂:缺工、電力不穩、綠電不足

一直以來,泰達電都是泰國企業的資優生,被政府視為標竿。舉凡工廠屋頂綠電、員工百分百當地人,甚至到偏鄉發展水面太陽能光電等,泰達電始終走在政策前面。甚至,扮演政策推動關鍵。

張財星分析,泰國經濟想快速發展,還有三大挑戰:缺工、電力不穩、以及綠電不足,這同時也是泰達電的隱憂。

為此,泰達電已積極備戰,加速自動化生產布局。與曼谷三所知名大學合作培養工程師人才,總部研發設計總中心將落成,整合散落全球七處研發中心,發揮綜效。往郊區、農村開發屋頂與水面太陽光電電廠,力求2030碳中和。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裕隆、康舒 認購發燙

足球/王麟祥拜會泰國辦事處 力邀在台泰球迷進場觀賽

泰國羽賽/寶島混雙驚奇逆轉種子 周天成9分領先仍爆冷輸球

特斯拉VS比亞迪 頂尖對決

相關新聞

原住民孩子恐被迫上閩南語課 本土語言教育淪笑話?

全國高中推行本土語言教育上路滿一年,近期竟傳出不少高校靠著挖角國中小同類教師等等急就章手法達成。同時由於老師難尋,恐讓原住民學生被迫去學閩南語,失去學「祖先的話」政策美意。這場尊重本土多元語言教育的革命,是否淪為空談?高中生又在當教育創新白老鼠?

日幣走弱、雙邊友好 台灣味洪瑞珍、連珍、蜷尾家攻日好時機

近幾年,台日感情日益加溫,兩地從人民、飲食、文化、運動等,都有更深層的交流,加上日幣走弱的利多因素,不少「台灣味」走進日本大街小巷,不只眾所皆知的珍珠奶茶、鳳梨酥,還有不少台灣品牌也在日本站穩腳步,成功擄獲日本人的心。

BLACKPINK、COLDPLAY、林俊傑開演唱會 為何都找「必應創造」?

今年韓國人氣女團BLACKPINK來台開唱,創下上億觀光財,下半年,英國搖滾天團COLDPLAY接力來台,而台灣歌手林俊傑、劉若英等,也開啟世界巡迴演唱會,為何他們都找「必應創造」籌辦演唱會?

基本工資八年漲八次 你為何無感?

總統蔡英文就任八年來,基本工資年年調漲,月薪由最初20008元調漲37.3%,至27470元;時薪也由120元調漲52.5%,來到183元,落實了「照顧基層勞工」的承諾,但為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對這項調薪政策,從最初的期待滿滿走向無感?

甩脫七大迷思 供應鏈減碳堅定上路

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永續轉型已納入企業ESG治理的一環。台灣逾九成是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為國際品牌代工,面對極大的減碳壓力。在這樣的浪潮下,企業如何跨出減碳第一步?

歐盟碳關稅CBAM來了 台灣百萬企業迫切危機在皮衣老黃、蘇媽之後

10月,歐盟碳關稅(CBAM)啟動,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衝擊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企業;緊接著,美國針對進口貨品徵收碳關稅的「清潔競爭法案」(CCA),也蓄勢待發。這場勢不可免的全球碳關稅大戰,將重塑全球經貿。不少企業積極買碳權,但內部減碳行動,才是永續之道。為此,台灣龍頭企業化被動為出擊,紛紛成立「1+N」供應鏈減碳團隊,帶著上中下游協力廠商綠色轉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