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車銷量增幅比電動車更快 消費者難甩EV里程焦慮

去年在主要市場,油電混合車的銷售量增幅比電動車還要強勁。美聯社
去年在主要市場,油電混合車的銷售量增幅比電動車還要強勁。美聯社

去年在主要市場,油電混合車的銷售量增幅比電動車還要強勁,這是電動車成長減速的跡象之一。

日經新聞引述MarkLines的報告報導,在包含中國大陸、日本和美國的14個國家中,油電混合車的銷量去年成長30%至421萬輛;相較下,電動車和插電式車款銷量成長28%至1,196萬輛。

在2023年整體銷售中,油電混合車占比達7%,較2021年增加2個百分點。

東京AlixPartners常務董事鈴木智之表示,對於電動車的可靠性感到焦慮,一直是阻礙電動車銷售的原因,「電動車在遇到寒冷天候時有弱點,例如在北美遇到強烈寒流來襲時的表現,以及低價電動車上市進展不佳」,是消費者卻步的原因。

主要僅銷售四款車款的特斯拉,上季銷售的電動車平均價格為44,500美元,較一年前下滑15%,主因是特斯拉調降售價。同時間,豐田汽車提供售價從100萬日圓(6,700美元)至2,000萬日圓以上的油電混合車款,去年推出的新Prius售價從275萬日圓起。本田(Honda)和日產(Nissan)都提供一系列油電車選項。

便利性也是消費者的考量點。一輛續航里程150公里的電動車需要至少30分鐘充電,是內燃機引擎車或油電混合車補充燃料所需時間的十倍,電動車車主在充電站可能面臨排隊、必須離開長時間離開愛車等充電的局面。

鈴木智之說:「更多消費者正購買油電混合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做為更務實的選項,而非立刻改換電動車。

此外,刺激電動車銷量的補貼措施也正在退場。德國在原定的12月之前已結束補貼計劃,大陸政府也在2022年底結束補貼措施。原先為了美國通膨削減法(IRA)在北美生產電動車獎勵措施而轉向電動車的車廠,正在改變做法。

福特汽車大幅調整支出計畫,延後約120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福特電動車上月銷量年減11%,但油電混合車的銷量大增43%。

消費者較為青睞油電混合車,對於日本車廠而言是個好消息。豐田油電混合車銷量去年成長32%至創紀錄的344萬輛,最快在2025年達到年銷量500萬輛的成績。2025年正是豐田目標全新車款都是油電車或電動車的一年。

豐田汽車副社長中島裕樹表示:「由於電力狀況和充電基礎設施,油電混合車將依舊扮演領先的角色。」

本田則見到旗下油電混合車在全球銷售的占比去年提升至約20%。本田今夏會在北美市場推出旗艦房車Civic的油電混合版。

日經正考慮最快在2026年底在美國推出搭配其e-Power油電混合技術的車款。

不過日經報導指出,電動車需求預期中、長期仍是成長。

在報告的14國中,電動車和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合計占整體市場的約20%。英國數據分析業者GlobalData預期,全球電動車需求在2023年至2026年將增加一倍至逾2,000萬輛,並且在2035年達到5,000萬輛,占多數客用車的多數需求。

鈴木智之說:「製造商將推出克服電動車弱點的車款。他們將在各個領域研發,例如減輕重量,以促進電動車的採用。油電車的成長趨勢將不會永遠持續。」

售價 消費者 豐田

延伸閱讀

電動車今年車市占比可望突破10%

父親、叔叔接連過世!他遇神秘訪客上門簽約 才知千萬遺產被人整碗捧去

女賣特斯拉稱原版件無肇事 遭戳破公審買家遭判刑 

要買要快!特斯拉美國市場特定Model Y「限時降價」1,000美元

相關新聞

Google母公司首發股利 股價盤後飆14%市值破2兆美元

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上季營收躍增15%,宣布首次派發股利0.2美元,且將實施規模700億美元的庫藏股。Al...

Meta股票大跌 執行長祖克柏淨資產一天縮水180億美元

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淨資產周四迅速縮水180億美元。他前一天在...

美田納西州眾院允許教師攜槍入校 抗議者嗆「雙手染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槍枝暴力作為全美兒童頭號死因的背景下,田納西州眾議院23日通過一項爭議法案,允許教職...

終於!美參院通過950億美元援助烏以台法案 將提交拜登簽署

美國聯邦參議院23日表決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包裹法案,接下來將上呈總統拜登簽署成法。

路透:中國大陸多家學術機構繞過華府禁令 取得輝達先進晶片

路透查閱上百份招標文件發現,中國大陸10所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通過經銷商購買美國超微、戴爾和台灣技嘉科技等公司生產的伺服器...

不想承認遭以色列反擊?伊朗媒體報導否認有境外攻擊

伊朗官員稱19日稍早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攔截3架無人機,但未指名無人機是否來自以色列,此外也強調目前尚未遭到飛彈襲擊。在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