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基於技術原因 暫停向WTO提告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

南華早報今天報導,歐洲聯盟基於「技術原因」,已暫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為中歐雙方近年備受關注的分歧事件按下暫停鍵。

雙方爭端發生於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同意台灣政府以台灣為名在其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設代表處之後。

在那之後,就傳出立陶宛企業發現中國海關已將該國自電子作業系統移除、貨物無法清關的消息。

如今傳出歐盟暫停為此向WTO提告的消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引述歐盟執委會貿易議題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在準備提交書面資料過程裡必須評估特定要素,這是基於技術性原因而採取的一個程序步驟」。

吉爾說:「作為案件提告方,歐盟在WTO處理流程的任何時刻都能及時暫停」。

歐盟在2022年1月向WTO提告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並表示手中握有中國拒絕讓立陶宛貨品清關及立陶宛申請遭拒的證據。

歐盟還稱,擁有中國向在其他歐盟會員國營運的企業施壓的證據。歐盟指出,北京要求這些企業在向中國出口產品時,將立陶宛從其供應鏈中移除。

一項昨天在WTO會員國間流傳的紀錄顯示,代表27個會員國的歐盟根據WTO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條款,要求「立即暫停程序」。

暫停程序持續的時間「不確定」,不過歐盟有一年的時間可以重啟訴訟。

中國於2023年12月進口價值1420萬美元的立陶宛產品,雖遠低於2020年12月進口價值4310萬美元的產品,但還是比2021年12月雙方開始起爭執時,增加了271%。

去年有超過1.34億美元的立陶宛貨品輸往中國,比2020年低了72.4%。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去年11月曾表示,中國已解除「經濟施壓」且雙方持續進行對話以化解彼此不合。在雙方爭執下,北京於2021年驅逐立陶宛駐中大使。

藍斯柏吉斯告訴立陶宛ELTA通訊社:「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在進行討論及歷經眾多外交過程後,有些部分仍在WTO持續進行,但大部分針對立陶宛的經濟施壓措施都已被解除。」

他說:「我過去還沒講得如此清楚的是,立陶宛不再受到中國任何經濟施壓。」

北京過去一直公開否認禁止立陶宛產品,並告訴歐盟官員,是中國企業決定不要向「攻擊中國主權」的國家採購貨品。

然而,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去年11月罕見公開明示,北京因立陶宛與台灣的關係而對其祭出懲罰措施;如果有國家傷害了一中原則,「我們會採取行動回應」。

雙方爭執的原因在於立陶宛同意台灣2021年11月在維爾紐斯開設「台灣代表處」。台灣在多數歐盟國家內的代表處名稱都是用台北。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報導,藍斯柏吉斯昨天表示,中國駐維爾紐斯代辦處已從24日暫停發給立陶宛公民簽證。這顯示兩國外交事務尚未恢復正常。

WTO 歐盟 立陶宛

延伸閱讀

前南早總編輯:港官只懂躺平討好北京 令港失優勢

歐盟與台灣簽署投資框架協議? 陸駐歐大使:堅決反對

阻關鍵技術輸中、強化投資審查 歐盟首推經濟安全計畫

罕見公開評論秦剛「被消失」 陸駐歐盟高官:做錯事免職不足為奇

相關新聞

C919將飛出陸國境? 越南政府: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商飛飛機在越南運營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據越南通訊社,1月15日,越南政府表示,將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的飛機在該國運營。而路...

鴻海推一把 本田、日產汽車加速談合併

日本經濟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討論合併,而促成這項汽車業歷史性變化背後,隱藏著台灣鴻海的身影。鴻海有意收購...

美國11月CPI符合預期 市場估Fed下周仍將降息1碼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2.7%,升幅完全與預期相符,在就業市場降溫之際,市場預期聯準會(F...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 股價盤前漲逾4%

英特爾2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退休,12月1日生效。

拜登政府敲定對台積電補助 提供2161億元補貼

美國商務部十五日敲定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美國子公司提供六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二一六一億元)的政府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

「川普交易」獨惠美股 其他市場慘兮兮

美股13日早盤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不過「川普交易」持續發燒,近日推升美股屢創新高,美元也來到兩年來最高水準。但美國以外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