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龍門石窟太美?遊客發出驚嘆「下巴真的掉了」 園區急廣播尋醫

台北成美橋車禍!「3車撞成團」釀4人送醫 保險桿噴飛、車頭全毀

外國買主去哪了?美國公債正處於供需重大改變期

外國對美國公債的需求結構已經改變,對美債的胃口已不再永遠都填不飽,這對美債是一大利空。  路透
外國對美國公債的需求結構已經改變,對美債的胃口已不再永遠都填不飽,這對美債是一大利空。 路透

外國對美國公債的胃口已不再永遠都填不飽,這對美債是一大利空消息。

美國公債市場目前正處於供需重大改變期。聯準會(Fed)每月減持600億美元公債,外國買主也不再那樣靠得住,尤其是中國大陸與日本。在此同時,公債供給又在暴增。今年美國財政部發債淨額高達2兆美元,是2020年疫情爆發之外的最高紀錄。

11月初美國財政部公布新一季公債發行計畫,但需求相當疲軟,令市場普遍恐慌,因為投資人擔憂供需失衡即將來臨。華爾街多位金融業主管最近建議財政部重視兩大買主需求減弱,分別是銀行業及外國買家。在中期間,則預料銀行業與外國投資人的需求將更為有限。

美國財政部為因應最近公債需求疲軟,已轉而增發需求較強的較短期公債,以恢復市場穩定。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之前一度衝破5%,現在已降到4.4%上下。

據證券產業與金融市場協會的數據顯示,外國個別投資者與中央銀行目前共持有美國未償還公債總額的30%上下,比10年前的43%大幅下降。

財政部數據指出,9月外資淨賣出24億美元美國長期公債,總餘額為6.5兆美元。以12個月移動平均數來計算,近月來外資每月平均買進公債約3,000億美元,比去年的4,000億美元減少。

外國對美債的需求結構已經改變。高盛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來歐洲投資人買進2,140億美元,拉美及中東投資人也增持美債,抵消了日本及中國減持1,820億美元的利空。

英國Rathbones投資公司表示,目前美債的價位擁有真實的價值。瑞士百達投顧則在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5%時大買美債;雖仍擔心美國政府赤字膨脹,但其他已開發國家公債無不具有真正的價值。

但高盛利率策略長柯拉帕提表示,歐洲民間投資者對美債需求雖增加,但不足以抵消外國對美債需求長期結構性減少的壓力;「外國持有美債金額持續下降,我們認為在可預測的未來仍將如此」。

外國央行減持,仍是美債的軟肋。美元升值已促使許多外國央行停止累積美債,甚至賣出,利用取得的美元來支撐本國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減持美國公債,卻加碼房地美等美國政府支持的機構債券,以爭取更高的殖利率。今年1~8月中國共增持機構債320億美元。日本民間銀行、年金基金與壽險業者的動向也值得擔憂,因為日銀終究會結束超寬鬆政策,日債殖利率看升,對日資更具吸引力。

債市 外資 投資人 日本 美國 美國公債 聯準會 華爾街

延伸閱讀

基隆小學生飛美國 住寄宿家庭與小學伴共同生活與學習

期交所再出擊 費半期貨將於12月18日掛牌

美國擬向日本、南韓軍售飛彈 北韓斥:恐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

11/20【早晨財經速解讀】標普科技指數創新高 衰退仍在路上?美債已經漲過頭了嗎?

相關新聞

美14歲少年持長槍在校外行走!還沒進校園就遭警方擊斃

ABC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所中學校園外1日發生槍擊事件,一名14歲槍手持長槍,在與警方對峙後遭擊斃,所幸未造成其他傷亡...

真的出手了? 路透:日本可能在4月29日動用5.5兆日圓干預匯市

路透報導,根據日本央行的數據,官員可能在4月29日動用了約5.5兆日圓,支撐日圓匯價。報導指出,外匯交易需要兩天時間進行...

Google母公司首發股利 股價盤後飆14%市值破2兆美元

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上季營收躍增15%,宣布首次派發股利0.2美元,且將實施規模700億美元的庫藏股。Al...

Meta股票大跌 執行長祖克柏淨資產一天縮水180億美元

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淨資產周四迅速縮水180億美元。他前一天在...

美田納西州眾院允許教師攜槍入校 抗議者嗆「雙手染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槍枝暴力作為全美兒童頭號死因的背景下,田納西州眾議院23日通過一項爭議法案,允許教職...

終於!美參院通過950億美元援助烏以台法案 將提交拜登簽署

美國聯邦參議院23日表決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包裹法案,接下來將上呈總統拜登簽署成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