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捷殺人案10周年…中捷隨機砍人 乘客1傷1命危

補充保費費率擬漲至3%衝擊存股族 涉及修法今年不會上路

賴總統就職後台海敏感 五角大廈促北京勿升級情勢

太陽花十年 監督條例難產 兩岸條例訂高門檻留模糊空間

太陽花學運當年堅持「先立法,再審查」,要求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最後卻遭到冷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甚至曾在記者會中直言,「沒有修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空間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學運當年堅持「先立法,再審查」,要求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最後卻遭到冷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甚至曾在記者會中直言,「沒有修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空間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學運滿十周年,當年學運堅持「先立法,再審查」,要求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過去兩屆國會中被技術性冷凍、拖延立法,最後僅獲得「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法,提高兩岸簽署政治協議的門檻。前黑島青總召魏揚認為,若兩岸未來簽署一套純經貿的協議,可能就無法可管。

10年前學運爆發,學生在占領國會議場幾日後,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納為訴求。但其實當下,學運倉促成軍,上下從未達成完全一致的想法。有參與者就表示,「整個運動走向上不統一,有些人的訴求是在打程序的層次,打黑箱,有些人在訴求上拉到一個自由貿易的層次。」

魏揚認為,318學運無疑是延續2013年開始的反服貿運動,反黑箱並不只是反對張慶忠半分鐘通過服貿,也包括當時兩岸簽署服貿協議時的不透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不是學運單獨想出來的,而是沿用了反服貿運動的論述。

但也有參與學運的學生對此感到不解,尤其從反服貿到要求透過監督條例逐條審查,論述主軸的轉變讓他們感到困惑。「兩岸監督協議成為運動的訴求時,我有點懷疑,我也不太懂這個訴求是什麼。」可以說,當年學生意外占領議場,成員來自四面八方,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共識;究竟是反黑箱、反服貿,乃至於反對中國因素,自始自終都沒有定論。

魏揚說,「先立法,再審查」正是占領議場後才誕生的說法,主要是考量到「退回服貿」非擁有立法權的國會可以決定,學運決策層也在揣摩立法院長王金平可以接受的條件,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成了當年提出的折衷辦法。

2016年大選,民進黨總統勝選、立委席次過半,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之一,但歷經近8年執政,始終沒有通過;2023年9月,第10屆國會進入最後一個會期,時力黨團,和民眾黨團皆將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呼籲在會期結束前處理,但依舊卡關。

在民進黨立院黨團主導下,立法院2019年三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增訂第5條之3條文,明定兩岸協商簽署政治協議,應經國會「雙審議」,並舉辦全國性公民投票通過後,才能簽署。對執政黨來說,已經發揮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功能。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甚至曾在記者會中直言,「沒有修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空間了」。

「民進黨為什麼始終沒有處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原因我不知道」魏揚說,「這是早該要處理的。」現在雖有兩岸人民條例修法設下政治協議紅線,但魏揚認為,這並不是長遠之計,也不符合國家正常化的理想,也存在模糊空間,要是有一天兩岸簽署一套純經貿的協議,可能就無法可管。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太陽花學運 服貿

延伸閱讀

【重磅快評】流量王變流浪王 柯文哲小草宛如牆頭草

319槍擊案20年 呂秀蓮籲新國會新政府重啟偵辦

民進黨立委不在場失去質詢機會 陳亭妃將與韓國瑜對質

影/洪申翰抗議質詢權被剝奪 立院人士實測影片曝光:3分鐘就可到議場

相關新聞

台梵關係將生變?梵蒂岡:盼在中國派設常駐代表

賴清德總統剛上任,台灣與歐洲唯一邦交國—梵蒂岡的關係就將生變?路透指出,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

立法院一波波衝突藍委防守 綠委礦泉水 資料丟向主席台

立法院院會今天進行國會改革相關法案表決,朝野立場不同,藍、綠、白立委數度發生肢體衝突,晚間立院議場內再度引發一波波衝突,...

陳內閣通過總辭 盧秀燕感念支持:多到台中走走

賴政府520上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上午主持任內最後一次行政院會,除了聽取蔡政府執政八年施政成果報告案,也通過內閣總辭案...

軍方護蔣畫出紅線 國防部將保留252處兩蔣塑、遺像

蔡政府卸任前力推轉型正義最後一哩路,行政院長陳建仁上月一日指示國防部推動軍中轉型正義教育,並於一個月內完成籌設軍中轉型正...

藍白邀賴清德赴立院國情報告 院會周五討論

準總統賴清德將於五二○就任,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昨聯手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以人數優勢表決,將邀請賴清德就任後至立法院國情報告...

藍白聯手!電業法修正案逕付二讀 調電價須立院同意

電價調漲引發民怨,藍白日前合作在立法院通過電價凍漲提案,但經濟部稱電價調漲是依法執行業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