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英文揮別總統府 副總統蕭美琴一度拭淚

少子化助長教學現場惡化 普信生如何學習接受失敗?

賴清德、蕭美琴完成宣誓 正式成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美:布林肯訪中達成3大目標 數月內官員將互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路透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路透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2天,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資深外交官員。美方今天盤點成果,指布林肯達成行前擬定的3大目標,預計未來幾個月美中官員將互訪。

布林肯(Antony Blinken)18日至19日率團訪問北京,是5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務卿,會見習近平、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與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Beran)今天透過國務院「亞太媒體中心」(U.S. AsiaPacific Media Hub)舉行線上簡報會,盤點布林肯訪中成果。

康達表示,布林肯此行有3大目標,包括重啟雙邊資深官員溝通管道,以負責任方式管控美中關係;與中方坦率交換意見,包括在意見分歧領域;以及在符合美國利益情況下尋求潛在合作領域。

康達指出,美方認為布林肯達成所有目標,他與中方進行的坦率且具建設性會晤對上述目標做出實際貢獻。他說,這只是第一步,華府會持續在這些議題努力,以負責任方式管控美中競爭。

盤點布林肯訪問的成果,康達說,雙方對強化美中學生、學者與企業交流持歡迎態度,包括將致力增加兩國直航班機數量,也同意接下來讓資深官員在華府、北京交流,維持開放溝通管道。

康達提到布林肯邀請秦剛訪問華府持續相關討論。他說:「我們很感謝國務委員秦剛已接受邀約,雙方同意在彼此合適時間安排對等訪問。」

柏蘭則說,預期美中官員未來幾個月將互訪,其中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以及將赴美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部長會議的中方官員等。

針對雙方分歧議題,康達說,布林肯向中方提及諸多美國關切問題,包括遭中國不當監禁美國公民、合成鴉片類藥品國際販運、中國非市場經濟作為,以及在新疆、西藏與香港人權侵犯行徑等。

在台海方面,康達表示,雙方就此議題廣泛討論,布林肯重申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維繫台海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長期利益,美方持續堅持兩岸分歧應和平解決。

面對媒體詢問為何中國仍拒絕重啟軍事溝通管道,柏蘭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布林肯多次在會面中向中方提及此事,強調這是雙方管控競爭、危機溝通及避免溝通不良或誤解彼此意圖相當重要的管道。

柏蘭說,美方一直有會面意願,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之前曾提議與中國防長李尚福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舉行場邊會。

她強調,華府各層級官員仍有會面意願,呼籲北京對此妥適回應。

布林肯 美中關係 美國

延伸閱讀

3名美國公民在中國遭拘禁 布林肯稱訪中曾促放人

布林肯訪華失利?中美未能重啟軍事對話 專家:兩國關係仍脆弱

布林肯轉赴英國倫敦 將與英、烏外長共商烏克蘭復甦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 外交部:台美保持密切聯繫

相關新聞

肯定布林肯訪陸 拜登:美中關係走在正確道路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九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讚揚布林肯,並認為美中關係正走在「正確的道路...

習近平會布林肯 盼美中穩下來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在北京會見美國務卿布林肯,習近平強調,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係,「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

評/布林肯與蓋茲訪中有差別待遇?中共加強對美兩手策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結束訪問中國行程,行程結束前才「終於」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點頭會談,中國當局於會談前一小時才對外公布,會場座次與公開畫面也刻意矮化美方,相較於日前高調接待美國企業領袖,中共顯然正對美國積極進行政經分離兩手策略,這種策略也用來對付歐洲與台灣等美國盟友。

布林肯訪華失利?中美未能重啟軍事對話 專家:兩國關係仍脆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一(19日)結束任內首次訪華行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但有專家認為,這次訪問並沒有在重大議題上取得突破。布林肯也承認,中美軍事的聯繫並沒有恢復,而是...

布林肯稱「美國不支持台獨」引議 美右翼人士轟:軟弱招致侵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天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這番...

布林肯:美不尋求經濟壓制陸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9日會見習近平後,當晚召開記者會,他形容這兩天在北京和中方領導高層的會談「扎實」,他提到,若爆發有關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