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幾乎一模一樣!統測考題疑抄外國網站文章 教團:傷害測驗可信度

桃園外送員凌晨等紅燈突倒地 「原因曝光」警暖送便當

把握好天氣!明高溫恐飆破36度 這日起變天「雷陣雨連炸3天」

陳國樑/解決特別預算浮濫不能剁手了事

「剁手族」一詞被用來描述控制不住消費衝動、沉溺於購物的族群,只有「剁手」方能使其停止;按目前我國特別預算的發展,政府也是剁手一族。但剁手畢竟是誇張的譬喻,解決特別預算浮濫,如果真的把手剁去—修法刪去條款,將有嚴重後患。

中央特別預算的日漸擴張,在總統直選後尤其明顯;浮濫的情形,可以從特別預算的「常態化」與「規模膨脹」兩面向觀察。

民國八十五至一一三的廿九年間,每年都有特別預算的執行,甚至在九十八會計年度,出現同時有五件執行中特別預算的情形;同時有三件以上特別預算有十九年、有兩件以上特別預算有廿五年。特別預算的常態化,很清楚地顯現在執行的頻率。

以四年為一期,計算每年執行特別預算之金額,八十五至八十八年,每年特別預算歲出平均一○三四億元;九十七至一○○年翻倍,增加至二二五六億元;一○九至一一二年再翻倍,增加至四七六一億元。按此膨脹速度,一二一年開始,每年執行中的特別預算,將高達近兆元規模。

錢究竟花在什麼地方?根據《預算法》,在下列四種情形下,行政院得於年度總預算外,提出特別預算︰一、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二、國家經濟重大變故;三、重大災變;四、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

民國四十年至今,中央政府特別預算共計五十七件,合共金額五點七兆元。其中卅八件、金額三點二兆元,為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占總數近七成、占總金額近六成。相形下,次高之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僅有十件、金額一點三兆元,占總數還不到兩成、占總金額不過略高於兩成。

有鑑於此,二月一日甫就任的第十一屆國會,在野的兩黨,皆有立法委員磨刀霍霍,大動作準備提案修正《預算法》,刪除以「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作為提出特別預算根據之條款。

此有如截肢手術般的修法直接,但豈有為杜絕浪費,真的把手剁去的道理?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攸關國家發展,若不能以特別預算編列,將何以為繼?

現行中央政府總預算一年一期,採「單一預算」制度,兼具「複式預算」作法,分為經常門與資本門編列;建設經費屬資本門,強調「零基預算」精神。雖然有中程計畫預算作業制度,但只不過是四年期之歲出概算額度,無法規畫數年期之重大政事。過往國家重要基礎建設(例如,七○年代的十大建設),亦大多以特別預算方式進行。以特別預算推動重大政事,在現有預算制度的架構下,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根本解決問題之道,必須將財政紀律納入我國憲法,以避免特別預算藉由特別條例的授權,破壞財政紀律,危及財政永續。如果修憲不易,為緩減特別預算浮濫,則應修正《財政紀律法》,建立特別預算紀律,或可考慮設置特別預算「撥款委員會」制約。(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修法 戰爭 政大

延伸閱讀

喜歡韓國瑜又怎樣? 館長直播嗆酸民:看他當院長,爽!

去年才發現食蟹獴家族 珍稀保育動物麝香貓、穿山甲現蹤政大

控制特別預算不浮濫 政大教授陳國樑:修財政紀律法比刪預算法條文好

【重磅快評】柯柯有2種 你信柯建銘,還是柯文哲?

相關新聞

詹文男/讀博士…所為何事?

這幾年政府很苦惱,因為投資報酬率不高,許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念博士,因此祭出許多優惠措施,獎學金、產學合作…等,新聞說最高可...

徐遵慈/政府應慎用「晶片外交」

四月中旬,彭博社刊出一篇「台灣以『晶片外交』提升國際地位」專題報導,盛讚台灣善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升國際地位,突破中國大...

詹文男/每月兩千元 打造AI超級助理群

最近好友老陳教授很感慨的說,過去找研究生助理不容易,而且還不敢交代太多工作,以免被叫「慣老闆」。現在他每個月僅花費不到兩...

黃耀輝/特別預算浮濫 政府卡死救命錢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近廿五年來最大的地震,造成重大災情與損失。蔡英文總統遲至一周後才到災區探視,民進黨則是哀事喜辦,趁災搗亂...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美國商業周刊二○○五年曾做過一本以台灣為封面故事的專輯,主題是「為何台灣事關重大」,副標為「世界經濟不能沒有台灣,故台海...

陳國樑/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打仗的錢從哪裡來?在「國防經濟」學門,對於戰爭財源之取得,有相當深入的討論,以下試舉其犖犖大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