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詹姆斯轟30分、戴維斯雙20退金塊 湖人逃過橫掃

只吃毛豆、豆腐、豆干夠嗎?一圖看懂吃素要如何補足一天所需蛋白質

科學家錄下海豹寶寶「說話賣萌」 軟綿綿叫聲古錐度破表!網笑:吃到辣的小男孩

黃耀輝/超徵就超花的「世代剝奪」

在「六成民眾想下架民進黨」的民意下,「相對多數」的選舉制度,讓賴清德以四十%的得票率當選總統,代表民怨不但未獲得疏解,還將成為賴政府的執政包袱。

當前深沉的民怨,主要為七年多來空屋率高,房價卻漲了近一倍;七成的勞工薪資偏低還連三年被物價吃掉,但房價所得比升高逼近十倍,買屋的希望渺茫。有人四十歲才買得起房屋,房貸負擔率超過四十二%,或房貸拉長到四十年,都淪為長期房奴。買不起的,又因為房租連十四年上漲而租不起;廿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跳票,租不到也是嚴重問題。這些住宅政策的大失敗,讓民進黨流失了勞工、青年弱勢的大量選票。

另一方面,蔡政府「財運甚佳」,七年多來稅收就超徵了一點八兆。過去兩年經濟成長率下修到僅二點四%、一點三%,物價上漲率卻高達三%、二點五%,造成七成的勞工實質薪資連三年倒退的同時,稅收卻以廿%、十三%和六%的速度成長。鉅額的稅收超徵,讓蔡總統說出「我花很多錢是事實,但我有本錢」的大話,即知蔡政府產生了天天過年的「財政幻覺」,以致於過去七年就編列了幾乎全靠舉債的二點六兆元特別預算。

但是這些特別預算,例如八千四百億元的前瞻建設特別預算、三千八百億元的疫後特別預算等等,完全和居住正義無關,亦即政府緊吃,卻沒回饋給吃緊的弱勢民眾,還將超徵的稅收「超花」,就是不用在「居住正義」相關的住宅政策上。連房地合一所得稅收入,依法必須指定用途於住宅和長照政策支出上,但房地合一稅上路七年,共課徵將近一千二百億,實際用於社會住宅部分竟是「○」。被立委抓包後,才修正為「獲配金額,不得低於餘額一成」,即知蔡政府並不把居住正義當作一回事。

結果就是,至去年底止,蔡政府的累計債務餘額超過五點八兆,比上任時的債務五點三兆,增加了五千多億,也就是超徵且飆速成長的稅收,不但沒有用於幫助當代的青年弱勢,還繼續高築債台,債留當代青年及後代子孫,形同「世代剝奪」。

因此,賴總統當選人正在籌組執政團隊之際,要汰除現任住宅政策的主管部次長,也要重視「財政的永續性」,並繼續改革房產持有稅。

因為在少子化、超高齡的人口趨勢下,已可預知所得稅、消費(銷售)稅、財產稅、社會保險的保費收入,長期都將轉為負成長;但勞保、健保、國保、農保等支出卻會陡升驟增,長期的財政狀況只會每下愈況。

賴政府需有「晴天存糧」的心理準備,應把超徵的稅收「儲蓄」起來,嚴格節制特別預算之外,更應將人口因素納入財政的中長規畫,將累計歲計剩餘保留於特別基金,專款專用於人口老化需求。

囤房稅2.0雖然趕在立院休會前倉促通過,但是來得太晚、太輕,離居住正義的目標還很遙遠,仍有檢討改善的空間。(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居住正義 薪資 青年

延伸閱讀

教育部「青年好政」北中南提案說明會開跑 關注居住正義

號稱「瀨戶內的夏威夷」!周防大島成日本熱門移居地 有錢人聚集稅收暴增近七倍

控制特別預算不浮濫 政大教授陳國樑:修財政紀律法比刪預算法條文好

特別預算常態化遭批亂撒錢 國民黨提案修法

相關新聞

詹文男/讀博士…所為何事?

這幾年政府很苦惱,因為投資報酬率不高,許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念博士,因此祭出許多優惠措施,獎學金、產學合作…等,新聞說最高可...

徐遵慈/政府應慎用「晶片外交」

四月中旬,彭博社刊出一篇「台灣以『晶片外交』提升國際地位」專題報導,盛讚台灣善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升國際地位,突破中國大...

詹文男/每月兩千元 打造AI超級助理群

最近好友老陳教授很感慨的說,過去找研究生助理不容易,而且還不敢交代太多工作,以免被叫「慣老闆」。現在他每個月僅花費不到兩...

黃耀輝/特別預算浮濫 政府卡死救命錢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近廿五年來最大的地震,造成重大災情與損失。蔡英文總統遲至一周後才到災區探視,民進黨則是哀事喜辦,趁災搗亂...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美國商業周刊二○○五年曾做過一本以台灣為封面故事的專輯,主題是「為何台灣事關重大」,副標為「世界經濟不能沒有台灣,故台海...

陳國樑/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打仗的錢從哪裡來?在「國防經濟」學門,對於戰爭財源之取得,有相當深入的討論,以下試舉其犖犖大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