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許維恩10月大女兒誤食別針吐血 淚崩自責:差點以為要失去你了

聯合報社論/從鐵力士變勞力士 政治人物人設要表裡如一

【餐桌上的產地】海是大家的 誰都不能獨占

明發聘用不少移工一起合作。
明發聘用不少移工一起合作。

【文字 沈眠/攝影 吳尚鴻】

小犬颱風正待撲襲臺灣,從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雨之北部,驅車奔馳前往新竹市。途中我們憂心風浪是否會過大,導致漁場今不利出海。電話聯繫時,那頭傳來漁場老闆鄭明發宏亮、自信的豪氣回覆:「我就喜歡風浪有點大,收穫才會好哇。」

採訪團隊抵達新竹時,豔陽高照,天藍雲白。風雨前美好寧靜。鄭明發老神在在、大馬金刀端坐辦公室,彷彿颱風吹不動、他一笑便打過海。牆上安裝著大尺寸電視,一打開,螢幕裡都是漁船的影像,隨時可以掌握海象與船隻、船員狀態,儼然是指揮若定的大將軍。

這一片海洋 沒有誰比誰厲害

互相介紹時,拿到有凹凸立體的名片,一陣驚嘆,正面是極有設計感的明發漁場四字,中間是定置網清晰的簡易圖示。鄭明發一開口便真誠告白:「不要叫我老闆,叫發哥吧。做漁業的,哪裡有什麼老闆、董仔,都是勞力活。我是從基層做上來的,以前也當船長出海捕魚,現在是靠移工們一起工作。畢竟臺灣年輕人都不想進來這個行業。海那麼大,單靠我一個人是能做什麼!如果沒有移工,老實說臺灣漁業早就垮了吧。我也盡可能與人為善,不管是海釣船、漁民,海是大家的,不是我有定置網執照,就可以獨占。」

老闆鄭明發為我們詳述定置網漁法。
老闆鄭明發為我們詳述定置網漁法。

下午兩點半明發1號入港。
下午兩點半明發1號入港。

「我現在都不上船了,知道為什麼嗎?」發哥一臉正經的開玩笑說:「因為我會暈船。」好奇他電話裡所謂「風雨才有好收穫」?發哥說明:「我把魚大致分成上、中、底三種。靠近海面的上層魚,一公斤賣一百元,中層兩百元,底棲魚類一公斤五百元。風浪大的時候,底棲魚類才會被捲上來,收益才高哇。」

大眼海鰱和冬鏡是漁場常見的捕獲魚種。
大眼海鰱和冬鏡是漁場常見的捕獲魚種。

不過,風浪若大到有安全疑慮,還是會收網休漁。發哥除參考氣象預報外,也會憑經驗判斷是否該撤網,只是有時難免賭錯。他苦笑道:「杜鵑、柯羅莎颱風,就讓我損失兩千萬。你們可能覺得只要有颱風來就休假不是最安穩嗎?但是撤網耗時三天,重新布網又要再一個星期,這期間完全沒收入。因此,在不危害人身安全的前提,如果拚得過,那利潤會讓我走路像八家將。當然,如果沒有,就『芭比Q』(完蛋)了。」

發哥認真說明天氣對定置網的影響,「東北季風是單向的,颱風則是逆時針走,會讓風向轉變又自帶漩渦,很容易吹壞定置網。」他以牆上的雙頭單層落網模型解釋:「南到北總長一公里,東至西則是一點五公里,上頭標記四百五十個點,每一個點都有長繩綁著八噸、沉於海底定位的石頭包,每個石頭包要價兩萬四千元,成本有多高你們也算得出來。因為底部重量重,繩子繃得很緊,只要風浪過大,或者是隨便有人拿把刀一劃,就會斷繩,其他的也因會連鎖效應損毀,也有可能整組壞掉。」

從員工到全臺最大定置漁場老闆

發哥跟定置網淵源很深,也曾親身到定置網發源地日本「能登半島」的冰見走訪。年輕時,從高雄二專航海科畢業的鄭明發,跟著哥哥、也是定置漁場專家鄭火元,走遍全臺田調,至新竹香山,明發漁場前身,「祥和」的老闆認為他態度認真,積極網羅,甚至釋出股份,發哥就此在香山落地生根三十七年。

十三年前,老東家想著要退休,下一代不打算接手經營的情況下,發哥用三千三百萬元頂下,並改名明發定置漁場,以個人經營學重新打造並擴大漁場,迄今成為全臺最大定置漁場。

明發定置漁場的落網模型。
明發定置漁場的落網模型。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開放10萬印度移工? 台印度研究協會欣見:仍應改善低薪結構

彰化和美移工宿舍火警大逆轉! 原是移工凶殺引發

洽公民眾變多了…移工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搬新址

彰化和美移工宿舍深夜惡火 33人驚慌逃難有4人輕重傷

相關新聞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餐桌上的產地】吃一顆美味與時共進的臺灣水餃

「人的口味會變,食材也是。」三十多歲接手「克林台包」經營的劉音岑,迄今已十二年,談起這些年大刀闊斧的營運策略,將原本地方老店改造成傳承在地文化的臺南名店,她語氣明快俐落、思路清晰的說:「百年前的天氣、環境跟現代已然不同,食材的味道也已有所變化……緊抓著『以前的味道』不放,不願適度改善、調整,這樣的店其實滿難找到未來。」與時共進,維護傳統滋味文化,更不斷嘗試追求各種現代美味可能,是克林台包逾七十年仍屹立茁壯的原因之一。

【鄉間食堂】追憶逝水餃食——臺灣水餃

各地都有自己的餃食,或許形狀不同,但都稱為水餃。臺灣早期也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水餃,採用地瓜粉做外皮,包覆蝦米、筍丁與肉末;和現代熟知的麵皮水餃形狀相似,但作法不同,我從小到大也都跟隨長輩的叫法,理所當然稱它為「水餃」。曾幾何時,我心中的水餃被改稱為「水晶餃」,儘管十餘年來我極力試圖為「臺灣水餃」正名,但水晶餃之名幾乎已取代自小熟知的水餃。無奈一道臺灣庶民古早味的水餃,正在我眼前逐漸失真,而我卻無力挽回。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 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