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規模6.1地震 國家級警報響 氣象署:403餘震 還無法平靜結束

滯留鋒徘徊全台雷雨 吳德榮:今明兩天慎防對流致災

手牽手釀祖傳的酒 讓人與風土緊緊相依

自製酒麴、傳統釀造,從酒麴到原料皆順應風土,開封便能聞到淡淡米香,入口甜中帶點微酸,嚥下喉頭仍留存糯米的香氣,是都蘭部落傳承百年的香甜滋味。
自製酒麴、傳統釀造,從酒麴到原料皆順應風土,開封便能聞到淡淡米香,入口甜中帶點微酸,嚥下喉頭仍留存糯米的香氣,是都蘭部落傳承百年的香甜滋味。

文字/李香誼 攝影/林靜怡

一提到部落酒,一般人立刻想到小米酒,然而Putal解釋:「其實每個部落釀什麼酒,得看他們種什麼作物。小米是耐旱植物,生長在較高海拔的山坡地;而都蘭部落位於低海拔的海岸線,海風吹拂、氣候溫熱,適合糯米生長,所以傳統酒是以糯米酒為主。」

從採集、製麴到釀酒,出力釀酒廠多數工序仍仰賴手工。每年3到6月採集製麴的九種藥草,其中香氣獨特的大葉田香是製麴配方的主調,但因水泥地面積擴大、慣行農法盛行,在野外已越來越難尋。於是對現代部落而言,「採集」這道工序,也涵蓋了復育工程。

緊接而來的夏天是製麴好時機,藥草汁拌入糯米粉製成酒麴,晒三到四週的午前陽光。必須隨時關注天候狀況,否則過度日晒會導致菌被晒死,太潮濕則讓酒麴發黴而前功盡棄。Liliw形容:「這過程就像照顧小寶寶一樣。」

決定風味的神祕力量

製完麴的下一步是釀酒。釀酒前先祈福,請祖靈在旁看守,保佑子孫成功製出祂們所熟悉的味道;釀酒時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況,忌吵架、心煩意亂。Putal說:「爸爸叮嚀『麴是活的,會感受天氣的溫度、濕度,也會感受到釀酒人的心情』。」儘管酒廠引進現代化、標準化的設備與製程,難以用科學解釋的「手氣」,依舊是決定風味良莠的關鍵要素。

出力釀的三位釀酒師,由左而右依序為高瑞閔(Pukaw)、高岳心(Putal)與許震銓(Liliw)。
出力釀的三位釀酒師,由左而右依序為高瑞閔(Pukaw)、高岳心(Putal)與許震銓(Liliw)。

將蒸好的圓糯米均勻攤開、解塊,淋上濾過的乾淨水降溫,降低米的黏度以方便拌麴。拌麴時機是關鍵,加水多寡是眉角。新、舊米含水量不同,若水加太多,或錯過拌麴時機,米再度變黏稠,再注水稀釋,都將導致釀出的酒變酸澀。

糯米黏度、溫度的掌控是難以言傳的技術,全仰賴釀酒師的經驗與手氣。但怎樣才算米的最佳溫度?Liliw解釋:「老人家說,身體的溫度就是最適當的溫度。」人的體溫因當日天候、氣溫而有細微不同,影響米溫與手溫之間的相對差異。於是,全神貫注,在拌麴過程靜心感受米與手之間的和諧共感。手,就是最好的溫度計,透過觸感與米進行一場祕密對話,這是測溫儀器與自動攪拌機難以取代之處。

將拌完麴的圓糯米裝進酒桶,用手臂在中心戳出一個深達桶底的酒眼,方便觀察日後發酵與出酒的狀況。最後封桶靜置,讓酒定味。「靜置頭兩天是關鍵,要注意氣溫,不能吹到風,避免溫差過大而發酵不全。也不能移動酒桶,老人家會講『酵母菌正要成型,不要讓他們受到驚嚇,你一動他,味道就會開始變化』。」經過每階段的細心關照,接下來,就是把一切交給未知。

以酒凝聚部落之心

第一批新釀好的酒,正好趕上部落每年7月中旬的豐年祭。Liliw說:「在豐年祭,糯米酒具有感恩的意義。釀好的酒讓祖靈優先喝,再來是老人家,按年齡輩分依序。以前酒產量少,只有少數年輕人能在豐年祭喝到酒,通常是部落裡的好人好事代表,或認真傳承文化的年輕人,獲耆老贈酒表達感謝,在老人家面前一飲而盡,那意義非常珍貴。」

出力釀團隊四處進行田調,品嘗花東各阿美族部落的糯米酒,歸納出「北嗆辣,南香甜」的特色。各部落的酒麴藥草配方不同,自然環境形塑代代相傳的習慣口味,這即是地酒的特色——順應自然,運用周邊環境的物產,將當地風土的訊息真實傳達到味蕾。

雖然堅持傳統釀造方式,團隊對糯米酒的可能仍抱持開放態度。2020年,他們與兩家酒廠進行了一場跨地域實驗,在推廣自然酒的品酒專家林裕森建議下,將臺東阿美族糯米酒、南投巨峰葡萄酒與紐西蘭淡紅酒混釀。酒色澄澈,以略帶氣泡感的葡萄酒單寧風味為開端,柔甜的糯米酒香為尾韻,賦名「牽手酒」,象徵三方自然酒在同個酒桶一起發酵的歡聲舞動,以及臺灣阿美族與紐西蘭毛利族釀酒師共有的南島文化DNA。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瞄準OL!金色三麥首款「蜂蜜氣泡酒」 美式賣場開賣

網點名「這2道」辦桌料理最母湯 又乾又硬沒人吃

冬至甜鹹湯圓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暖心過冬無負擔

冬至吃湯圓危機四伏!慢性病、腸胃不好的人要更小心,進食時宜掌握4原則

相關新聞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鄉間食堂】好吃不過餃子

【餐桌上的產地】吃一顆美味與時共進的臺灣水餃

「人的口味會變,食材也是。」三十多歲接手「克林台包」經營的劉音岑,迄今已十二年,談起這些年大刀闊斧的營運策略,將原本地方老店改造成傳承在地文化的臺南名店,她語氣明快俐落、思路清晰的說:「百年前的天氣、環境跟現代已然不同,食材的味道也已有所變化……緊抓著『以前的味道』不放,不願適度改善、調整,這樣的店其實滿難找到未來。」與時共進,維護傳統滋味文化,更不斷嘗試追求各種現代美味可能,是克林台包逾七十年仍屹立茁壯的原因之一。

【鄉間食堂】追憶逝水餃食——臺灣水餃

各地都有自己的餃食,或許形狀不同,但都稱為水餃。臺灣早期也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水餃,採用地瓜粉做外皮,包覆蝦米、筍丁與肉末;和現代熟知的麵皮水餃形狀相似,但作法不同,我從小到大也都跟隨長輩的叫法,理所當然稱它為「水餃」。曾幾何時,我心中的水餃被改稱為「水晶餃」,儘管十餘年來我極力試圖為「臺灣水餃」正名,但水晶餃之名幾乎已取代自小熟知的水餃。無奈一道臺灣庶民古早味的水餃,正在我眼前逐漸失真,而我卻無力挽回。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 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