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永豐銀斥資154億元 收購柬埔寨微型存款金融機構領導者Amret

花蓮觀光產業紓困振興3方案細節出爐 力拚6月上路

《「我是有錢人」迷思734》附加了健康險的小額終老保險,真的就值得民眾購買嗎?

「小額終老保險值不值得買」引發民眾討論,能不能「附加附約」,每家保險公司做法也不一樣。 聯合報系資料照
「小額終老保險值不值得買」引發民眾討論,能不能「附加附約」,每家保險公司做法也不一樣。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上個星期,筆者看到一則「金管會22日宣布,鼓勵壽險公司將小額終老保單推薦給從未投保過的保戶,初次投保人數前三名的壽險公司,將獲金管會表揚」新聞

特別是對於新聞中「小額終老險是金管會推廣的半政策性保險之一,因為提供最基本的人身保障,先前被稱為人生必買的最後一哩路保單,特色是提供基本保額、相對低的保費,且無投保身分限制作訴求,相較一般壽險保單,投保年齡最高只到65歲,小額終老保險放寬承保年齡,最高投保年齡可達84歲,承保門檻較低,核保相對簡便,無論銀髮族、預算有限的人、具家庭責任的三明治族,都能透過小額終老險建構基本壽險保障」的說法,筆者認為實在是「言過其實」,刻意避談其不值得購買的各項缺點。

過去一直以來,就有不少網友及朋友,詢問筆者對於「小額終老保險值不值得買」的意見。個人一向的回答便是:雖然小額終老保險核保可能較為寬鬆,且保費也可能較為便宜。但是,由於其保額低(更重要的是,投保前3年若身故,只能退還總繳保費)、不能附加附約(特別是高齡者最需要的各種健康險附約),可以說是「非得要買一張終身壽險」的保戶,「最後一項選擇」。

當然,有的保戶或業務員會說,雖然小額終老保險不能附加任何附約。但至少,被保險人可以有一筆「棺材本」,可以用來「辦後事」。但筆者想對存有此想法的民眾仔細思考:假設手邊連30到90萬元身後事的錢,都拿不出來的人,請問能有一定的財力,可以繳交這張保單的保費嗎?因為以投保10萬元小額終老保險為例,50歲男性的年繳保費,就要超過3500元;假設是70歲的男性,年繳保費就高達近萬元。

在筆者將此新聞,以及個人的「評語」,轉貼在臉書粉絲團後,一位網友特別提醒道:目前,有幾家保險公司的小額終身壽險,是可以附加附約。而這,也是筆者會繼續追查「有保險公司可附加附約」的虛實,並寫成這期專欄的原因。

關於小額終老保險這種商品,一位保經公司資深業務員告訴筆者,它其實是非常「好騙」及「好推」。因為首先,業務員只要用「政策性」及「一生只能買4張」的說法,保戶通常就「很容易買單」。

其次,這種保單的核保,是較為寬鬆的。除了少數特殊的保戶之外,幾乎都不需要任何體檢。特別是對一些有三高的老人家來說,是比較容易買到的壽險保單。更何況保戶身故後,還能領到一筆錢,讓家人去「辦後事」。

甚至也曾聽聞,由於小額終老壽險,與一般終身壽險的附加費用率的不同,還有業務員是用「賣儲蓄險」的心態在銷售(銷售時不用錄音),並且慫恿保戶在一定年期之後,將保單「解約」換「解約金」。

所以從「推廣」的角度,這些年下來,小額終老保險是很好推(不難推)的商品。業務員端唯一會遇到的「壓力」就只有:在同一家公司,保戶只能買一張,同業裡最多只能買到4張、保額合計最高90萬元。

據了解,為什麼小額終老保險的最高保額,從最早的30萬、50萬、70萬,到現在的90萬元?就是因為每次增加時,總能幫助保險公司(業務員)刺激銷售力,讓業務員覺得「我有額外的機會去拜訪客戶」。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小額終老保險最高投保金額,有可能拉高到110萬元」的傳聞。

讀者如果直接上壽險公會的官網查詢,現階段,已有17家壽險公司,有推出小額終老保險;但仍有4家壽險公司,並未推出這類保單。

且在「可附加附約」部分,壽險公會官網只有指出:小額終老保險商品種類為「傳統型終身人壽保險主契約」及「一年期傷害保險附約」。且其限制為:「壽險主契約保額上限90萬元、一年期傷害保險附約為10萬元,且兩者組合以4件為限(主、附約視為一件)」。

筆者透過熟識的保險及保經公司業務員,所取得的部分小額終身壽險DM中,只確定3家壽險公司在DM上,有寫「不得附加附約」;卻有滿多家保險公司的DM上,並沒有特別註明「是否可以附加附約」?

對此,一位保經公司主管的猜測是,金管會沒有發統一公文,而是採取「默許」的自由開放制度。一是為了避免違反公平待客原則,二是由業者自行選擇,是否附加附約?

不過,儘管有些保險公司的DM上,沒有完全「不得附加附約」的文字。但筆者實際請保經公司業務員,以假設狀況進行建議書規劃時,卻是完全沒有任何「可附加附約」的選項。

最後,大約只有4家的壽險公司,保戶只要投保小額終老壽險10萬元以上,就可以附加多種,且幾乎是公司有麥所有健康險附約。但詳細了解之下,仍有兩項弔詭之處。首一,即使是有提供附約可供附加的保險公司,其在基富通「好好退休平台保險專區」裡的小額終老保險,卻完全沒有原本可以附加的選項。

其二,有一家壽險公司的健康險附約,若掛在小額終老壽險上,最低投保金額會比一般終身壽險要低。舉例來說,假設保戶同樣要買5張保額相同的健康險附約,所購買的一般終身壽險主約投保門檻,必須是30萬元起跳;換成小額終身壽險,保戶就只要買10萬元就好。由此,更可以看出這家保險公司「努力配合監理單位政策」的心態。

以上這些「可附加多種健康險附約」的做法,看在一些業者的眼裡,則被認為是「應付主管機關需求」的現象。「並不代表這種保單超級熱賣,平均保額高到『可以保障到很多保戶』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監理單位,會想要積極推出獎勵業者銷售小額終老壽險方案的原因」,一位業者分析。

看到這裡,讀者也許會問:可以附加各種健康險的小額終身壽險標的,是否就值得購買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則需要保戶仔細評估。因為根據熟悉保險公司核保的保經業者表示,雖然附加各種健康險,有利保戶買齊所有保障,但仍有以下風險存在,值得想要購買小額終老壽險,附加各種健康險的民眾參考。

風險一、體況差者,一樣有可能買不到健康險附約。也就是說,假設保戶體況不佳,就算主約可附加一堆健康險,也未必能全部買到。這是因為,小額終老保險主約,與各個健康險附約的核保政策,是完全不同的。

一位資深業務員以年齡超過70歲的保戶為例指出,一般壽險會提供50或100萬元的免體檢額度,有的甚至是「一律體檢」。但小額終老保險,則幾乎不太需要體檢。

然而,所附加健康險的核保規範,卻是依照原本各種健康險的核保規則,並不是比照小額終老「核保較一般終身壽險寬鬆」的規定(附加險要依附加險的核保規則)。

此外,雖然小額終老保險不太需要體檢,但投保保戶仍有「健康告知書」上誠實告知。如果未誠實告知,未來實際理賠時,依舊可能無法享有附加健康險的各項保障。

風險二、超過健康險附約最高續保年齡,保障一樣失效。很多實支型醫療險,最高的投保年齡差不多是65歲。就算有些保險公司,最高續保年齡可以放寬到70或75歲。但如果年齡超過80歲、購買小額終老保險的人,想要附加各種健康險,照樣是「買不到」。且就算70歲的人,以小額終老保險為主約,附加一張最高繳費到75歲的健康險,75歲以後,一樣是沒有健康險的保障。

風險三、高齡者想要投保,主約的年繳保費負擔會變重。一般小額終老壽險,會有6年、10年、15年及20年期繳費的差異。但是,假設投保民眾超過70歲的話,就只能選擇「10年(或6年)期繳費」的主契約。如此一來,繳交保費能力較弱者,就會面臨一定的繳費壓力。

風險四、高齡及網路投保的相關限制較多。假設投保民眾超過70歲,又想要附加各種健康險,不但可以挑選的險種會變少(主要是健康險附約有「保證續保最高年齡上限」);且如果保戶想要省一些保費,透過網路投保(一般可節省5%~10%的保費),還根本無法附加健康險附約。此時,想擁有健康險保障的保戶,就只能透過保險業務員購買。

風險五、健康險是有保費調漲機制的。幾乎所有健康險,都有「保費調漲」的機制。有業務員就不忘提醒保戶,保險公司先把客戶吸引進來,但日後財務出了問題,主管機關還是會讓其調漲保費。特別是「保費隨年齡增加而陡增」的一年期健康險附約,未來保費可能會「貴到保戶付不起」。

風險六、小額終老壽險較難享有「豁免保費」的功能。據業者指出,健康險附約掛在一般主約,通常都可以附加「豁免保費(包括健康險附約)」附約;至於小額終老壽險,則要看各家的核保規則,來決定能否附加此一豁免機制?但一般來說,豁免保費的設計,都是以「標準體」為規劃。因此,屬於「次標準體」的小額終老保險,通常就不會被允許加掛「豁免保費」附約。

而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資深的保險業務員,會建議身體尚健康的年輕人,優先選一般壽險主約,再附掛各種健康險及豁免保費附約,才能為自己提供更周延保障的原因。

資料整理:李雪雯
資料整理:李雪雯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保單 保費 壽險 李雪雯

相關新聞

同事升主管後「換位置換腦袋」完全變了個人? 作家坦言:這是必要之惡

角色不同,競合關係就不同。位置變了,腦袋跟著變,是必要之惡。

零風險…每月爽領3453元利息! 三圖整理無腦存款懶人包

存滿102萬元,每月領滿3453元!

去日本旅遊…日幣匯率一路走低怎換最划算? 醫師「7原則」:準備多種支付方式

日幣對美元一時跌到160...上次跌到這個數字是34年前,日本泡沫經濟時的1990年4月。

科技業每年5月上班必聊話題! 再職員工:所得稅12萬…當月薪水還不一定夠付

雖然外面都說科技業薪水高,但每年報稅金額,其實就跟我們承受的壓力一樣驚人啊!

自願降職薪資少5千…「投資股票」才有底氣隨心所欲! 存股哥:喜歡這份工作但跟人相處疲累

我喜歡這個工作,但讓人感覺疲累的往往是跟人的相處。

28歲當上主管薪水多3成…卻一點都不快樂! 過來人曝「副作用」:努力能被公司一筆勾銷

28歲我升上了主管。薪水漲3成,帶一群團隊,每週直接對老闆做匯報。剛升職的時候走路都有風,我也可以加入商業雜誌最愛寫的「30歲成功人士」俱樂部了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