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衝日本! 她分享7個發現:過馬路都聽到台語

在被疫情困了3年後,不少國人都迫不及待出國旅遊,其中又以日本最受台灣人歡迎。昨(15日)有網友在Dcard發文分享睽違3年再度到日本旅遊的7個發現,引起網友討論,不少人也直呼有同感。
1.不免費提供塑膠袋
日本重視禮儀,以前不管買什麼東西店員都會主動提供袋子方便客人拿,一趟旅程下來會收到一堆塑膠袋。不過現在日本已經開始實施減塑,不論是便利商店、美妝店、超市甚至uniqlo等服飾店,都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了,塑膠袋價格從3円至15円不等。
2.路上幾乎都是台灣人和韓國人
原po表示,自己這次去大阪、京都的觀光景點,每個地方的台灣人都多到令人驚訝,周遭都可聽見中文或台語,連請別人拍照都能直接用中文問。韓國人第二多,第三多則是說粵語的,陸客非常少。
而且從看女生的穿著還可直接分辨觀光客是日本人、台灣人還是韓國人,日本女生就是毛呢大衣配長裙和靴子,台灣人則較注重機能性,會穿羽絨衣,韓國女生喜歡旁分瀏海,穿短褲、短裙。
3.不會日文變得有點辛苦
以前觀光區的店員較擅長應付外國人,遊客可用中文或英文和他們溝通,但感覺現在日本的店員不太講或不願意講中英文,幾乎用全日文應答,京都尤其明顯,幾乎沒有中文店員,因此建議大家準備一些簡單的日文會話,或是交給Google大神翻譯。
4.口罩很多但標示讓人搞不清楚
日本口罩很多,種類也多,標示很多元,不少口罩都是一般不織布材質,只有阻擋花粉、 PM2.5的功效,不像台灣會直接標示是否為醫療型口罩。
5.機場免稅店的伴手禮排隊排很長(關西機場)
這次日本機場的免稅伴手禮店都排隊排超長,感覺沒有一小時排不到結帳,所以建議大家盡量在機場外都買好,避免來不及登機。
6.稅關(海關)電子化
以前入境日本前須填寫紙本入境卡,如今電子化變成一台台機器,大家要自己掃護照,但多數人搞不太清楚該如何使用,所以會有很多人擠在機器前。
7.防疫規格
台灣處處可見民眾自發拿酒精噴桌子、消毒手,日本則只有在商家入口處擺放乾洗手,幾乎沒見到有人在使用酒精,日本的氛圍給人一種已經沒有疫情的感覺,多數人還是戴著口罩,但不是醫療型口罩,大多是為了防寒或是小顏用。
網友直呼有同感,特別是「塑膠袋、台灣人很多、店員狂說日文」:「以前去日本店員都會超迅速的把東西裝起來,要搶在他們前面說不用塑膠袋了,這次去店員都會先詢問要不要塑膠袋,有點不太習慣」、「在輕井澤散步的時候,還有台灣人用英文請我幫忙拍照,我說中文可以通啦」、「詢問店員或結帳時我都會先主動說英文,但大部分的店員還是用日文轟炸我,好像沒在管我是觀光客」、「在飯店櫃檯用英文問很簡單的問題,櫃檯竟然無法直接用英文回覆,有時候還會皺眉頭看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