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怕一位難求!讚台鐵1服務讓他置身國外等級 網驚:好有人性

出國能接受睡膠囊旅館嗎? 網友掀兩派論戰:出國玩就是要爽

有網友認為膠囊旅館和商務旅館的價差非常大,於是想問問大家,是否可以接受出國時睡膠囊旅館。圖/ingimage
有網友認為膠囊旅館和商務旅館的價差非常大,於是想問問大家,是否可以接受出國時睡膠囊旅館。圖/ingimage

不少人出國旅行會選擇膠囊旅館來節省旅費,把錢花費在其他地方。一名網友表示,膠囊旅館和商務旅館的價差非常大,於是想問問網友們,是否可以接受出國時睡膠囊旅館,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以「出國能接受睡膠囊旅館嗎?」為題發文,膠囊旅館一晚大約600~700元,商務旅館便宜的一晚大約1500元左右,於是好奇,「各位出國玩會選擇住膠囊旅館來省旅費嗎?」。

網友紛紛表示,「乾淨治安好的地方ok」、「會啊,除非特定旅館,不然旅館單純睡覺,膠囊旅館或網咖都可以吧」、「東西不多又只是需要休息睡覺就會睡,把錢用在其他地方爽」、「會啊,我是去玩景點,又不是去開箱旅館」、「日本膠囊有些還有澡堂能泡,爽」、「預算不夠就省住宿吃大餐,不過700和1500對想出國大多數人沒差」。

有網友認為,有些膠囊旅館便宜又乾淨,「睡阿,就是一個睡覺空間小,但活動空間大,跟待在小小的飯店房間不一樣的體驗」、「可以啊,疫情前住過函館的,一晚700單人膠囊還可放行李,備品滿滿乾淨交通又方便,可惜被疫情搞倒了」、「狹窄反而有安全感,乾淨明亮就可以。內裝再怎麼高級,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睡覺」。

有網友則認為,出國玩就是要享受,不要委屈自己,「不能,出國玩就是要爽」、「不能,都出國玩了,幹嘛委屈自己,參觀一下可以」、「真心建議啦,要窮遊的,乾脆別出國了,多掙點再出國,好好享受一次」、「我都搭商務艙住5星,出國就是要爽」、「專程去體驗可以,但如果只是為了省錢,那我覺得既然都出遊了,還不捨得花錢乾脆待在本島吧」。

不過,有網友建議,「怕隔音差睡不好或是半夜會起來上廁所的,不建議膠囊,睡眠品質會很差」、「住過一次,別人半夜三點多才回來開燈弄東西,太苦了」、「去日韓可以睡膠囊,乾淨、舒服,歐美真的不要」。

住宿

延伸閱讀

出遊要自帶牙刷、拖鞋了!飯店7月起「不提供一次性備品」 網路激起負評聲浪

趕上旅遊出國潮!網友旅遊的8大關注焦點

日本最棒?台人愛批國旅爛 他曝待京都半年經驗:台南贏了

台灣旅遊住宿消費高惹眾怒 網另點名2因素:有錢寧願出國

相關新聞

同事結婚因「人數過多」突不邀他 網一看狂讚:不是更爽?

不少結婚會邀請親朋好友甚至是同事出席婚禮,一名網友要參加婚禮的婚禮,沒想到後來婚禮卻因人數過多,同事請他不要去了,但他仍然看到不少其他同事參加,令他相當尷尬,「請問大家這是我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

女嫌棄廚師男友「員工折扣」求婚太小氣 再抱怨「8萬元戒指」網傻眼

結婚是人生大事,許多人因此非常重視也求婚儀式,希望一切完美無缺。《Dcard》上一名女網友便因認為男友求婚「很沒誠意」而發文抱怨,她指男友不但為員工折扣「貪小便宜」選工作地點西餐廳,更讓在場同事起鬨讓她很丟臉、還拿只有八萬多的戒指求婚,讓她心煩表示「回家路上就想分手。」

吃到飽buffet「饗食天堂」客人吃15分鐘就走超傻眼? 網曝:這種人超多

去吃飽buffet餐廳用餐時,許多人會先想好要吃什麼,達到用餐的最大滿足感。《PTT》卻有網友去用餐時,發現隔壁桌的客人不但只拿兩三道菜餚,用餐也不到15分鐘便起身離開,完全不符成本的行為讓他「完全傻眼」,感到非常疑惑,也引來網友熱議,表示這種人「其實超多」。

想活過行人地獄要看!這走法「存活率高」 網大驚:今天才知道

台灣行人交通安全不佳,近來屢屢被稱為「行人地獄」而受到關注。《PTT》上有網友便提出自己在路上行走時,聽到旁邊家長叮嚀自己小孩「過馬路要逆向走」,才看得到對向來車,讓他瞬間覺得很有道理,並想問「大家都怎麼走?」引來許多網友指出「是正確的,政府宣導很久了?」

7天遊台灣僅需1萬4?新加坡旅行社開團掀熱議 細看行程「真相曝光」

疫後旅遊潮再現,台灣成了許多外國旅客出國的首選,不過近日有網友發現,一家新加坡旅行社推出了「台灣環島遊」行程,讓旅客在七天內可以走訪台北、花蓮、台東、屏東、高雄、南投、台中、苗栗等縣市的知名觀光景點,但和豐富的行程相比,旅費卻僅需1萬4千多台幣…

外送員補送餐點!女見門口留「2字條」淚崩:馬上給最高小費

外送平台越來越方便,使用人數變多,遇到的事件也千奇百種。日前有一名女網友表示,她用Ubereat叫外送,送到時少了一份餐點,外送員表示會補送,結果女網友等了3小時出去看,發現餐點以及「紙條」,她看完後瞬間淚崩,並且立刻給予最高小費,其他網友也大誇外送員「真的很有耐心」。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