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景點文化感弱?他提「只有吃跟風景」 兩派鄉民掀戰

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像是傳統服飾、在地料理、宗教信仰,或是知名景點等。昨(4)日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文,提到台灣觀光景點的文化感薄弱,大多都是美食和風景,沒有什麼觀光氣息可說,而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
昨日一名網友在PTT上以「沒有文化才是台灣觀光問題吧」為題發文,原PO表示台灣的觀光景點大多都環繞著食物和風景,假設產香菇的地方,就會推出炸香菇;產金針花的地方,則會推出炸金針花。原PO認為台灣的觀光景點文化感薄弱,只有花錢蓋出來的大型建築物,或是鐵皮屋和凌亂的交通,整體毫無觀光氣息可言。對此,原PO在貼文的最後猜測可能原因,「是取決於文化很low吧?」
貼文底下吸引大量回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教改改到古文都沒了,自然沒有文化」、「沒賦予意義的裝置藝術,就只是大型垃圾」、「台灣吃的其實也不怎樣,就是小吃而已」、「台灣的文化,台灣人自己都瞧不起」、「所有都是流行一陣一陣的,沒有什麼留下來」、「有文化的地方,只要變成觀光地區就沒文化了」、「東西就是不精緻也不夠特別,整天吃吃吃」、「把食物隨便包裝一下就說是名產」。
也有網友提到,「宮廟文化就是啊,但年輕人又不愛」、「我認為台灣最好的景點是自然景觀和寺廟古蹟」、「陣頭可以是文化,陣頭跟流氓也沒有必然關聯」、「宮廟文化對外國人來說應該很不錯」、「台灣要能好好包裝的文化,最簡單就是元宵節」、「南蜂炮、北天燈,外加各種燈會」、「珍珠奶茶勉強算發展起來的本地台灣文化」、「我認為台灣唯一發展出來的是咖啡文化」、「其實台灣觀光主要就是美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