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高雄的複姓大族 看到「張簡」姓氏別懷疑!
⭐【2024老派日曆】嘖嘖募資!報時光首度攜手歷史補教名師「呂捷」,呂捷親撰文字解密「台灣400年」歷史故事!點我看更多內容>>https://r.zecz.ec/FUj2
在台灣興旺的複姓家族並不多見,但高雄大寮卻有一個繁榮的張簡家族,截至1999年,張簡姓和簡姓約佔大寮近10萬人口的三分之一,大多居住在拷潭、昭明、新厝、義仁、永芳等村。張簡姓和簡姓家族在大寮相當有分量,族人眾多,遠超過其他姓氏宗族的規模。
張簡複姓不同於和歐陽、司馬、皇甫等姓,是由張姓和簡姓的兩個家族通過婚姻而形成的,據傳聞之一,家族的開基祖簡德潤入贅張家,生了8個兒子,為了兒子姓氏歸屬問題,兩家族僵持不下,最後到廟裡請示神明,達成協議讓孩子們姓「張簡」才解決紛爭,也因此張簡姓與簡姓部分是同宗。
張簡家族有幾個特色,就是醫生特別多,他們教育子孫學醫,源自民國前20年出生的張簡忠和張簡獻兩兄弟,這對兄弟當時都是大地主,一個擔任大寮庄長,一個是糖業委員,他們認為辛苦種田所得有限,因此鼓勵孩子學醫,早期張簡家族從醫者,都是在高屏地區開業,後來則多受僱大醫院。
張簡姓與簡姓家族有一座共用家祠名為「追遠堂」,是在清咸豐年間興建,光復前被空襲炸毀,剩下斷壁殘垣,只留下石碑或石頭製成的香爐。1970年間,張簡家族在原址花費近5千萬重建祖祠,新祖祠占地3公頃多,方便後代子孫每年返鄉參與春秋祭祀。
鄉情瞭望台張簡、簡姓家祠 敬祖榜樣
1999-08-26/聯合報/39版/鄉情
【黃福鎮】張簡、簡姓可以說是高雄縣大寮鄉第一家族,在醫界和地方政壇都有傑出的人才。目前,在大寮鄉拷潭村靠近高雄監獄職員宿舍左側的後方,建有一座三百坪的大祠堂,供奉張簡和簡姓共同的祖先德潤公,以發揚飲水思源、敬祖認宗的精神,具有教育意義。
據了解,張簡這個複姓是由張、簡兩姓的婚姻關係造成的,和歐陽、司馬、皇甫等複姓不同,但是張簡這個姓氏的起源和經過是怎樣形成的呢?外人不得而知,就是他們本族的人,知道的也很少?根據民國五十八年,張姓族人編寫的「簡氏大族譜」上記載,簡氏家族最可靠的近祖,是元末明初到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定居的簡德潤。他在當地開設私塾,教授生徒,名聲很好。後來,他受到當地富豪張進興的青睞,招請「入贅」,頗受禮遇,成為張家座上客。
明洪武四年(西元二二七一年),簡德潤入籍張家,生了八個兒子,為了兒子姓氏歸屬問題,張家和簡德潤各有意見,僵持不下。最後,他們一起到廟裡請示「神意」,同意八個孩子都姓「張簡」,才解決紛爭。不過,聽說德潤公的後代,有些人姓張簡,有些人恢復姓簡,他們都在明末清初,隨著鄭成功渡海來台。姓簡的人較多,住在台中、嘉義。另有部分「張簡」姓的後代來台後,定居在大寮鄉拷潭村。
德潤公的第十五世孫張簡福興,於清朝咸豐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在今大祠堂現址設置了張簡、簡氏家祠,由大寮、鳳山和屏東一帶的張簡和簡氏共同祭拜祖先,和台中、嘉義所設的簡氏祠堂一樣,大家都奉德潤公為開基始祖。
二次大戰期間,大寮這座家祠受損嚴重,經整修後,尚可維持原貌。民國七十六年,張簡祭祀公會委員會重新建祠,花費近五千萬元,在原址完成了現在這一棟外貌雄偉的大祠堂,並定名為「追遠堂」,家族每年都會舉行祭拜先祖的儀式,以喚起子孫尋根探源,敬祖認宗的意識。
目前,張簡姓和簡姓約佔大寮鄉近十萬人口的三分之一,大多居住在拷潭、昭明、新厝、義仁、永芳等村,並且得意於醫、政界。張簡家族出了許多醫師,名滿杏林,經濟環境都不錯。簡姓家族曾經擔任數任的鄉長和中央民意代表,兩姓都是大寮地方舉足輕重的望族,更難得的是,他們重建祖祠的作法和用意,可說是地方鄉土文化的一項特色。因此大寮鄉文史協會特別把張簡、簡姓家祠,列為鄉內重要的人文景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