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缺席拜登太平洋島國峰會 索羅門總理:不想聽「說教」!

迷人香氣! 盤點經典古早味「台式麵包」

職業婦女愈多的地方,超市的冷凍食品、配菜、熟食的銷路就愈好,許多日系超市接受日本超市的經驗已在這方面加強。圖為麵包販賣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2/03/17 徐世經攝影)
職業婦女愈多的地方,超市的冷凍食品、配菜、熟食的銷路就愈好,許多日系超市接受日本超市的經驗已在這方面加強。圖為麵包販賣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2/03/17 徐世經攝影)

你的記憶中是否也有一間家裡巷口附近的麵包店,每天分數次出爐熱騰騰的麵包? 這就是台式傳統麵包魅力之一,熱騰騰剛出爐的熱麵包,奶油香氣十足,空氣中飄散的濃郁的麵包香,總讓人口水直流!

台式麵包陪伴著你我的上學之路,早餐帶一顆鹹麵包去學校,下午放學再來一顆甜麵包充飢,飽足感十足。台式麵包口感鬆軟、綿密,相較於歐式麵包更好入口,且會在麵包上抹上一層豬油,麵包變得油油亮亮,香氣就又更提升了。

台式麵包口味相當多元,常見的鹹麵包有蔥麵包、肉鬆麵包、熱狗麵包、沙拉麵包等;甜味麵包則有菠蘿麵包、紅豆麵包、巧克力麵包、鮮奶油螺絲捲、甜甜圈等,走進琳瑯滿目的麵包店,一時半刻無法離開。

而說到台式麵包之王,「蔥麵包」名副其實,蔥是台灣人料理常見食材,放在麵包上鹹香的滋味,百吃不膩,而與蔥麵包爭奪一二當屬「肉鬆麵包」,肉鬆下面塗著一層厚厚的美乃滋,調和麵包乾濕度,鹹甜鹹甜的滋味就是台灣人最愛的口味了! 台式麵包你最愛哪一味呢?

麵包店攬客創新招 微波爐加熱生意好

1988-04-14/經濟日報/06版/商業一

【北縣訊】

微波爐又有新的商業用途,台北縣部份麵包店為了號召「熱呼呼」麵包隨時供應,開始以微波爐代客加熱服務,頗能獲得顧客喜愛。

據板橋市一家麵包店業者表示,自從用了微波爐加熱麵包,使該店麵包銷售量顯著增加。

業者承認,用微波爐的加熱服務構想,是來自SEVEN ELEVEN商店而來,統一商店用微波爐加熱的項目有小籠包、漢堡、燒賣,但沒有麵包加熱服務。

但使用微波爐加熱的業者目前尚不普遍,業者表示,愈少人知道愈好,免得拉走生意。一般的麵包店熱麵包出爐時間都在早上六點與下午四點兩個時段,平時只能吃到冷麵包,對於喜歡吃熱麵包的顧客而言,那一家隨時有熱麵包供應,就會常去光顧。

但未裝微波爐的麵包店業者指出,麵包加熱除非馬上吃,否則一過時間,熱度沒有,基於一半的顧客大都買麵包回家吃的習慣,他不太願意引進這項服務,況且每部微波爐的價格動輒幾萬元,不是小店所能負擔,但他也承認,使用微波爐的同業生意,的確比未裝置的要好,至於以後裝不裝,業者說,看情勢而定,若真的影響太大,也只好跟進,免得沒生意做。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相關新聞

有上班就能買房!長輩曝「台灣最幸福年代」 網反指最大缺點

台灣物價逐年上漲,千元大鈔已不難以支撐一周生活,房價更是高到難以企及。有網友表示家中長輩回憶過往,一致認為民國80年代「最幸福」,只要努力就買得起房,涮涮鍋是銅板價,高檔牛排也才500元就吃得到,有人看了也無奈嘆氣「30年前大學生月薪起薪也是3萬」。

搭配餅皮愈嚼愈香! 盛夏美味「漢堡冰」

在夏天大家若不吃幾支冰棒、甜筒,或是大口舔舔幾球冰淇淋,似乎就不過癮。台灣早期常見夾心類冰淇淋吃法很多種,如漢堡冰淇淋、玉米冰淇淋、三明治冰淇淋、銅鑼燒冰淇淋,由餅皮包覆著冰淇淋,一同吃進嘴裡,越嚼越香。夾心類冰淇淋通常沒有繁複的包裝,在雜貨店販售,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飛碟唱片遭華納併吞 最後代表告別曲是「這首」

你最熟悉的歌手大合唱是哪一首?1985年公益歌曲〈明天更好〉,結合60位歌手的歌聲,華麗陣容與感人的歌曲,被稱為最成功的大合唱,當時這首歌傳遍兩岸三地,直到今日依然被傳唱。這種大合唱有著跨越藩籬、鼓舞人心的正向形象,歌手藝人間激盪出不同的音樂花火,也讓歌迷為之驚喜。

掀武俠遊戲熱潮 國內經典遊戲神作《仙劍奇俠傳》

大宇資訊研發《仙劍奇俠傳》長達17年,於1995年問世,全球銷售超過150萬套,被玩家譽為「最受歡迎的武俠角色扮演遊戲」,1998年推出WIN95版,玩家扮演遊戲男主角李逍遙,一心習武夢想名震江湖,機緣巧合下結識少女趙靈兒、林月如、阿奴等人。《仙劍奇俠傳》以「情」字貫穿全劇,劇情起源於女媧傳說,其中包括人妖之戀、漢苗對立、時光倒流、仙凡之爭等情節。

瓊瑤劇女郎趙永馨 扮演傻女翠珊一炮而紅

國光藝校第一屆畢業生的趙永馨,1983年演出首部電視劇《玉女神笛》,隔年就榮獲第19屆金鐘獎『最具潛力戲劇新演員獎』,由於外表清純仙氣十足,而成為瓊瑤劇御用女星,曾經演出《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等經典作品,以「玉女偶像」的形象走紅演藝圈。

90年代三級片文化毫不遮掩 從艷星到血腥故事引青少年一窺禁忌

三級片的概念來自於香港電影分級制度,於1988年正式推行,它的定義是:「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租借或購買電影。」進而創造出「18禁」的名詞,但也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是禁止反而讓情竇初開的少年學子更加好奇,各自發揮八仙過海的神通本事,領略三級片的神祕禁忌,也成為當年五、六年級生,下課交流的一大樂事。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