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佳勳、李秀媛帶你周遊列國|1993年《繞著地球跑》

「繞著地球跑」主持人謝佳勳(左)、曲艾玲(中)、李秀媛(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5/09 王宏光攝影)
「繞著地球跑」主持人謝佳勳(左)、曲艾玲(中)、李秀媛(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5/09 王宏光攝影)

自1990年10月7日起原《歡笑一籮筐》時段由文化性旅遊節目《繞著地球跑》接檔,它是三台第一個上周日8點檔的文化性節目,中視企劃部認為,喜歡《歡笑一籮筐》的觀眾多屬知識程度較高的一群,而以知性、資訊為主題的文化性旅遊報導節目《繞著地球跑》,一定也會被觀眾接受。

節目以關心世界時事、地球生態環境以及世界風光的觀眾為主要訴求對象,兩位主持人謝佳勳和李秀媛在第一集中,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她們特地到地球的南極和北極,經歷人間的「冷暖」。從《世界真奇妙》到《繞著地球跑》,主持人李秀媛實現了「周遊列國」的心願。

因為到處跑,兩位主持人歷經各種險境,鮮事一籮筐,他們曾登上比拉薩還高的海拔五千公尺處錄影,結果攝影師流鼻血,體力不支,只好求助當地攝影人員才完成外景錄影。《繞著地球跑》1992年開始多次得金鐘獎,1993年曲艾玲加入主持,表現她的外語和多方面的才華。

同年《繞著地球跑》被策略性調整時段,與台視《八千里路雲和月》碰個正著,初次交手平均收視率在伯仲間。1996年節目改變型態,將平時的串場工作改在國外進行,讓3個身處不同國度的主持人,透過製作單位巧妙的設計來塑造出「對話的感覺」,困難度比往日更高。節目歷經八、九次的時段異動,1999年停播,與中視好聚好散。

籮筐歡笑調時段 繞著地球跑接檔

1990-09-23/聯合晚報/14版/影視

【記者潘婷婷/台北報導】

周日晚間8點的熱門時段,中視頻出新招,繼「歡笑一籮筐」後,「繞著地球跑」又即將上檔。

自10月7日起原「歡笑一籮筐」時段將由文化性旅遊節目「繞著地球跑」接檔,推出後極受觀眾喜愛的「歡笑一籮筐」將提前至6時播出。「繞著地球跑」是三台第一個上周日八點檔的文化性節目。

才推出不久的「歡笑一籮筐」,意外的受到觀眾喜愛,收視成績一直不錯,此時把它調走,改上「繞著地球跑」是一記錦囊妙計嗎?

中視企劃部認為,喜歡「歡笑一籮筐」的觀眾多數屬於知識程度較高的一群,而以知性、資訊為主題的文化性旅遊報導節目,一定也會被觀眾接受。

「繞著地球跑」製作單位特別為新節目製作了3支「形象」廣告片,以關心世界時事、地球生態環境以及世界風光的觀眾為主要訴求對象。

相關新聞

90年代三級片文化毫不遮掩 從艷星到血腥故事引青少年一窺禁忌

三級片的概念來自於香港電影分級制度,於1988年正式推行,它的定義是:「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租借或購買電影。」進而創造出「18禁」的名詞,但也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是禁止反而讓情竇初開的少年學子更加好奇,各自發揮八仙過海的神通本事,領略三級片的神祕禁忌,也成為當年五、六年級生,下課交流的一大樂事。

他秀出回數票勾起不少人回憶 過來人笑:休息站可以換便當

現在上高速公路已經不像以前得經過收費站,遇到假日還得大排長龍,如今都採用eTag來收取過路費,而國道收費站也成為歷史。有網友就PO出一張回數票的照片,笑說「知道這怎麼用的,超過40歲了吧」,頓時間勾起不少人的回憶。

90年代橫空出世的日本天后!安室奈美惠曾五度登上小巨蛋

1992年以女子組合「Super Monkey's」出道的安室奈美惠,自1995年單飛發行個人唱片後,不但立即成為日本樂壇的「瑪丹娜」,更帶起「安室現象」的時尚潮流,在亞洲地區及全球都擁有廣大粉絲,其專輯更在日本創下近4千萬的總銷量,可說是九〇年代最具代表的亞洲女歌手。

老少配始祖「小鄭與莉莉」 男方棄親情最終結局是?

2001年51歲的「莉莉」趙繡花和18歲的「小鄭」鄭玉輝,這場「女大男小」忘年之戀,引起社會大眾的高度注目,媒體窮追不捨,使兩人的知名度大增。之後,廣告片約、綜藝節目通告如雪片般飛來,兩人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老少配女主角莉莉一度在友人的慫恿下考慮參選立委,但因為學歷限制而作罷。

你家也有一台嗎? 80年代追劇神器「VHS錄放影機」與「紅色超跑」

「請看VCR!」這句熟悉的經典台詞經常出現於綜藝節目裡,或許大家都知道VCR意指「錄影片段」,然而對於年紀較輕的世代,可能已經不曉得VCR真正的原貌。VCR全名為「Video Cassette Recorder」,也就是用來錄製、播放傳統卡式錄影帶的錄放影機。

八點檔口頭禪「你嘛幫幫忙」原創到底是誰? 網友齊心考古

台灣八點檔戲劇創造出許多經典的口頭禪,成為網友日常用語或是迷因梗圖。日前有名網友在報時光老派收藏社團發問「你嘛幫幫忙」到底是從哪部戲劇開始流傳的? 引起其他網友們在貼文底下留言,開起一連串的研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