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難民 旭海篇 東石篇 大武篇 借鏡日本



「VUVU(排灣族語的奶奶),今天要看哪一科?」九人座的新車繞上屏東縣春日鄉蜿蜒難行的山路,3年前的風災讓當地的路斷了,遠在山頭另一邊的士文部落宛如世外桃源,當地老人家要下山卻是千辛萬苦,DRTS巴士有如當地人的救贖,這天早晨,接上車的是72歲的奶奶路己粉,去年她裝了心導管支架,回診成為家常便飯。


相較許多偏鄉公共運輸不便,曾是屏東縣唯一沒有公共運輸的春日鄉,鄉長3年前先透過企業捐贈小巴載送學生,再接受交通部補助加入「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目前已有4輛車、6條路線,由鄉公所聘在地司機,每周定班挨家挨戶接送就醫就學,就醫列車還有母語翻譯隨行替老人家在醫院掛號、領藥與醫生翻譯。



DRTS是交通部兩年前開始,為接起民眾回家最後一哩路,透過鄉鎮公所調查當地需要接駁的時間、地點、人數,再與計程車業者合作、或是由政府補助9成經費購買的中小巴,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班次接送,另有提供一成彈性路線,老人家無論是去別村買個醬油、甚至吃碗麵,都可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靈活運用。




「部落裡的阿公阿嬤們以前都會忍,忍到就診的時候已經很嚴重了。」枋寮醫院復健科醫師徐子雯說,部落的老人家早期務農、做粗活,常見姿勢不良造成椎間盤滑落,甚至到雙腿無力、肌腱斷掉才來就醫,若能及時就診並每周矯正可防止疼痛惡化。



路己粉說,早期都要走3、4小時下山就醫或採買,兒子大了後會載她下山,否則就要雇車、一趟1000元還要請駕駛吃午餐,叫救護車更要3000元,有時只是為了買包鹽巴也得跋山涉水。


「但說真的,這邊就算有公車也沒用。」DRTS通譯服務員宋惠仁說,部落山坡陡、巷弄多,要老人家走去定點搭車也是折磨,何況許多老人家國語不通、不識字,連掛哪一科都不知道,到了醫院也只能比手畫腳。



53歲的宋惠仁是當地熟悉排灣族母語的居民,過去曾在春日鄉圖書館擔任管理員,需要負責各類書籍的翻譯歸類,進入鄉公所社會課後負責獨居老人訪視,擔任通譯服務員後的任務,除了詢問老人家要看哪一科,也會協助代為掛號、陪到診間與醫生翻譯。


春日鄉公所則與枋寮醫院合作,讓DRTS列車早上9點抵達醫院可以不用排隊就診,再原班人馬載回家。


由於DRTS也提供10%的路線讓司機繞行,通譯人員也會協助老人家領錢、繳費。不過宋惠仁回憶,最初郵局不知公所推動新政策,某次兩名通譯一男一女帶著一名90多歲當地阿公領半年俸時,一度驚動郵局局長關切甚至報警,直到最後證實他們「不是詐騙集團」才放行。



春日鄉長柯自強說,過去看著學生因為走路太遠、家長無法接送,導致中輟率不斷升高,自己的母親則是洗腎27年都要自己騎車到醫院,令他十分不捨,上任後力推接駁與DRTS,確實增加鄉公所的負擔與經費,最初也是一名有營業客車執照的公所員工,上午身兼司機才能載送老幼上學就醫,但兩年來搭乘率攀升到九成。


如今的駕駛幾乎都是當地人兼職,54歲尤光明就是春日鄉人,他說,「人不親,故鄉親」,雖然這份工作薪水少,卻因幫助家鄉而有成就感,辛苦值回票價。





文字:侯俐安、潘欣中
攝影:劉學聖
編輯:蔡沛真、翁海玲
網頁:蔡沛真、翁海玲、廖克樸
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