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

2017年創個人挺舉最佳成績142 公斤,為當時女子58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在國際舉重總會於2018年調整量級後,現為舉重女子5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和三項世界紀錄保持者。
2021年在烏茲別克亞洲錦標賽,以抓舉110公斤、挺舉137公斤,總和247公斤奪下三面金牌,其中抓舉、總和再度刷新個人世界紀錄,並達到參賽場次獲得東京奧運參賽資格。

方菀靈透露,最初媽媽很反對自己練舉重,認為舉重對女生會有不好影響,是啟蒙教練林玥礽不斷努力,才讓媽媽從反對轉向支持,「她也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得到回報,被別人看見。」
亞錦賽遇到的「腰帶事件」,方莞靈這次做好萬全準備。她提到,亞錦賽時是比賽進行中,匆忙間沒能把事情好好處理,不過伴隨自己兩年多的腰帶確定沒有違規,這次會先帶去東奧會場測量,另外也會準備備用腰帶,不讓類似事件再發生。本月24日就要擔任中華舉重隊東京奧運「第一棒」的她已揮別亞錦賽插曲,第一次的奧運旅程不只為自己,也要為媽媽和啟蒙教練林玥礽而戰。

江念欣這次靠著洲際排名拿下奧運門票,但將下調量級改挑戰女子55公斤級,體重控制成為關鍵,已開始進行減重計畫。
這是江念欣首度踏上奧運殿堂,在得知獲得奧運門票的她剩1個月的時間要減下5公斤,她表示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巴,節制飲食。

陳玟卉提到,早從2019年開始拚奧運積分,最初成績還不錯,但後半年成績開始停滯,反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自己有一年時間可以做更多準備,也感謝這段期間包括教練和家人等地支持,4月亞錦賽金牌則是一劑強心針,「3面獎牌是很大的肯定,讓我面對奧運更有信心。」
第一次叩關奧運殿堂,陳玟卉除原本的訓驗,特別著重心理素質的強化,她透露心情多少仍有些緊張,現在除和學校的心理諮商師配合,睡前也會做意象訓練,模擬各種可能情景,她說:「盡自己最大努力,還沒到賽場前一切都會有變化,把自己準備好。」

舉重一練就是十年,高展宏一開始報著奪牌可以分攤家計的想法,不顧父親反對,偷偷跑去舉重室練習,直到奪牌之後,父親才慢慢改觀,最後轉為全力支持,不時囑咐他「你以後一定要為台灣爭光」。雖然父親因過世缺席了高展宏2017台北市大運奪牌榮耀,不過他相信父親會看到,「我就是全力以赴。」
如今登上奧運殿堂,儘管這量級奪牌不亦,高展宏仍期許自己至少要拚進前六名。

由於薩摩亞因疫情退出東奧不派隊參賽,IWF決定由留用名額,讓陳柏任靠著遞補取參賽資格。舉重隊總教練林敬能指出,陳柏任的抓舉成績評估有世界前8名的實力,挺舉部分則還有成長空間。

謝昀庭當初會開始練舉重,是因為表哥透過舉重,練就了好身材,他在崇拜與羨慕之下,因此踏上舉重之路,不料卻成了無限量級選手,對此他倒不在意,「體重增加但體脂率要下降,這樣才不會看起來這麼油膩。」
謝昀庭目前生涯最佳成績是抓舉175公斤、挺舉220公斤、總和395公斤,最終以亞洲區累積積分排名第4,順利取得東京奧運參賽資格,他透露,為備戰奧運眼前最大課題之一,就是要再增重3公斤,不過他卻無奈表示,增重比減重難度更高,讓他幾乎快「厭食」。
體操

李智凱是隊中唯一有過奧運經驗的人,當時感受記憶猶新,「彷彿就在昨天發生。」2016年在奧運前因練習導致右腳受傷,雖然最終趕上出賽,但卻發生鞍馬「落馬」狀況,中間腦袋一片空白,直到結束才感覺到「這就是奧運」,這一切過程他都記得很清楚。
不過跟上次不同,李智凱今年多了隊友一起分享、討論,彼此砥礪下,更有動力前進,「心情上差很多,有人一起走過這段路。」
李智凱也想跟小時候的「菜市場凱」說:「謝謝你沒有輕易放棄,我才有現在這個機會。」

為了備戰東京奧運,唐嘉鴻從今年5月中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開始減重,積極規劃飲食和訓練方式,花了近2個月時間從73公斤降到68公斤,在外界眼裡可能覺得很辛苦,但他自認過程中很享受。
在世錦賽確定拿下東京奧運門票那一刻,唐嘉鴻曾試著想像東京奧運的場景,到現在距離東京奧運只剩2週多,他坦言,終於有機會一睹奧運舞台風采,讓他既興奮又激動。
首度叩關奧運,唐嘉鴻希望,屆時能發揮練習的水準、順利晉級決賽,為台灣爭取更高榮譽,讓全世界看見台灣有很棒的選手,證明台灣的體操也很棒。

6歲開始練體操的洪源禧在這次奧運國手選拔賽中名列替補,想不到最後一刻真的成為正式國手,他坦言確實措手不及,但已準備面對挑戰。事實上中華隊在游朝偉退隊後,最缺的就是吊環與雙槓戰力,會挑選洪源禧遞補,看重的就是他擅長的雙槓項目,而他在吊環表現也有相當的穩定性,希望能補上團隊的不足。
年輕的洪源禧即將與李智凱與唐嘉鴻等老大哥合作出擊,他期許自己能為兩人分擔壓力與分數,也期待這場國際賽的起點能成為他選手生涯的轉淚點。

雖然世錦賽場上看起來一派輕鬆,不過蕭佑然說自己不算「大賽型」選手,「整個過程其實很緊張」。

2017年全國運動會女子全能金牌。 2019年的亞洲體操錦標賽拿下平衡木隊史首金,同年於世界體操錦標賽取得奧運門票,成為台灣體操界近51年來女子首人,拿手的平衡木成為突圍的主戰場。
2019年初年界盃墨爾本站的地板項目,丁華恬展現改良後的新動作於年底確認獲國際總會承認,將以他的名字命名,動作難度為D。
丁華恬接下來的目標是持續不斷的訓練、挑戰新動作,為東京奧運奮力一搏!盡力爭取自己最佳的表現。
羽球

2014年周天成成為台灣第一位在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奪冠的男單選手。2018年後再上一層樓,先在亞運拿下銀牌,創下台灣選手最佳成績。2019 年於超級 1000 系列印尼羽球公開賽男單決賽奪下冠軍,同年8月積分超越中國石宇奇升上世界第二,創下生涯最高排名紀錄,亦創下台灣本土男單選手最佳紀錄。
2020年周天成全英羽球頂級超級賽抱銀亦寫下台灣男子選手最佳紀錄。

王子在維2014年紐西蘭羽球大獎賽獲得生涯首座大獎賽冠軍;2017年臺北世大會拿下男單與團體雙金。2018年雅加達亞運則與隊友聯手拿下團體銅牌。
2021年王子維靠泰國公開賽第2站闖進8強、年終賽挺進4強,世界排名從第12名衝上第9名,創生涯新高,得知重返世界前10後,也為自己設下新目標,「我想進前3」。

戴資穎指出,2012年參加倫敦奧運時由於自己年紀還小,並沒有想太多,就是全力去拚,不過2016里約奧運時給自己的壓力就大很多,不過卻又碰上受傷狀況,讓她整體表現不是很理想。
不過在里約奧運後,戴資穎不僅首度登上世界球后寶座,過去4年多來更累積世界第一達到165周,創下BWF新紀錄,這讓她直言今年在個人水平與面對比賽上,確實都達到一個不錯的水準,不過她表示仍有很多挑戰需要面對,包括積極打法造成的不穩定性、以及身體上的小傷痛,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能夠克服,並以奪牌為目標。

我國羽球男雙組合「麟洋配」王齊麟/李洋在經過1月份泰國賽三站賽事皆奪金的表現後,世界排名來到生涯新高的第三名,追平羽球國家隊總教練蔡佳欣與李勝木在2015年創下的我國男雙史上最佳排名。
退休後當「麟洋配」教練的陳宏麟也指出,目前王齊麟/李洋已經有與世界其他頂尖男雙組合抗衡的實力,也看好兩人有機會將排名更近一步,兩人在男雙賽事也被體育署列為東京奧運奪牌重點。
射箭

鄧宇成和搭擋魏均珩、彭士誠奪得 2017年台北市大運男子團體銀牌。2019年射箭世錦賽與隊友湯智鈞、魏均珩一同闖進八強,順利替臺灣拿下 2020 東京奧運的射箭團體門票。
將迎接奧運首秀的鄧宇成心情也相當興奮,面對奧運可能只能在場館和選手村之間移動,已做好準備,他透露,「可能會帶電腦或平板追劇、打遊戲」,緩和比賽緊張氣氛,也會準備好餅乾、洋芋片、巧克力。

去年世錦賽和魏均珩、鄧宇成射回滿額東奧門票,年初東奧國手選拔賽順利出線。湯智鈞分享即將初登奧運殿堂心情,他形容就像「得獎」的感覺,未來在賽場上無論面對哪名選手,都將全力以赴。

中華射箭男子代表隊這次由二度叩關奧運的魏均珩領軍,帶領初次出征奧運的湯智鈞、鄧宇成前進東京奧運。他這次搖身一變成為射箭男團陣中唯一擁有奧運經驗的選手,不過他認為,其實並無太大差異,「我還是小老弟,沒有到大哥,身分還是一樣,當挑戰者衝擊每次難關,我也對自己說要全力以赴,不會想說設定什麼特別目標」。
今年東奧因防疫採「泡泡」形式,到場觀戰的心願未必能如願,不過他不改冷面笑匠功力,提到泡泡奧運不會特別準備什麼家鄉味,而是「帶一顆熱情的心去比賽」。

在射箭世錦賽帶回雙金,讓我國射箭好手「雷母」雷千瑩也提前拿到東京奧運門票,也是第一位不用透過選拔就可以參加奧運的選手。將連三屆站上最高殿堂的她自信說,接續準備期會繼續提升自己,要再次「讓世界看到台灣」。
30歲的雷千瑩是今年反曲弓世錦賽最資深國手,走過青少年時曾經的叛逆期,她認為熱愛射箭的「初心」是持續選手路的關鍵,務實的扎根也才有現在的成績。

因奧運延期一年,射箭最終版本陣容直到上月才真正出爐,其中譚雅婷正是可能變動的人選。她坦言,心態不可能不被影響,「當然會有點焦慮,會去思考,不是我的話,是在浪費時間。」但她轉念想,所有選手都是為奧運努力,「與其預想這些太負面,努力就對了,訓練的東西是自己的東西,別人也帶不走。」
生涯第3度出征奧運,譚雅婷期待有完美結尾,延續16年站上頒獎台的好成績,「團體賽可以成為隊友的助力,我的能力可以給團隊很大的幫助,個人的話想突破個人上一屆的成績。」

林佳恩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初試啼聲後,14年仁川亞運再選上國手,但兩場大賽發揮都不如預期,一度萌生放棄念頭,但已故的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曾鼓勵低潮的她,兩人更約定好2016年要在里約相見,只是蔡辰洋2016年1月中因心肌梗塞過世,林佳恩國手選拔也沒能出線,之後綜合賽會選拔賽也一直成遺珠,直到這次的東奧國手選拔賽才終於脫穎而出。
林佳恩哽咽說,蔡辰洋雖離開,自己先前選拔賽也一直錯過機會,但這次「準備好了」,終於完成一起許下的奧運約定,如今也會抱持「感恩」心態備戰生涯第二度的奧運,期待能好好享受最高殿堂,和隊友一起為台灣拚回最好成績。
射擊

楊昆弼過去兩年分別在雅加達亞運與拿坡里世大運拿下男子不定向飛靶金牌,並為我國搶下東京奧運參賽門票;談起四年前以18歲之齡就登上奧運舞台,他直言當時的自己「比較傻」,「我就像是在電視前面看著學姊參加倫敦奧運,自己也很想參加,然後就莫名奇妙搭上奧運列車,感覺都還沒準備好就上場了。」
不過歷經過去四年在各大國際賽事的洗禮,楊昆弼坦言,這次東京奧運將會帶著更成熟的心態與更萬全的準備來面對,「今年會希望自己更上一層,給自己一個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會是名次或是成績。」

呂紹全取得奧運門票過程則非常驚險,直到 2019 年底最後一場射擊亞錦賽才搭上末班車,成為我國史上第一位取得10公尺空氣步槍奧運資格的男子運動員,也是隊史相隔 47 年後,繼吳道源後,台灣首次有男子步槍射手挺進奧運,這對亞運金牌組合將再度在東京合體。
不過同樣有個人項目要參賽的兩人強調,希望先顧好自己,不扯彼此後腿,再求混雙賽事的好成績。 。

田家榛2018年初升格人母後,多了一個身分,她坦言,心態也比年輕的時候更沉穩。之後她再次征戰賽場,參加了當年的亞運以及世錦賽,並在世錦賽 25公尺手槍項目上獲得第四名,幫助中華隊取得 2020 年東京奧運門票,也是為中華隊射下第一張2020東京奧運門票的選手。
這是田家榛繼2012年倫敦奧運後,相隔8年再度進軍奧運,前一次倫敦奧運是參加10公尺空氣手槍項目,這次則是取得25公尺空氣手槍資格,她除了想拿好成績外,「想帶著更好一點心態去參加比賽。」

2018年亞運林穎欣和呂紹全2018年雅加達亞運合力射破大會紀錄摘金,寫下中華隊在亞運史上最快奪金記錄。
僅21歲的林穎欣過去三年迎接豐收年,不僅在亞運混雙摘金,還在拿坡里世大運拿下一銀一銅,前年八月她更在世界盃鍍銅後率先取得奧運門票,至於他的亞運搭檔呂紹全,則是最後一刻才遞補入選,讓兩人在東京奧運除了個人賽事外,還能搭檔參加混雙賽,今年東京奧運將再度聯手出擊。

吳佳穎過去因一張證件照片走紅,而有了「證件妹」的綽號,也備受外界關注,不過她不覺得有壓力,反而自嘲「證件妹好像快變證件姐了」。
儘管在2016里約奧運、2018年亞運等大型國際賽失利,但吳佳穎並沒有想太多,她認為每次比賽都是重新開始,勉勵自己繼續往前。
跆拳道

26歲的劉威廷已是跆拳道隊上「老大哥」,也是唯一有奧運資歷的選手,他說:「上次參加還懵懵懂懂,這次心態比較成熟。」把東京奧運視為國際賽生涯最後一戰的劉威廷也說,包括奧運資格賽在內,他把每一場比賽都當成最後一戰來面對。

他坦言已在思考人生方向,從選手身分退下是總有天要面對的事情,這次奧運除了設定奪金外,也透露今年東京奧運將是他國際賽的最終戰,一方面要先完成自己研究所學業,他也想步入社會嘗試不同的生活。

2018 年雅加達亞運是蘇柏亞首次參加亞運賽事,並拿下 53 公斤級金牌。不過因奧運沒53公斤級,降級挑戰49公斤級。降體重常是許多選手一大難關,對蘇柏亞來說問題不大,「我是控制,會按照目標,像是一周一公斤。」教練則說「她有一套自己控制的方法,幾乎不用我們擔心。」
降體重挑戰49公斤級,170公分的身高雖有優勢,但爆發力和體能也因體重下降多少有影響,她表示眼前最重要的就是鞏固現有技術,先別去想拿獎牌,給自己增添壓力,「只要想著在比賽場上踢出我想要的內容就好。」

2021 年亞洲區跆拳道資格賽踢進四強,讓羅嘉翎取得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57公斤級參賽資格,也成為我國歷屆以來挑戰這個量級最年輕的選手。
桌球

2019 年 8 月,剛滿 18 歲的林昀儒參加捷克桌球公開賽,在四強賽中擊敗了日本選手平野友樹,進入決賽後接連擊敗了兩位德國選手蒂莫·波爾、迪米特里·奧恰洛,獲得了個人生涯首座世界職業桌球巡迴賽冠軍。同年世界桌球巡迴賽的年終總決賽,與鄭怡靜搭檔的混合雙打,成功闖入四強,取得 2020 年東京奧運混雙門票。
混雙是本屆桌球首次設立也是第一個登場的項目,林昀儒與鄭怡靜的組合排名世界第一,希望能夠打出好成果,幫助後續比賽,林昀儒說:「這次目標希望至少拿面牌。」

滿40歲的莊智淵將以不惑之年出征東京;延後一年的東奧行,莊智淵坦言最初心情雖有些波動,但調整後仍一如往常備戰,就像和男雙搭檔陳建安的合作,「都是全力以赴,哪怕沒見面,球拍拿起來,還是很熟悉。」

陳建安近年在國際賽多參與中華隊團體賽事,與莊智淵在2013年世界桌球錦標賽拿下男雙冠軍,創下台灣桌壇新猷,相隔7年,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好搭檔莊智淵去年也升格人父;挑戰奧運獎牌的行程雖延後一年,陳建安認為能有更充足準備邁向目標,夢想藍圖就是在家人親眼見證下,踏上奧運頒獎台。

目前世界排名第8的鄭怡靜,先前除了與台灣桌球小將林昀儒聯手搶下桌球混雙東京奧運門票外,也助中華女團收下奧運入場券,將二度進軍奧運。他與林昀儒組成的「黃金混雙」去年在職業桌壇大豐收,排名也竄升至世界第一。
談到搭檔林昀儒,鄭怡靜覺得過去身邊的小男孩,如今已成了真正的男人,「他轉大人了,也讓我覺得在球場上,他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

陳思羽從小特別愛吃棒棒糖,被稱為「棒棒糖女孩」,但因為僵直性脊椎炎,她開始注重保健養生,變成「保健品女孩」。她一開始還以為是訓練過度,直到後來給醫師檢查後才確診,嚴重的時候甚至呼吸都會痛,但陳思羽依然將注意力放在桌球上,他說:贏了就不痛了。雖然有時候無法站直,但為了訓練品質,陳思羽盡量不以藥物來控制,主要會先採取復健、冰敷、游泳等方式來治療,如果真的痛了就先休息,等不痛了再繼續訓練。
將進20年的運動員生涯,陳思羽特別感謝蔡宏仁教練,也是她生命中的貴人,讓她投入桌球世界找到自己,對她來說沒有退役時間問題,因為這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里約奧運落選國手,讓鄭先知選手生涯嚐到挫敗滋味,但她沒有放棄,2017年後開始一人出征國外累積經驗,在沒有經紀人下一人打理所有事務,讓她不只以賽代訓球技增強,心理素質也大為提升。前幾年排名卡關時,雖曾嚷嚷想放棄,但內心從沒動過封拍念頭,「因為夢想一直在這,就是打奧運。」
努力有了回報,鄭先知終於在東京奧運拿到門票,完成奧運這塊拼圖, 這位桌球甜心期盼首次的奧運行就能為中華隊奪下獎牌。
田徑

2019年亞洲田徑錦標賽鄭兆村以86公尺72的成績奪金,鑽石聯賽上海站以87公尺12的成績奪銀,成為台灣首位符合東京奧運田徑參賽標準的運動員。鑽石聯賽伯明罕站以87公尺75的成績奪金,成為我國首位在鑽石聯賽奪金的選手。
這是鄭兆村首度站上奧運舞台,也被寄予奪牌後望。不過過去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導致他無法出國參賽,反觀不少世界標槍好手仍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讓鄭兆村坦言,自己確實缺少了比賽的感覺。僅管外界的期許對他多少都是個壓力,但也必須學著與壓力共存,而他也評估今年要在東奧奪牌至少要擲出89公尺以上的成績。

黃士峰指出,要在奧運拿下好成績除了選手技術外,心理因素也是一大重點,他也期許這次不給自己太大壓力,隨心所欲地享受奧運舞台,「第二次參加奧運心理方面會有很大成長,經過第一次後,也知道在奧運場上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去面對這場比賽,希望自己能有好的發揮。」

楊俊瀚於2018年亞運男子100公尺項目,雖然無緣奪牌,但成為我國史上第三為闖進決賽的選手。而在200公尺項目,僅已以0.002秒差距敗給日本選手小池祐貴屈居銀牌,當時不甘心的淚水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已是我國在亞運首位贏得男子200公尺獎牌的選手。
2021楊俊瀚憑藉著在東京奧運積分排名第51名取得參賽資格,這是他首次參加奧運,也是中華隊睽違5屆後再次有選手取得男子100公尺的參賽資格。楊俊瀚表示,能拿到奧運100公尺參賽入場券對他來說是一個肯定,也是又完成一個目標。雖然是首次參加,但不希望空手而回,他透露,自己的目標是要突破100公尺個人最佳成績。

陳傑在國際賽表現突出,2009年擔任國手至今,外型帥氣,擁有不少粉絲,除了是三度叩關奧運成功的選手,也兩度參加亞洲運動會和多次出戰亞洲田徑賽事,2019年卡達舉行的亞洲田徑錦標賽獲得銀牌,一舉突破個人最好成績到48秒92,這次以世界排名成功進入東京奧運。
生涯前兩屆奧運,陳傑都在男子400公尺跨欄預賽就止步,成績分別為50秒27和50秒65,他直言雖然將是第三次參加奧運,但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只希望自己能保持好備戰狀態、調整好要去比賽的心情,來拿下比前兩屆更好的成績。

所幸受傷前的好表現也讓陳奎儒在奧運積分上仍有不少進帳,加上在5月份的奧運測試賽成績也回到了較接近過往水平的13秒62,最終也靠著奧運積分搶下參賽門票,放下心中大石。
陳奎儒坦言,儘管取得奧運資格總算能鬆一口氣,但也讓他在訓練上更有衝勁,期待能在世界舞台上透過與各國名將較勁,來打破自己已保持2年多的全國紀錄。

謝喜恩透露,雖然放棄教練工作對她來說肯定可惜,不過追尋奧運夢更是讓她難以割捨,「這次如果放棄,未來四年我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保持這樣的成績。」
謝喜恩的堅持得到回報,日前她以女將保障名額,代表我國參加東京奧運女子100公尺。雖然她的主項是100公尺跨欄,但世界田總並未接受,改通知將讓謝喜恩參加100公尺項目,因只有100公尺項目不會影響整體參賽額度,但他還是完成登上奧運夢想,也是我國本屆奧運田徑唯一女台將。
自由車

台灣自由車一哥馮俊凱繼2008年北京奧運後,將再度前進奧運殿堂,歷經在一級車隊的歷練,心境已有所轉變,這次策略將以守為攻,「首先我應該會以守為攻,在前半段盡量保存體力,後半段再看比賽當下身體的狀態而定。整體而言,採取保守一點的戰術,對我來講會比較有利。」
馮俊凱坦言,最大的目標還是完賽,「不過如果可以突圍秀一下,讓大家知道台灣的選手在上面騎也很好,能代表台灣、披上中華隊的戰袍進軍奧運,我感覺是一項滿榮幸也滿榮耀的任務。」背負著隊友和車友們的期待,馮俊凱強調,在奧運會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馬術

陳少曼從八歲開始接受馬術訓練,2006年時她17歲,就代表台灣拿下杜哈亞運馬術個人障礙賽銀牌。她一度也曾轉進職場,但最後沒有放棄,靠著在個人障礙賽努力累積積分,總算讓她如願搭上奧運列車,挑戰最高等級的競技殿堂。陳少曼說,從小父親就教導她與姊姊,運動要用「非常認真的態度、積極競爭的精神」去面對。
游泳

王冠閎兩年前就拿到東奧門票,與黃智勇教練師徒倆以200公尺蝶式決賽為目標。教練指出愛徒十分自律,專屬團隊也包括物理治療師和日本籍的體能教練猪木健夫,每次訓練都有紀錄,目標就是奧運最高殿堂,希望游進決賽再創台灣泳壇新猷。
教練黃智勇提到,王冠閎的200公尺蝶式個人最佳成績,放在里約奧運可以達到第7名,但想游進奧運決賽要靠「天時、地利、人和」,還要先經過預賽和準決賽考驗,「台灣還沒人游進奧運決賽,希望冠閎能給國人一個驚喜。」

雖比過雅加達亞運和拿坡里世大運,拿坡里更奪下中華代表團第一面游泳獎牌,現在的王星皓回首,兩場國際綜合賽會和奧運仍有很大差距,他笑說:「現在回想,拿坡里都是小意思了,亞運是沒成績,那時沒很好,只能和自己比,這次(東奧)會想和別人拚成績!」
為了拚奧運,王星皓在倒數百日時請出參加過1988年漢城奧運的王琪特別從美國飛到台灣協助訓練,希望讓王星皓的奧運初體驗有燦爛回憶,這次他除了200公尺混合式外,也將參戰400公尺混合式。

黃渼茜的名字原本是沒有水字旁的「美」,但爸爸小時候帶她去算命,說她命中缺水,於是補上水部。如今巧合地呼應了她在泳池畔出色的成績,成為有趣經歷。
黃渼茜在今年五月全大運與奧運B標擦身而過,但在國內女選手無人達標的情況下,以保障名額取得參賽資格,成為繼男子王冠閎、王星皓後,我國在游泳運動第三名參賽者。
拳擊

國中時期總是奪冠的黃筱雯,高一的首場比賽於全國賽事以一分之差落敗;受到失敗的打擊,黃筱雯陷入低潮期,開始逃避練習;甚至教練替他報名的比賽,都乾脆拒絕到場,一度想放棄練拳擊。但在劉宗泰堅持要求他參加國手選拔的帶領之下,狀況也漸漸恢復,選上 2013 青少女國手。黃筱雯的拳擊生涯,才沒就此畫下終止符。
曾出征南京青年奧運,於世青暨世青少女子拳擊賽獲銀牌,並在巴爾幹國際拳擊邀請賽奪金,已是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的拳擊好手,這次也是她的奧運初體驗。

國一開始接觸拳擊,從國二開始在拳擊場嶄露頭角,為台灣女子拳擊手中首位於世界盃賽事青年級組中奪牌的選手,也為台灣獲得首座世界拳擊錦標賽冠軍,為多項拳擊比賽常勝軍。
2018年雅加達亞運,林郁婷帶回女子51公斤級銅牌,同年世錦賽在54公斤級摘金,隔年世錦賽改打57公斤級帶回銅牌,2020年3月打下東奧女子57公斤級門票,目前也是該量級世界排名第一,7月終於要踏上夢想殿堂,她透露心情緊張中帶著興奮,「我從小就有夢想,要踏上奧運舞台。」
儘管東奧延期拉長準備期,她不斷嘗試新動作和新內容,就算被情蒐也不怕被「摸透透」,她笑說:「我嘗試很多新東西,已經『更新』了,不怕!」

雖然許久沒有在國際賽出賽,陳念琴自認比賽感覺依舊,她歸功於教練柯文明每週安排的模擬對抗訓練,「我幾乎都是跟男生對練。」第二次準備奧運在心態上有很大的成長,再加上有過前次的經驗,更想要把自己做好,今年已經在心態和訓練上已經準備好了。
陳念琴認為接下來要強化的部分,除戰術要記得更純熟,在執行時也需要更精緻,最後就是得設法提升自己的霸氣。奧運將出戰女子69公斤量級,她承認,以她170公分左右的身高,在這量級出賽,身材上完全沒有優勢,「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再霸氣一點。」她開玩笑地說,最好對手在第一眼看到她時,「就會感覺害怕。」

吳詩儀國二開始接受正式訓練,進入西松高中時,大多身份是擔任學姐賓夢婕的陪練員;從「配角」到自己成為擂台焦點,吳詩儀坦言獨自面對還有點不太適應,2018年雅加達亞運甚至感到無助,但這3年又經不少洗禮,她說:「希望奧運能好好調整,突破自己。」
和另外3位拿到東奧資格的學姊相較,吳詩儀知名度沒那麼高,面對媒體鏡頭還有些緊張,但搶東奧獎牌的渴望,她和學姊們沒什麼不同,「拿到資格真的很開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壓力固然有,但有這機會自然要去做到更好!」
網球

兩人重新搭配後這兩年在職業網壇偶有佳作,原本依世界排名早就能取得2020東京奧運門票,但隨著奧運因疫情延期一年,兩人去年也放棄美網與法網,職業排名因此持續浮動,直到日前6月底才確定能進軍奧運,這次詹家姊妹繼2016年里約奧運合作後,連2屆前進奧運,前一次在里約奧運女雙8強止步。
這是詹詠然生涯第3度出征奧運,妹妹詹皓晴則是第二次,兩人備感榮幸同發聲明表示「我們會一如繼往的努力,為中華隊、為台灣爭取更多榮耀。」,兩人也被評估有奪牌機會。

我國網球從2004雅典奧運至今已連續五屆獲取參賽資格,37歲的盧彥勳在這五屆賽事中都未缺席,並且在2008年北京奧運闖進十六強賽,創下個人最佳戰績,首輪擊敗當時世界排名第六的「英國希望」墨瑞,更是奧運生涯代表作。
相隔17年,盧彥勳也從剛轉入職業的年輕小將變成國內網壇老大哥,過去幾年因傷所苦,靠著保護排名取得東奧參賽門票,將第五度站上奧運殿堂;計畫在今年結束職業生涯的盧彥勳,東奧也將會是最後一次代表我國站上國際舞台,他強調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帶著遺憾離開。

將在東京奧運23日開幕當天迎接生日的謝語倢坦言,這次獲得奧運門票像是收到了一個很棒的生日禮物,也希望自己能夠在每一場比賽中都能沒有遺憾的發揮最好的技巧。
謝語倢的搭擋則是日前才剛在美國參加完ITF賽事的許絜瑜,謝語倢表示,雖然生涯還不曾與許絜瑜搭擋過,倒是有幾次在場上當對手的機會,不過兩人私下互動算是良好。

2014年4月,許絜瑜申請轉籍回台灣、取得國際網球總會認可,同年並代表參加仁川亞運網球女子單打項目;2015年就讀臺北市立大學,並參與光州世大運贏得女雙銀牌及女團金牌。
靠排名遞補進東京奧運後,人在美國的許絜瑜也表達參賽意願,將自行飛往東京與中華隊會合。
划船

5月初黃義婷在東京奧運比賽場地舉辦的亞洲區資格賽中,再一次拿下第3名佳績並搶下奧運門票,生涯將第二度登上運動員最高殿堂,加上有了里約的出賽經驗,讓她在備戰東京奧運上更有心得,「在看過里約的大風大浪以後,真的讓我學到很多,以前我們操課幾乎都是在無風無浪的情況下,但現在遇到大風大浪我也會跟教練說我要去練,希望能適應各種狀況。」
對於連續兩年搶下奧運門票,黃義婷也表示,很高興自己可以再次踏上奧運殿堂,會好好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並繼續努力訓練,把握當下,在奧運當天划出屬於自己的航道。
輕艇

成為第一位奧運輕艇代表的張筑涵透露,心情興奮中又有點緊張,她解釋說:「各國選手會先到日本先適應場地,是一個『泡泡』訓練營,但我們因為怕選手染疫,不會過去。」張筑涵提到,輕艇激流是很需要適應場地的項目,她計畫赴日提前參加訓練營的計畫落空,代表下月只有3天訓練時間就要迎接比賽。
「第一次奧運,想爭取好一點的成績,卻卡到疫情。」張筑涵打起精神說,仍以決賽為目標,希望奧運初體驗能盡力留下好成績。
空手道

文姿云相繼於2014年、2018年獲得亞洲運動會55公斤級金牌,為亞運史上首位雛量級連霸紀錄第一人。2015 年、2017年、2018年又三度奪得亞洲空手道錦標賽金牌,並於2016年、2018年世界空手道錦標賽獲得銅牌,2017年4月達到運動生涯第一次世界排名第一。
去年WKF就曾一度公布奧運參賽名單,當時文姿云就在名單內,不料WKF隨後又撤回名單,讓她有些失望,直到5月底歐錦賽結束後積分底定,她在女子55公斤量級排名第2,總算確定「再次」取得奧運門票,她打趣地說:「我是全台灣唯一拿到奧運門票又被沒收的選手。」對於遲來1年的奧運門票,她笑說:「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王翌達表示空手道的「型」,類似跆拳道的「品勢」,有固定的套路和招勢。屬於剛柔流空手道的王翌達說,「型」的表現著重自我的感覺和呈現,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挑戰。
即將在今年8月底滿30歲的王翌達,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空手道個人型摘下銀牌,是我國第一人,2019年全國運動會則拿下金牌,他在2018年亞運結束後,就一直朝前進東京奧運方向努力,在體育署、國訓中心、中華民國空手道協會和教練協助下,獲得定期與日籍教練視訊教學的機會。他透露,到確定可參加奧運資格賽後,更以拿下奧運前3名為目標,而這次資格賽拿到第二名,不但摘下中華隊在東京奧運空手道項目的第2張奧運門票,也讓他更增添自信心。
高爾夫

潘政琮在2015年正式轉戰職業,2016年代表中華隊出征里約奧運。2019年潘政琮終於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抱回生涯首座PGA冠軍(RBC傳承高球賽,這次有機會再次征戰奧運,第一時間即透過臉書興奮地向球迷宣布,「我從小到大都是國家隊,也征戰過兩次亞運與上一屆的奧運。」對運動員來說,潘政琮認為,能夠參加奧運是非常大的榮耀,他強調,只要取得資格,無論如何他一定會參加。
里約奧運是潘政琮奧運初體驗,他三輪打完排在第12名,最終輪沒揮出佳績,最終以30名結束第一次奧運旅程,東京將是他第二度出征最高殿堂,也是男子高球唯一台將代表。

李旻原本世界排名還落後旅日好手盧曉晴,不過LPGA次巡賽奪冠後,LPGA美迪惠爾錦標賽又打下第2名,加上LPGA純絲錦標賽並列31名、LPGA梅傑菁英賽並列29名,排名一路上竄,擠進前60名單中,戲劇性獲得生涯第一張奧運門票,將與高中同窗徐薇淩一起登上東奧殿堂,兩位女將都將繼續進行職業賽程,下月底直接飛到東京準備8月4日到7日舉行的女子賽事。

奧運高球男、女子組各有60名球員參賽,採4輪比桿賽,徐薇淩霸氣喊出金牌目標,她說:「從小家裡都會關注奧運比賽,但在2016年之前沒有高爾夫,所以從未想過自己能夠成為奧運選手。小時候代表台灣參加業餘賽事,就很喜歡這種感覺,更別說這次奧運,雖然因為疫情有些不一樣,但能參賽真的非常開心與感謝。」
柔道

連珍羚以奧運排名第8獲得女子57公斤門票,「連莊」奧運國手。上回里約奧運闖進銅牌戰,5年前只差頒獎台一步,連兩度闖關奧運,她說:「很榮幸可以二度叩關奧運,接下來就是要拿出我這些年練習柔道的『集大』,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堅信自己這20多年的目標而不動搖,希望可以在這一次的東京奧運上表現出來。」
33歲的連珍羚也透露,十多年前決定赴日,就是為了要拿奧運金牌,武道館對日本是神聖場地,大三奪下全國冠軍的情景歷歷在目,「如果能在這個場地達到目標,相信是我一生都無法忘懷。」

成為中華代表團唯一柔道男將代表的「男神」楊勇緯,和東京奧運柔道場地「武道館」有特別連結,2019年世錦賽在此力退當時世界排名首位的俄羅斯好手姆什維多巴茲,技驚四座,他笑說:「那一站之後受到很多日本選手的關注,這幾年常常移地訓練到日本,也都會去會場觀看日本的國內大型比賽。」
楊勇緯說:「60公斤這個量級,排名前面的選手實力相近,一直在變化,誰贏誰輸很難判定,柔道上的情蒐和影片也是非常容易取得,大家都會去研究,我也是好好展現自己,在這些影片找到我可以突破的地方。」

確定前進東奧,林真豪在國訓中心備戰也有舒壓秘訣。「我喜歡用拼拼圖的方式消除(壓力)。」林真豪分享,拼圖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有些執著的地方,和柔道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她目前多選擇一千片的拼圖,特別喜歡動物的圖案,她笑說:「因為可以看到動物的眼神。」
第一趟的奧運行就因疫情影響是「泡泡」模式,林真豪提到沒想過要特別準備什麼東西,「人去,健康回來,這樣就好了。」她也沒特別想看到的他國運動明星,她自信笑說:「我最想看到的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