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冬衣別收!好天氣持續高溫飆33度 周五變天轉濕冷低溫僅12度

傳美盼「復活節」敲定俄烏停火協議 知情人士:白宮也承認可能無望

徐遵慈/新南向戰略 新政府應升級

二○二三年是東協國家經貿外交大豐收的一年,除分別與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提升雙邊關係至「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中國、韓國關係亦邁入新的里程外,更獲得各國承諾將擴大提供各種官方援助(ODA)及實質合作,以協助東協改善基礎建設、綠色轉型、培訓人才、打造關鍵供應鏈。然相較東協與各國高調推進夥伴關係,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八年卻可能在總統大選後默默落幕,難免予人「斯人獨憔悴」之嘆!

美國與東協雙邊關係在近年美國政府外交政策大轉彎下快速前進,二○一七年雙方慶祝建立對話夥伴關係四十周年,二○二二年雙邊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拜登政府上任後為擴大「抗中」陣營,不斷加碼拉攏與東協關係,更幾乎為東協國家量身製作,提出「友岸外包」對策。其中,美國政府近來先後與越南簽署半導體產業、稀土產業等合作協議,將傾力在東協設立關鍵供應鏈,落實「去中國化」的目標。

二○二三年十二月,日本與東協盛大舉辦五十周年紀念峰會,加碼推出各類合作計畫。日本更與東協國家加強國家別合作,如與越南從經貿合作延伸至人力資源領域,雙方簽署勞工、職訓、教育等多項協議與備忘錄。日本近年積極引進越南勞工與人才,至去年在日本工作、就學的越南籍人士已超過五十萬人,日本已成為越南最重要的人力輸出國,雙方政府更推動日、越企業人力培訓計畫,日本希望打造越南成為日本老齡化社會中的最主要勞動力來源,尤其將培訓越南勞工進入關鍵的半導體產業。

中國與東協二○二一年歡慶建立對話夥伴關係卅周年,並將雙邊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多年持續深化經貿與投資合作,除在美中貿易戰後已互相成為對方最大貿易夥伴外,並展開將東協─中國FTA從二點○版升級為三點○版的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今年邁入生效後第三年,雙方除開啟更多合作,亦可望迎接香港成為第一個新成員。

韓國、印度等與東協國關係亦陸續攀上高峰。韓國與東協在二○一九年歡度建立對話夥伴關係卅周年並召開紀念峰會。韓國企業自二○一○年起便驚覺過度倚賴中國大陸市場,自此調整策略轉進東南亞,在東協投資金額早已超過在中國投資金額,近年更鎖定資通訊產業、電動車、及智慧城市等領域投入東協市場。韓國自知耕耘東協的歷史不及日本、台灣長遠,因此推動「新南方政策」及「新南方政策加強版」,以迎頭追趕上競爭對手。

在各主要國家陸續加強與東協合作或升級雙邊關係層級之際,我國雖無法與東協建立正式的對話夥伴關係及參與東協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但台商自一九八○年代開始至東南亞投資,政府更自一九九○年初期開始推動南向政策,迄今橫跨數個世代的台商已經在東協各國開枝散葉、遍地開花,台商在地耕耘之深,絕非中國、韓國或美國企業可以比擬。

展望東協在各國區域戰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我國不僅應持續推進與東協關係,更應整理過去超過卅年的南向政策經驗,賦予時代新意,打造為我國跨越政黨與東協國家交往的獨特品牌。在當前各國爭相與東協交好下,我國新政府將在五月廿日上任,亦應該端出擴大版與升級版的「新南向戰略」。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 東協 越南

延伸閱讀

受Daihatsu造假風波影響的Toyota Town Ace Van,重新驗證結果出爐!

日立極品空氣淨化網陣容再升級 全系列搭載凍結洗淨

包下福岡機場拍婚紗!超強婚攝企劃 順道日本賞櫻蜜月

登月第5國? 日本探月器「月球狙擊手」預計20日降落一處坑洞

相關新聞

詹文男/你想進台積電嗎?

最近台積電將赴美投資千億美元的新聞引發全球關注,台灣也受到很大的震撼。除了各方討論不斷,更有兒童補習班抓緊此一風潮,推出...

黃正忠/ESG的川普效應

五年半過去,重提川普總統二○一七至二○二一第一任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格外令人感慨。二○一九年八月十九日華爾街日報巨幅報導一...

陳國樑/新版財劃法要這樣上路

行政院提出的財劃法修正覆議案,遭立法院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開...

黃耀輝/幫您守好荷包 在台灣竟是罪?

自立院刪減中央總預算後,賴政府即全力動員府院黨,透過黨政軍控制的、拿「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的綠媒,鋪天蓋地的搞「認知作...

劉大年/兩會後的中國大陸經濟

中國大陸日前舉行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即所謂的兩會。今年的兩會雖然沒有領導班子更迭,但由經濟層面而言,今年正是「十四五規畫...

黃齊元/反霸凌 台灣應不按牌理出牌

最近美國對台灣風向正在改變。美國新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達默去年曾表示,台灣問題對美國並非生死攸關,即使「丟了台灣」,美國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