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首批赴美接艦成員 李傑當年差點無法返國服役 幸得艦長力保

陸泳壇「小許光漢」亞運破紀錄 被諷國家白養 游上世界巔峰

亞運棒球/「台灣妹子」劉致榮對韓飆速關門 其實餓肚子上場

美拒撤銷制裁 陸回絕防長會面

中國大陸正式向美回絕讓國防部長李尚福(圖)與美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進行場邊對話。(路透)
中國大陸正式向美回絕讓國防部長李尚福(圖)與美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進行場邊對話。(路透)

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六月二日至四日登場,五角大廈廿九日表示,北京正式回絕華府提出,兩國防長奧斯丁與李尚福場邊會談的要求,顯示出兩個大國之間試探性緩和關係的局限性。

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卅日回應:「當前中美兩軍對話面臨困難的原因,美方是清楚的,美方應當切實尊重中國的主權安全和利益關切,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展現誠意,為中美兩軍對話溝通創造必要的氛圍和條件。」

美中恢復各層級對話仍面臨挑戰;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中方以李尚福被美國制裁為由,傳達會面機會很小的訊息。

華爾街日報二十九日率先報導此事,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對本報證實:「就在前一天晚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知美國說,他們拒絕我們五月初所提出的要求,讓奧斯丁部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本周在新加坡碰面。」

中國國防部宣布,中方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將於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四日訪問新加坡,應邀出席香格里拉對話,發表「中國的新安全倡議」;會議期間,李尚福將會見「有關國家」代表團團長。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美聯社)

奧斯丁去年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時,在場邊與中方時任防長魏鳳和對談;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數周來一直努力促成防長再次對話,奧斯丁也致函李尚福。

賴德表示,美國十分看重華府與北京維持軍事溝通管道暢通,以確保競爭不致演變成衝突;中方不願與美展開有意義的軍事討論,並不會削弱美尋求各層級溝通,負責任管理雙邊關係的承諾。

資深國防官員另外表示,這絕對不是中方第一次拒絕軍事高層對話溝通了,坦白說,這就只是一長串藉口的最新一個;自從二○二一年以來,五角大廈十幾度建議美中軍事領袖互動、多次要求透過現有對話機制溝通,以及近期十次的工作層級往來,中方不是拒絕就是沒有回應。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說法報導,中方的拒絕是罕見直率的訊息。

美國國務院二○一八年以涉及與俄羅斯軍火商的「重大交易」,制裁時任中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長李尚福;國務院日前表示,不會解除制裁。

賴德表示,美國的制裁行動,並不會阻礙李尚福與奧斯丁的往來。這顯然是一廂情願,因為北京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方應立即取消相關制裁,以實際行動消除障礙,為對話溝通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安全專家庫柏對華爾街日報分析,中方決定與部分美國官員接觸,但拒絕軍事對話,這似乎是一個戰略選擇,中方認為在經濟議題和美國打交道籌碼較多,所以把經貿互動置於國安議題之前。

美國 華爾街日報 李尚福 北京 華府

延伸閱讀

中美防長會面破局 陸媒:「美方清楚原因」應展現誠意

關係難回溫?中國拒絕中美防長會面 華爾街日報:屬戰略選擇

中拒與美會談 國防部:解決問題透過對話而非武力威懾

五角大廈:北京正式回絕與美防長對話

相關新聞

十一長假陸客赴港 料將破百萬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預計,「十一」黃金周假期大陸訪港旅客人數會超過100萬。香港電台報導,崔定邦在電台節目上說,黃...

團客開放 陸委會:給大陸一點時間

陸委會上月宣布恢復兩岸觀光旅遊規畫,如今一個月準備期滿。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昨天坦言,仍未收到陸方回應,但也了解大陸的部門...

打貪追溯30年 人行前高官遭訴

大陸最高人民檢察院昨日通報,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前黨委委員、副行長范一飛涉嫌受賄一案,近日已由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

陸白皮書劍指美 反擴大軍事同盟

中美關係牽動國際局勢,中國大陸國務院昨發布最新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內容多劍指美國。其中...

陸生盼入健保 李大維:不久有好消息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昨天赴金門大學與十多位陸生座談。其中,浙江的陸生反映希望能夠納入台灣健保,李大維回應,會跟主管機關反映...

對等開放陸不回應 台旅遊業盼先放行團客赴陸

陸委會八月廿四日宣布恢復兩岸旅遊規畫,開放台灣團赴陸與陸客團來台,初期每日限額二千人,並以一個月為準備期,將視陸方回應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