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黃仁勳來台首站將拜會台積電 2大AI巨頭會面聚焦這點

對台積電太有信心?川普2.0關注3議題 外交專家:台灣高估自己重要性

解密韓國戒嚴調查!尹錫悅下令「可以開槍抓人」

宜蘭耗資3億6千萬推環保葬園區 將在五結鄉增8千穴位 

五結納骨堂預定用地約1公頃,本來也是公墓,目前原先的2500多個土葬墓已經遷移到暫厝區,未來將設置可容納2萬4500個塔位的納骨堂,與8000個可循環利用穴位的環保葬區。圖/五結鄉公所提供
五結納骨堂預定用地約1公頃,本來也是公墓,目前原先的2500多個土葬墓已經遷移到暫厝區,未來將設置可容納2萬4500個塔位的納骨堂,與8000個可循環利用穴位的環保葬區。圖/五結鄉公所提供

宜蘭縣推動環保殯葬,福園等殯葬場所設有樹葬區域,五結鄉更率全縣之先,將打造納骨堂暨多元葬法園區,設有溪南第一處花葬區域,昨天完成整地作業,目前已在申請建照,若順利預計2025年底完工,提供8000個環保葬穴位,可循環使用,價錢也遠比傳統葬法低廉。

五結鄉公所社會課表示,目前鄉內並無納骨塔,約有20公頃公有墓員都是土葬形式,公所2020年規畫興建納骨塔,搭配政府推動環保殯葬的政策,設計成環保多元葬法園區,除了高3層樓、共2萬4500個塔位的納骨堂,還有8000個穴位的樹葬、花葬等環保葬專區。

社會課指出,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環保葬的穴位可循環利用,也不會設置牌位,家屬若需祭拜可到下葬穴位奉上鮮花,或是到納骨堂佛堂祭拜;由於環保葬的特性,基本上不占空間,只須要收取數千元手續費,遠較傳統喪葬低廉,更重要的是推動環境永續。

五結納骨堂預定用地約1公頃,本來也是公墓,去年底公墓內2500餘座土葬墓已完成火化遷移到暫厝區,待納骨堂完工優先遷入;昨天基地起掘、整地工程完工,公所也申請建照,目前縣府尚在審核,若一切順利,1個月後就可開工,預計明年底完工,耗資約3億6000萬元,公所全額負擔。

縣府民政處長張謙祥指出,縣府推動環保殯葬,包含員山福園、蘇澳軍人公墓等都有設置樹葬區域,也一直致力宣導;目前使用人數不多,傳統觀念改變不易,20多年前推動土葬改火葬也不順利,經過整體環境變遷,才達到目前90%左右的火葬比例,環保葬也相同,需要慢慢推動。

宜蘭縣推動環保殯葬,員山福園等區域設置樹葬區,但使用人數不高,縣府坦言傳統觀念改變不易,需要慢慢推動。圖為福園。記者陳敬丰/攝影
宜蘭縣推動環保殯葬,員山福園等區域設置樹葬區,但使用人數不高,縣府坦言傳統觀念改變不易,需要慢慢推動。圖為福園。記者陳敬丰/攝影
五結鄉納骨堂暨環保多元葬法園區昨天整地完成,目前正在申請建照,若順利1個月後可開工,明年底完工。圖/五結鄉公所提供
五結鄉納骨堂暨環保多元葬法園區昨天整地完成,目前正在申請建照,若順利1個月後可開工,明年底完工。圖/五結鄉公所提供

公墓 宜蘭 樹葬

延伸閱讀

北高雄全新開幕「寵物型動物園」!親子旅遊推薦 羊駝、狐獴、陸龜、小羊、大嘴鳥隨你拍照餵食

去宜蘭參加研討會...中醫師搭賞鯨船離奇失蹤 同事驚訝:近日表現正常

宜蘭鐵路高架環評初審通過 爭取6月過環評、10年完工

因應台積設廠 嘉義縣將新建日產6500公噸再生水廠供應嘉科園區

相關新聞

基隆推汙水接管 住戶想保住增建物 市府認定違建今拆除

基隆市政府在遠源路249巷推動汙水下水道接管作業,部分住戶本自行拆除違建,工務處查報違建確定後,排定今天拆除。當地住戶拉...

基隆電動車新方案 限車款可0月資或選Gogoro等補助6萬

基隆市環保局今天公布新版公益青年免費電動機車補助方案,明年1月起開始網路登記,每月限1千輛,取得資格可向友善車行送件。有...

強颱康芮直撲台灣 國軍進駐台東鄉鎮防災

強烈颱風「康芮」暴風圈即將觸陸,台東首當其衝,國軍第二作戰區今天依中央及地方需求,支援災防整備,預置兵力及機具至鄉鎮市,...

郵車候車亭亮相!除了花蓮玉里 基隆也有「行動郵局」

基隆市公車「七堵郵局站」的候車亭,變身行動郵局今天揭幕。改造案推手、副市長邱佩琳說,感謝郵政公司協助市府,讓公共設施和城...

影/空軍基地測戰機噪音卻要車輛降低音量行駛?民眾好納悶

台東省道台11線公路富岡段,這幾天民眾直擊疑環保單位執行公路車輛噪音檢測取締,但有趣的是取締路段及區域竟為空軍志航機基地...

中秋花蓮觀光稍有起色 住房率接近暑期、這間飯店高達9成

中秋節雖沒有連假,仍有不少遊客選擇到訪花蓮,旅宿業統計,14、15日兩天平均住房率2成多,部分飯店推出優惠方案,加上國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