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哥倫比亞宣布將與以色列斷交 控以國總理對加薩「種族滅絕」

找回原民傳統農耕智慧 花蓮農改場助保種發表新書

花蓮有1/4以上原民人口,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找回原住民傳統農耕智慧,維持農業多樣性與永續性,以科技力量為物種保存,並出版專書紀錄原民農耕知識、飲食文化、祭祀文化等。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今天舉行「撒播原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發芽」新書發表記者會,場長楊大吉將此書回贈給書中受訪的5個部落,並且帶領族人參觀場內的原民作物保種圃,一同見證傳統作物種原落地發芽、生生不息。

楊大吉表示,原民耆老的凋零讓文化、物種也隨之消失,從2022年開始,執行農業部的「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的4年計畫,協助族人,展開有系統的部落文化搜集,包含飲食文化、物種、編織等,將部落傳統文化保存下來。

原住民族群擁有豐富的傳統農耕知識和生態管理經驗,不僅有助於維護農業的多樣性和永續性,更能作為提高糧食安全和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參考,這些知識和經驗彌足珍貴,值得用心保存和傳承。藉由導入科技保存,也跟農業部農試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世界種原庫合作,保存農作物種子。

楊大吉指出,此次以秀林鄉太魯閣族的大同大禮部落、花蓮市撒奇萊雅族的撒固兒部落、光復鄉阿美族的砂荖部落、瑞穗鄉奇美部落、卓溪鄉布農族的清水部落為主要調查地點,訪談部落耆老與農友,紀錄有關部落傳統作物種植、採集、應用、傳統食用方式與文化等資料,集結成冊。

發表會中,各部落族人分享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卓溪鄉清水部落耆老何成忠說明布農族和小米的密切關係,包括播種祭、射耳祭、豐收祭、進倉祭等各階段的儀式與意義,充滿部落族人的感情與生活智慧。

花蓮 農業部

延伸閱讀

花蓮農改場新書「發芽」發表 撒播原民農耕知識

台中太平「無蜜可採」 代理農業部長:蜂農災損將納天災救助

寵物殯葬業合法化有望 高市動保處:1家通過農業部初審

森林經營碳匯專案草案 農業部修正後再審

相關新聞

林姿妙帶隊爭取冬山交流道審查過關 預計2031年完工

宜蘭縣冬山鄉人口數占全縣第三,國5通過冬山鄉卻未設交流道,且冬山市區與國5現有交流道距離過長,影響產業發展,地方爭取增設...

花蓮困境 農產繞一大圈運北農成本增一倍、保鮮期也打折

花蓮地震後蘇花公路每天僅限3時段通行,大貨車不能走,花蓮共同運銷27噸大貨車,必須繞一大圈走南迴送到北農,要提早3小時出...

體育館設備老舊 基市籌4千萬改善

基隆市立體育館近期辦大型演唱會和球賽,市府發現硬體設施有待提升,下月將向市議會提出追加預算1150萬元,搭配向中央爭取補...

花蓮震後拚觀光 奇萊玩一夏報名

花蓮市公所的「奇萊玩一夏」自行車活動今年規畫3條路線,長度分別為35、59及63公里,跨越花蓮市等5市鄉,搭配導覽解說、...

小礁溪賞螢 國外遊客慕名來

宜蘭縣小礁溪賞螢活動起跑,人潮爆多,首場螢火蟲賞螢活動,長達1公里賞螢道路滿滿都是人,導覽解說也受歡迎,吸引遊客紛紛圍過...

潮嚮青創市集 基隆國門廣場登場

2024「潮嚮.山海基隆」首場青創市集「海派一shot!」,昨天在基隆國門廣場登場,現場匯聚21家基隆在地青創品牌的風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