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錯過展期!新竹241藝術空間啟用「線上展覽」 還有體感互動素描

新竹241藝術空間為配合防疫暫時休館,但年度新展「䦉乘相識—第四類接觸」已完成布展,為避免民眾錯過展期,策展單位特別設計「線上展覽」機制,即日啟用,民眾就算宅在家裡,一樣可透過電腦漫遊藝文天地。
《䦉乘相識—第四類接觸》邀請教授石瑞仁策展,他覺得竹市自1980年代以來,扮演台灣科工和資訊產業首席重鎮,「新竹241藝術空間」則是現代都會生活中繼美術館、商業畫廊、替代空間之後,21世紀出現市中心「蛋黃區」,以城市特色和市民生活為依歸的第四類藝術空間,因此,這回策展連結人類四個不同文明時代的藝術類型,呈現多樣共榮、交響競秀的藝術景觀。
計畫主持人林羽婕邀請了5組藝術家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組」學生共同演繹;民眾可跟著線上展覽的動線,從展場大廳主視覺出發,循入口第一展區到第五展區,細細品賞。
第一展區映入眼廉是「無國界」風格的巨幅作品,藝術家戴明德充滿想像力的造型、豐富飽滿的色彩,以及利落、狂狷的筆觸,似塗鴉又正經,獨創的複合媒材作品,不管是「帶我上月球」、「變身派對」、「找回國王的新衣」…,都充滿趣味。
第二展區以清大為主體,教授陳珠櫻的「體感互動素描」,展區牆面上準備了一大塊數位畫布,民眾進入展間,靜靜打太極拳或熱烈地跳舞、擺動身體,白色畫布上就會依著人體動作,在畫布上呈現國畫般的黑色線條,這是以電腦為工具的數位藝術創作。
陳珠櫻還帶來今年四月應邀參加歐洲虛擬實境盛會「法國拉瓦勒虛擬實境展/國際數位藝術節」學生6組作品,相當有創意,例如林如妍「來日綺窗前」作品,設計了一棟大樓,開了許多窗,窗下有QRcode,手機掃描後,現出不同樣態的圖像,有情人吵架、網路直播節目或電鑽聲,述說著人間百態;這些新世代創作者,運用數位科技自由延伸和轉化,展現一種新時代的創作態度。
第三區高挑區是劉柏村的鋼鐵雕塑,展現他十多年來以「金剛」為主題的創作,每件作品都是他在鋼鐵工廠裡,親手敲折的簡約造型。
第四展區是英國塗鴉藝術家Banksy(班克斯)的獨立唱片設計圖像和塗鴉作品,總計24件;最後一個展區是新媒體藝術家胡縉祥與蔡秉樺的「風之形」體感作品,以數位演算科技,將抽象客觀的環境氣象數據轉換成裝置藝術,特別是,每天上午他開啟open data,蒐集新竹的風力,融入作品中,藉由電扇驅動風能,吹起覆蓋的輕薄紗縵,搭配光投影,「就像一座軟性雕塑」,頗富詩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