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會改革法案未審完…韓國瑜午夜宣布休息 下周二再戰

庇護困境4/庇護他山之石 英國銜接社宅、荷蘭共同保護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兒少感官律動調節中心。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兒少感官律動調節中心。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民法官第一案燒出家暴庇護服務問題,台灣庇護安置機構密度低、留置時間受限,導致受暴婦女脫離受暴環境、自立生活遇到重重關卡。專家表示,國外庇護機構不限時間、能與社宅資源銜接,也有機構公開地址,讓社區居民共同保護受暴婦女,也讓施暴丈夫能到場討論關係發展。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主任李玉華說,台灣庇護安置服務是由社工與受暴婦女討論留置時間長短、居住安排及未來計畫,實務上仍有時間限制,多為3個月、最長能延期至6個月,但不能持續居住,即使不會真的「趕人」,婦女仍會感受到社工暗示自己必須趕快離開。

李玉華表示,英國作法是由婦女自行決定居住時間,且婦女有庇護機構鑰匙,能自由進出。且庇護服務與社會住宅是「一條龍服務」,婦女確認申請到公宅、國宅,居住不成問題後再離開庇護單位。台灣則因庇護所、社宅分屬衛福部、內政部業務,兩者並無交集,加上台灣社宅政策起步晚,常發生婦女離開庇護機構時,無法銜接住宅的情況。

她指出,雙北因房價壓力大,過去離開庇護機構的婦女6至7成會回再次回到家中;現今居住資源多元化,以勵馨基金會服務的對象而言,58%能夠自立生活,不必回到受暴環境。但這完全取決於個案能運用的資源是否充足。

荷蘭的「橘屋」曾來台與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共商婦女庇護議題。李玉華表示,橘屋服務的是針對受暴危險程度較低的婦女,其做法是將機構位置公布,讓施暴丈夫也能到場,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雙訪討論關係如何經營,也能探視小孩。此外,庇護所地址公開,也讓社區居民負起「共同保護」責任,反觀台灣社區常因擔心安全問題,而反對庇護所設立。

另外,李玉華表示,歐洲國家近年開始討論,為何家暴事件發生時是「婦女離家」,遭遇暴力的婦女反而被迫帶著孩子離開原有生活環境,而非施暴的相對人遷離家中。台灣保護令雖有相對人遷出的「遷出令」規定,但裁定比例極低,形同虛設。

李玉華說,法官常認為若強制加害人遷出,恐會激怒加害人,反而造成更多暴力;且若受暴婦女待在原家中,也容易發生施暴者重回、騷擾的問題,仍須更多配套規劃。但目前針對家暴相對人的處遇仍較少,應多管齊下,否則壓力都落在受暴婦女身上,真正須要改變的相對人,卻沒有機制推動他們改變。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遊戲室。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遊戲室。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影音娛樂空間。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影音娛樂空間。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遊戲室。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遊戲室。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閱讀空間。記者葉信菉/攝影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庇護單位環境附設閱讀空間。記者葉信菉/攝影

家暴 社宅 社工

延伸閱讀

自豪政績社宅不敵大雨漏水 柯文哲:有保固期盡快修

「斯文首善」社宅又漏水 蔣萬安承諾:將對社宅做體檢

北市社宅大噴水 基進諷:徐巧芯的迴力鏢來得又快又急

不敵暴雨 議員怒:北市第一座公辦都更社宅又淹水了

相關新聞

受暴婦殺夫 曝我庇護資源窘境

國民法官第一案審判不堪家暴殺害丈夫的季姓婦人。她於庭審中表示,自己曾躲到姐妹家中,地址不幸被找到,丈夫直接到門口堵人,險...

遠嫁來台受暴十多年…3紙保護令 護不了她破碎身心

小梅來自中國大陸東北,在韓國長大,自嘲說韓語都帶著東北腔。九年前她在網路上結識經營中古車生意的台商丈夫,雙方閃婚後回台居...

加害者情緒失控 保護令擋不住

受暴者被打到鼻青臉腫,獲一紙保護令,要求加害者不得靠近受害人,但曾有多起案例,加害人根本不管保護令,路上看見受害人不顧三...

國內困境多/受暴後重新自立 最短需2年

受暴者要脫離原本暴力環境到重新接觸到正常生活,動輒以「年」計算,最短也需要二年,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指出,國內的中長期...

國外怎麼做/英國庇護宅銜接社宅 荷蘭由社區共同保護

台灣庇護安置機構密度低、留置時間受限,導致受暴婦女脫離暴力環境、自立生活困難重重。專家表示,國外庇護機構能與社宅資源銜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