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環保?iPhone 15新材質手機殼「不堪一擊」 用2天就磨損:真的能用1年嗎

美國國務院證實6萬封電郵遭駭客竊取 稱不涉機密內容

新光金2022年每股隱含價值23.7元 年增8%

新光金今舉行法說會,公布2022年底新光人壽隱含價值(EV)為達3,676億元,年增8%。本報資料照片
新光金今舉行法說會,公布2022年底新光人壽隱含價值(EV)為達3,676億元,年增8%。本報資料照片

新光金(2888)今(30)日下午舉行第1季法人說明會,公布2022年底新光人壽隱含價值(EV)為達3,676億元,年增8%,有效契約價值年成長16%至2,712億元,1年新契約價值為200億元,換算新光金每股隱含價值為23.7元。

今日法說由新光金總經理吳欣儒、新光金發言人林宜靜、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新光人壽總精算師林漢維、新光人壽副投資長王世聰、新光銀行總經理李正國、元富證券總經理張清發等人共同出席。

受外匯市場波動影響,新光金2023年第1季合併稅後淨損90.3億元,每股純益(EPS)為-0.58元;合併綜合淨利131.6億元。合併股東權益較2022年底回升6.2%至2,252.9億元,每股淨值為14.25元。

新壽因台幣升值導致年化避險成本提高至2.39%,且股債資本利得較去年同期減少,合併稅後虧損112.4億元,因商品結構調整,初年度保費(FYP)98.3億元,保費較去年同期減少47%,市佔率為6.0%。

新壽2023年第一季年化投資報酬率為1.88%;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達3.18%,較去年同期提高13 bps(一個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第一季總投資金額為3兆4097億元,在各項資產投報率方面,包括不動產2.4%、擔保放款報酬率為2.8%、保單借款報酬率為5.2%,國外投資合計為1.6%,國內股票加固定收益合計為2.2%,現金報酬率為1.7%。資產年對年並沒有太大變化。

林宜靜指出,2023年將持續推動外幣保單及價值型商品銷售,以控管避險成本、維持新契約價值利潤率並累積CSM。至於年度避險成本目標,預估可較首季的2.39%下降,主要考量台美利差擴大的機會不高,同時新壽也會動態調整部位,加上3月起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上路,有助避險成本的壓力減輕。

林漢維表示,今年第一季受到市場狀況影響,壽險業保費衰退,但新壽著重於結構與價值提升,對於今年初年度保費預期會跟去年差不多,約在500億元上下,初估單季新契約價值(VNB)預估成長5%以內。

至於法人關注2023年第一季總保費較去年同期下降23.3%,林漢維指出,係因過去熱銷商品繳費期滿,配合市場利率及匯率狀況,有出現較大的脫退情形,但高峰主要落在去年10~11月,今年第1季已經減緩,我們也都有相對的因應。

新光金 保費 新光人壽 法說會

延伸閱讀

中信產險e保汽車險 上網投保最多可省千元保費

傳6/9股東會改選後任新光金董事長? 魏寶生這樣說

新光金控集團評等 降至負向

新光金董事林伯翰談改選 吳東進兄弟和談機會樂觀

相關新聞

國泰金跌破40、開發金股價對半砍、臺企銀免10元…股災時貪婪就輕鬆獲利40%以上!

預估美國即將在2022年升息,當時台企銀(2834)的股淨比僅0.7倍,便在10塊錢以下買進,然後持續加碼,到2023年的報酬率超過40%。

寶成(9904)今年裁員超過9千人…出貨量上半年衰退近2成! 她卻這時買進

之前買進寶成(9904)的價位在31.x元,22號股價跌到28.x元了,因為第一批買的數量比較少,盤中就決定再買進一些,來補充第一批的部位,買完以後,手上平均成本大概29.x元。

她小買中信金(2891)價格24.3元:若跌殖利率上升…漲就賺價差!

這一個多月來,看到中信金(2891)股價在光譜的便宜價徘徊,觀察了一陣子,今天再次回到綠色區間後,決定小小買進一點,買在24.3元。

金控官股與民營最大差別? 專家:在於「股利」但獲利有無成長才是重點

官股跟民營最大的不同處在於股利政策...

兆豐金、富邦金、國泰金…14家金控股8月EPS整理! 專家:中信金有望刷近年新高

台股的配息旺季已經過去,時序也進入第三季的尾聲,8月的金控稅後純益約385億元,相較於去年成長約23%,累計則達3114億元,年增成長約1.82%,雖然沒有很多,但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緯創跌破百元!他酸買在150以上得隔代沖 最新「有戲」標的曝

19日台股開低、震盪走低,收盤指數16,636.32點,下跌61.92點、跌幅0.37%,成交金額2,783.91億元。AI族群如緯創等則呈弱勢族群。PTT網友討論,緯創跌破百元,狠酸「買在150以上可能要隔代沖了」。他也表示,目前股期最熱第一為華期,直呼「也許有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