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3會考數學衝刺/幾何難題重概念聯想 非選答題有撇步

台智光費率案爭議延燒 北市資訊局長憂這點:台北市會變高譚市

續砍台積電補獲利 五壽險金控Q2抄底這2檔科技股

台股。 本報系資料照
台股。 本報系資料照

五大壽險金控2023年第二季逢低抄底聯電(2303)、聯發科(2454)及部分金融股,反手大砍廣達(2382)、聯強(2347),其中有三家金控更連兩季續砍台積電(2330)補獲利,顯示趁第二季科技股續漲9.6%時,多採積極賣股、實現資本利得,同時續採低買高賣、換股操作的投資策略。

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新光金(2888)、中信金(2891)、開發金(2883)等五大金控,第二季總投資台股債水位(含市值減損)回升到逾1.5兆元、季增3.6%略低於台股大盤同季6.6%漲幅,顯示壽險金控挾著台股這波漲勢,仍延續上季的賣股撐獲利為主軸。

一家金控主管說,第二季面臨美國利率前景不明、加上壽險業海外避險成本攀升,讓壽險金控多採賣股支撐獲利,第三季有股息入袋、壽險業也多參與除權息,可能偏向持股續抱或小幅加減碼操作。

國泰金在首季逢低加碼後,第二季偏向謹慎保守,持股債水位4941.2億元、季增6.3%幾乎與台股同季漲幅6.6%相當,顯示多是採換股操作,除減碼電信股外,其餘三大類股都持平。

其中對科技股持股水位季增9.4%達2526億元,與電子股指數同季漲幅9.6%相當,明顯大加碼緯創(3231)、日月光(3711),但也減碼廣達、仁寶(2324)、光寶科(2301)等,換股操作態勢鮮明。

富邦金則連兩季加碼後,第二季開始小幅減碼,持股水位3896億元、季增4%低於台股同季漲幅,科技、金融和傳產多站賣方。

持債部位較多的新光金、中信金第二季持股債水位也持續下降,各是3262億元、及1903億元,季略增0.5%、及季減4.7%,全低於台股同季漲幅,顯示整體操作也偏向減碼。

唯一明顯逢低抄底的僅有開發金,持股水位攀升到1034.5億元、季增16%遠高於台股同季漲幅,主要加碼金融、電信股。

五金控主要布局科技、金融、傳產和電信等四大類股,2023年第二季持科技和金融股水位均同步攀升,又以科技股占總投資水位近五成最多,上季遭五金控當「獲利提款機」的台積電,第二季僅富邦和中信小幅回補,另3家仍續砍。

五金控第二季對台積電、聯電總持股債水位各是3082億元、559億元,各季增4.3%和0.25%,相較同季股價台積電是季增8.1%、及聯電季減8.3%,顯示業者在台積電股價回升時減碼,趁聯電股價跌時、逢低抄底。

逢低抄底的還包括聯發科、鴻海(2317)2檔科技股,聯發科6月底股價回跌到688元、季減12.6%,同季持股債水位僅略降1.9%,顯示業者逢低回補,國泰、富邦、開發全站買方,鴻海除國泰減碼外,其餘四家也續追捧。

賣股補獲利的則是廣達、聯強、台達電(2308)3檔科技股,廣達6月底股價飆破到152元、季狂漲7成,反成為國泰、富邦、中信優先獲利了結的標的,國泰也連兩季減碼台達電,聯強則是一舉被中信金踢出「大額交易名單」。

中信金 台積電

延伸閱讀

台股承受「3大壓力」上週跌449點 法人:觀察AI風向球

劉德音不認同矽盾說 李彥秀:戳破民進黨大內宣謊言

談台積電美國、高雄設廠 王美花這樣說

外資賣超台股逾百億 調節華邦電和中信金

相關新聞

台股由黑翻紅守住萬七 漲42點收17,171點 觀光族群表現突出

美國零售銷售額數據衰退0.1%,導致美股震盪,進而影響台股今(16)日處於震盪整理格局,尾盤由黑翻紅,收盤指數17,17...

台股早盤漲逾50點持續向上攻 台積電開平盤581元

台股今(16)日開盤指數為16,136.52點,上漲7.74點。台積電(2330)開平盤價581元。

美股勁揚帶動台股早盤漲逾200點 台積電開漲8元

美股周三(1日)收盤勁揚帶動台股今(2)日開盤指數為16,094.26點,上漲55.7點。台積電(2330)開盤價為53...

超微、美超微財測引爆失望賣壓 AI股空襲警報大響

AI指標廠美超微(Super Micro)、超微(AMD)昨(1)日都在財報會議唱旺AI前景,並不約而同上調財測或AI產...

台股神祕賣盤狙擊台積電 鴻海、國泰金等也遭摜壓

台股昨(30)日因五一勞動節休市效應使投資人趨於觀望,指數開高走低量縮,但尾盤出現神祕賣盤,摜壓台積電、鴻海、國泰金等權...

歷史高點能否進場、ETF舊不如新、美債ETF是送分題嗎? 三大問題全解答

在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中,提升自己對任何事情的掌握度,是能否賺錢的關鍵之一。本期雜誌將解析3大熱門話題,幫助讀者在投資時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